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376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三七六集)【日期】2016/10/3【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37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七十四頁倒數第五行:
「普令眾生悉皆除惡生善,順於佛法,降伏非心,捨諸愛著,永斷三毒;開顯本性,安住神通,自在無礙。」這一小段,是黃念老為我們總結前面「引導群生,捨諸愛著」這一段文字。我們讀了感想很深,今天的社會之所以動亂,就是缺乏這樣的教誨。我們學佛,為佛弟子,學傳統文化,為古聖先賢的子孫,應當如何面對現實,為社會大眾做個好樣子?念老說得好,普令眾生,除惡生善。從哪裡做起?要從自己做起。怎麼個做法?他告訴我們,順於佛法,降伏非心,從這做起。又教導我們,最先下手之處,就是底下兩句,要降伏非心,捨諸愛著。這是真功夫。
最重要的,怎麼樣降伏非心?非心是妄心,不是真心,所以叫它做非心。妄心生煩惱,一般就是說的妄想、雜念、分別、執著,這是妄心。真心沒有妄想,真心沒有雜念,真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些東西統統是阿賴耶識所起的作用,這是個妄心。真心能生能現,妄心隨著就能叫它產生變化,這個變化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再多離不開這三大類。這三大類它所起的作用,讓我們從早到晚不能夠安定,身心不安,造作不善的業多啊。起心動念全是虛妄的,但是這個念頭有善念有惡念,惡念所感的是三惡道。現在人不學因果教育,所以他對於三惡道模糊。如果多讀一些因果報應的書,就會提醒自己,自己提醒自己,不敢作惡;確確實實是用古人的話來說,上從天子,下至庶民,哪一個不怕?
早些年,差不多有十年,我們聽說唐太宗附體,這個事情發生在深圳,以後我看到這個光碟。這在歷史上是個好皇帝,是明君,他在哪裡?他在地獄,苦不堪言。為什麼墮地獄?有人問他:你是個好皇帝,為什麼會墮地獄?皇帝造了地獄業,不能說你是皇帝就不墮地獄,一樣墮地獄。那什麼是地獄業?他告訴我們,殺人,中國人、外國人殺得太多。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十惡果報就是無間地獄,殺生、偷盜、邪淫,妄語、惡口、兩舌、綺語,再加上貪、瞋、痴,十惡。雖然做了皇上,十惡統統具足,所以死了以後墮地獄。
求超度,他找到我,我們也沒想到,找到我還算不錯,來感恩。我說我對你沒做什麼善事,你感什麼恩?最後明白了,那個時候,我將《群書治要》印了一萬套。書還沒出版,樣本,世界書局把樣本寄給我看,我在澳洲。我們在此地還有個同修,悟忍法師,跟她的妹妹,我們一起看這個樣本,看得很滿意,很歡喜。她的妹妹突然跪下來,說我是李世民。我說唐太宗來了,附在忍師妹妹身上,來感恩。我就問他,感什麼恩?就是印這部書,他離開地獄。這本書是他下令編的,大唐盛世是當時上從帝王,從他自己本人,文武百官都要學這部書,他是用這部書來治天下,這部書成就大唐盛世。
非常可惜,在中國失傳了一千年,唐朝亡國之後,這部書不見了。所以我們在二十五史裡頭,《新唐書》、《舊唐書》都沒有提到這部書的名字,《唐書》是宋朝人寫的,沒見過。這部書一直在日本,日本人帶回去還不錯,依教奉行,在日本造成了千年盛世,起了很大作用。四百年前,日本人接受了西方科技文化,對於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淡化了,造成今天社會這樣子。
我們要知道,他這部書是救人的,真的從個人一生能過上幸福快樂的人生,真正得受用,家庭和睦,事業順利,無論從事哪個行業,有智慧。這部書是智慧的寶典,有智慧就能得到順利,事業順利,社會祥和,國家富強,天下太平。這個書我們得到了。我想了好多年,我知道有這本書,沒有見過,問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一次我講經,提到有這麼一本書,希望有人如果看見告訴我。二、三個月之後,國內有個同修把這個書找到了,寄給我。我打開這個包,看到這部書,如獲至寶。書很舊了,紙很脆,民國初年印的,一百年前商務印書館印的。商務印書館在台灣的,他們的總經理跟我很熟,我問他他不知道。所以我們在台灣,交給世界書局再版,印一萬套,這樣我分送給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去收藏,這個書不會失傳了。
