讀《史記》11: 項羽本紀第七
項羽出身於楚國的武將世家, 世世代代為楚將。 秦二世登基, 陳勝起義, 天下響應, 天下英雄都想藉此機會建功立業。 會稽太守和項羽的叔父項梁商量起兵伐秦, 結果項氏叔姪乘機殺了太守,奪其兵據為己有, 平定江東, 率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西去,攻擊秦國。 一路上所向披靡, 跟隨者日增, 年過七旬的范增出山相助, 建議立楚國後代為王,這樣師出有名,項氏叔姪便立楚懷王的孫子為王, 楚人紛紛響應。項羽能征善戰,楚軍英勇無比,諸侯漸漸都臣服於楚軍之下,項羽也成為了諸侯的領袖。
秦朝奸臣趙高弄權,讒害忠良,前方將士戰又不不能戰,退又不能退,結果使很多秦國兵將不得不棄秦投楚,大將章邯一次投降,就帶走了二十幾萬秦兵。而當楚軍要攻進關中的時候,項羽又擔心這些投降的秦軍出現叛亂,一次就坑殺了二十幾萬投降的秦軍。項羽的殘忍,可以和戰國時期秦國大將白起相比,白起在長平之戰,一下子坑殺了三、四十萬趙國的降兵。一將功成,何止是萬骨成枯。
諸侯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結果劉邦軍先入,項羽大怒,范增獻計,設鴻門宴要殺劉邦,結果項羽輕信劉邦狡辯,猶豫寡斷,讓劉邦藉著尿道逃走,痛失除去日後主要對手的機會。
項羽率諸侯軍平定秦國,大賞諸侯,分封諸王,瓜分天下土地,為了防備劉邦,把他分到了秦國之外的偏遠的巴蜀之地,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不久劉邦起兵,開始了數年的楚漢相爭的局面。期間劉邦數次兵敗,狼狽逃得性命,終於使項羽兵敗烏江,拔劍自刎,無顏見江東父老。(可見中國的面子文化也殺人,如果項羽肯渡江東去,未必不能東山再起)。
項羽一直認為他的失敗,是天滅他,不是他沒有軍事才華,但是要統治一個國家,單單靠軍事才能是不行的,還要有政治,外交的策略,也不能總是高高在上, 他在入關前坑殺秦軍,入關後殺秦王子櫻都是失民心的敗筆。劉邦可以說是處處不及項羽,但是他能依靠他人的力量,運用政治,外交手法, 終於擁有天下, 兩人形成一個鮮明的對照。
本篇又是一《史記》名篇,文彩更加豐富,悲劇色彩濃郁,司馬遷給我們看到的是一位悲劇英雄: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