唐太宗治國的寶典,當時他附體告訴我,這部書能救國家,能救全世界,唐太宗附體告訴我的。這個功德大了!他憑著這個功德,地藏王菩薩帶他離開地獄。到哪裡去了他沒說,有人告訴我,他生天了。最近有些人告訴我,他往生到極樂世界了。能不能相信?能相信,我相信。所以,一生還做了這樁真正的好事,編了這套書留給後人。
現在這本書印的分量很多,很多地方都印,好!在馬來西亞,把它翻成英文,在國際上流通。這個好事,是馬來西亞兩個首相做的。我把這個書,中文本《群書治要360》,第一冊、第二冊中文本送給他看,他們看不懂中文,需要翻成英文,他能看得懂。告訴我,趕快翻,他很想讀。在馬來西亞把它翻成英語,現在已經有八種語言的譯本。你看看,就這麼一部小書,把唐太宗從無間地獄裡頭度出來。我們能做的是緣分,幫助他推廣,讀的人愈多,他的功德愈大。參加我們念佛會,這是我聽說的,我們在澳洲的念佛堂,聽說他在那裡住了一個多月,跟大眾一起念佛。所以有人說他往生極樂世界,我能相信。
普令眾生統統都能除惡生善,善惡的標準,下面這四個字說了,「順於佛法,降伏非心,捨諸愛著」,這個很重要。也就是說,一切時一切處所,如何能夠做到不起心不動念,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恭喜你,你很如法。不但如法,你的功夫很高,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菩薩才能做到,你的功夫幫助你進了菩薩道。聲聞、緣覺只斷見思煩惱,塵沙、無明沒斷,這是阿羅漢、是辟支佛。他們對於降伏非心、捨諸愛著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三界六道裡面沒有愛著了,可是對於遍法界虛空界,他還會有起心動念,還有分別,執著沒有了。這個地方叫捨諸愛著,他做到了,小乘阿羅漢就做到了,不容易。「永斷三毒」,這成佛了。三毒是貪瞋痴,就是前面講的非心,那不是真心,那是妄心,貪心、瞋恚心、愚痴的心,這叫三毒。永斷,阿羅漢就做到。
「開顯本性,安住神通,自在無礙」,這是法身菩薩;換句話說,見思煩惱他斷了,塵沙煩惱也斷了,無明煩惱也斷了少分。能夠在一切境界當中,見色聞聲,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當然不起心不動念,這是法身菩薩。禪宗裡面所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這個階層。這開顯本性,本性就是真心,他用真心,不用妄心。用真心的是法身菩薩,用妄心的是三賢菩薩,《華嚴經》上說的,別教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些菩薩他們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不容易!我們今天說捨執著,那是說得好聽,能不能做到?我這一生沒見到過。
所以夏蓮居老居士,宗門教下,顯密圓融,大善知識。遇到淨宗法門,也就是普賢菩薩在華嚴會上為我們表演的,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證得大圓滿。他明白了,無比的歡喜,所以他把他的小樓取個名字叫歡喜齋。從此以後,老實念佛,求生淨土。為什麼?這個法門,保證我們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往生淨土,親近彌陀,一生決定圓滿成佛,歡喜。換句話說,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積佛法善根,沒有遇到這個法門,這一生遇到了,生大歡喜心。因為,修學任何一個法門,除淨土這一門之外,其他的統統包括在其中,要斷見思煩惱、要斷塵沙煩惱、要斷無明煩惱才能成佛。無明煩惱我們不知道,怎麼斷法?不知道。塵沙煩惱無量無邊,從哪下手?見思煩惱有下手處,這經上常說的,貪瞋痴慢疑,見思煩惱裡的思煩惱;見煩惱呢?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這五種錯誤的看法放下了。難!
見惑是最粗的,最明顯的,能把它放下,把它斷除,證小乘須陀洹果,也就是說,佛法小學裡面一年級。別小看這個一年級,這個菩薩真的入佛門了,他是真正釋迦如來的弟子,初入門的弟子。我們全在門外,非常非常有可能,我們小學一年級的門檻都沒找到,他居然進去了,證初果須陀洹。初果須陀洹自自然然得兩種神通,這裡講「安住神通,自在無礙」,他得兩個神通,第一個天眼,第二個天耳,這是修行功夫證得的。天眼,沒有障礙,我們坐在這個講堂裡,講堂隔壁那裡有人在什麼,你能看得清楚,你沒有障礙。第二個天耳,再小的聲音,我們耳朵沒聽見,他聽見了。他能看到欲界天人,功夫深一點的,能夠見到色界天人,能夠見到六道輪迴。這就是安住神通,自在無礙。
如果證到二果,又有兩個神通發現了,四種了,第一個他心,別人起心動念你知道,第二個宿命,你知道過去生中的事情。阿羅漢能知道過去五百世,過去一世二世三世,阿羅漢知道五百世。菩薩的神通就更大,到明心見性,法身菩薩,無量劫前的事你都能知道。過去的,未來的,能知道過去未來,為什麼?你的天眼看到了,你的天耳聽到了,你有這個能力。那我們修行有沒有功夫,就看你的天眼開了沒有,沒開,沒看見,也沒聽見,那麼我們自己就要承認,我現在什麼地位?道道地地的凡夫,六道凡夫。
六道裡頭有天道,天道裡面五種神通都具足,能力大小差別很大。忉利天就不如夜摩天,夜摩天就比不上兜率天,兜率天就不及化樂天,化樂天就比不上他化自在天,欲界最高的。再往上去,四禪天,四禪天知道六欲天,六欲天不知道四禪天,他知道有四禪,他看不到。每提升一個階層,神通、能力就擴大了,自己可以取證。這些縱然我們證得,我們這些煩惱習氣沒有放下,真正利益得不到。
所以,夏蓮居老居士看到經上講的淨土法門,無量歡喜,歡喜多少天都止不住,歡天喜地。這一下什麼?無量劫來出不了六道,遇到這個法門,這個法門保證你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多難得!他的功夫行,他真的通宗通教,顯密圓融,要想擺脫六道輪迴都那麼困難,沒有把握,遇到這個法門有把握了,信願持名。完全接受了,發願重新會集大經,這個功德大了!讓往後修學淨土的人,讀了這部大經,信心生起來,願心堅定了,老實念佛,沒有一個不往生。這功德大,絕不亞於唐太宗編《群書治要》,那是世間法,這部書確確實實我們如果好好去念,真正去體會,把它落實在自己生活上,你自己就可以真正體會到孔顏之樂。也就是說明,它能帶給你一生幸福快樂,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頭,你都法喜充滿,歡喜,你沒有憂悲苦惱,那些東西徹底放下了,真正得到法樂、法喜。
那我們怎麼辦?我們的根機比不上夏蓮居,也比不上黃念老。夏老慈悲,知道,不是不知道,所以給我們編了個淨修簡課,簡單的早晚課,這就是《淨修捷要》。花一個小時就夠了,如果念熟了,念上一年、兩年,大概半個小時就可以做完。早課半個鐘點,晚課半個鐘點,一天只要一個小時就行了,也保證你往生淨土。我遇到了,生歡喜心,自己這一生有救了,沒有遇到這個法門,雖然知道這個法門,學習這個法門,沒把握往生。夏蓮公最大的功德就是編《淨修捷要》,幫助我們這個階層的人,這一生當中穩穩當當成就淨業。我們能往生,靠它,它是我們的老師,它是我們的善友,它確確實實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解決究竟的問題,生死大事。往生極樂世界,生死就沒有了,那個世界的人不生不滅,生死這個名詞在極樂世界聽不到。
我們對這個法門,五經一論要掌握住,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本子,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這一本是究竟圓滿淨宗修學的課本,這裡頭字字句句,經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會集沒有改動一個字,稀有難得;註解,引用了一百九十三種經論及古來祖師大德的法語。我們依照這個註解的本子學習,就學習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內容的豐富別的地方找不到。這兩個人,我們有理由相信,菩薩再來,應化在我們這個時代,幫助這個時代苦難眾生在一生當中圓滿成就,我們要珍惜。
下面說『因緣』。「《魏譯》作因力,緣力」,這康僧鎧的翻譯,會集的時候,因力、緣力,把力字省掉,翻作因緣,簡單,意思圓滿。《淨影疏》裡面,這是小慧遠,就是魏譯本的註解,這個註解本裡說,「因力緣力,為第一門。起修所依。過去所修一切善行,能生今善,名為因力」。這什麼叫因力。我們修行不是這一生,過去無量生都曾經學過佛,現在在六道裡頭輪迴,把前面所學的忘掉了,忘得一乾二淨。這一生中又碰到了,為什麼你能碰到?因為你過去生中有緣,你學過佛,你在佛門裡修行過,你幹過這個事情,所以這一生就變成善根。有這個善根,沒有這個善根你遇不到,有這個善根你才遇到;沒有這個善根,遇到了你不相信,跟你講了聽不進去。所以為什麼一次的講經,聽眾很多,有的聽眾很歡喜,有的聽眾依教奉行,有人沒聽懂,有人半信半疑,不一樣。
佛教化眾生,這裡頭總有一、二個人當機,他才說。實際上他說這個法就是給那一、二個人說的,其他的旁聽。旁聽這一生不能得利益,但是種了一點善根,道理在此地。沒有聽眾也講經,初學的同學練習講經,登台沒聽眾,聽眾聽了幾分鐘走了,半個小時之後沒人聽了,一個也沒有了,怎麼辦?還是要歡歡喜喜把它講下去,講圓滿。譬如一個小時,下半個小時還要講圓滿。有沒有人聽?可能有,我們肉眼看不見,講堂裡頭有眾生在聽。所以我們要歡喜,決定不能改變態度,這樣學經教才能學得出來。如果一看到人都走了,興趣就沒有了,士氣完全消失,這個人走這條路就走不通。要知道,講這一座經,上有佛菩薩在聽,下有鬼神在聽。佛菩薩是歡喜讚歎,鬼神是聽經得利益,他能夠超越鬼道、地獄道,他能超越,得利益了。我們肉眼看不見,他在,如果有天眼的話,他看的我們講堂聽眾不一樣,我們看不到他看到。這些都是事實,都不是假的。
下面說,「近善知識」,近是親近,「聽聞正法,名為緣力」。過去生中有修,這是根、是因,我們這一生當中歡喜親近善知識。前幾天,有同修送來一份資料,也是一個道場,法師寫給我的一封信,告訴我,他的師父往生了。師父臨終最後的一句話跟他說,要講經,講經不能中斷。他把這句話傳給我。我知道,現在講經說法的人少了,真正稀有難逢。講經的功德我們自己不知道,鬼神知道,護法神知道,佛菩薩知道。所以親近善知識要緊,聽聞正法,這叫緣力。
望西大師說,「宿世善根謂之因力」,過去生中善根,「親近知識謂之緣力,因緣和合能起行故」。起行是什麼?幫助你修行。有因、有緣,幫助你能理解,幫助你能夠落實,把你所學到的落實在你生活當中,變成是實際的生活;變成生活就得法喜,這是必然的。你聽經、修行、念佛得不到法喜,是你沒有辦法得到利益,真得到利益,他怎麼不歡喜?念佛,清淨心現前,這功夫。什麼叫清淨心?確確實實,很自然的,一點都不勉強,不受外界誘惑,不受外界干擾。眼見色,耳聞聲,看得清楚、聽得清楚,如如不動,不受它干擾,它不會引發我們的貪瞋痴慢,引不起來。那時候什麼?你的煩惱淡了,沒有那麼濃了,煩惱淡了,功夫得力,這真的得力。
上面兩說相同,就是《淨影疏》跟望西兩位大德說的意思是一樣的。但是《會疏》稍異,《會疏》裡的講法有一點不一樣。「疏曰,因力者,菩提心正是佛道本因,能貫十方三世,令眾魔大慴怖故。」這是跟前面說法不一樣的,說得好!菩提心才是佛道本因。菩提心有沒有?人人都有。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是覺悟的意思,覺性本有。古大德講菩提心講得很多,初學的人很難懂,早年我在美國,把菩提心用了十個字來解釋,大家好懂。什麼叫菩提心?菩提心有體、有相、有作用,體相用。體,真誠心,這是真心。真誠心的樣子是清淨,清淨就是沒有染污。沒有念頭,清淨,但是沒有念頭,要是不能夠覺察外面的現象,那叫糊塗,那不叫清淨。對外面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裡頭怎麼樣?如如不動,這是菩提心,這是真心。
所以我用了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前面到正覺都是自受用,後頭一個慈悲是他受用,對待外面一切人事物大慈大悲。慈悲是愛心,大慈大悲,愛心沒有條件。佛法常說無緣大慈,慈是與樂,把快樂、幸福送給眾生,沒有任何條件,這叫慈;大悲,悲是幫助他離開苦,離苦得樂。幫助他離開苦是一體,我為什麼幫助他?他跟我是一體。為什麼是一體?統統都是自性變現的,記住,惠能大師最後的一句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什麼?宇宙。整個宇宙從哪來的?從心想生。
這句話要把它講清楚,心是真心,想是妄心,整個宇宙就是從真心跟妄心生出來的。真心能生能現,妄心能變,把它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變成我們現在這個樣子,這是阿賴耶,是妄心,能變。真心所現的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只有心現沒有識變,為什麼?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已經轉八識成四智,轉識成智了;不是轉識成智,那你就沒有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不是你自己有能力轉變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這個地方不能不去,不去要靠自己,靠自己沒這個能力。佛經上講得很好,我聽懂了,我明白了,做不到,不是假的,真做不到。那怎麼辦?遇到淨宗好,我到極樂世界去,我一到極樂世界馬上就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他加持我的,我得到這個作用跟自己開悟沒有兩樣。
彌陀加持是永恆的,沒有分階段的,沒有說我喜歡加持就加持你,我不喜歡就不加持你,沒有,他這個加持是平等的。也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發揮到究竟極處。這是佛道的本因,真因,一點也不假。能貫十方三世,也能幫助我們降伏一切魔外,一切,魔範圍很大,凡是折磨我們的統統都算在裡頭,眾魔。魔退去了,不在了,換成護法神,護法神裡頭有菩薩、有羅漢、有天神。
下面,「緣力者,廣求知識,大聚諸善。此緣有轉凡入聖大威力故」。緣是外面幫忙,因是自己修學的功力,自己修行有功力,外面就有人幫忙。我們看海賢老和尚,他念佛有功力,誰幫助他?阿彌陀佛來幫助他,諸菩薩幫助他,天龍善神保護他。我們很清楚,他自己告訴我們的,是阿彌陀佛,真的不是假的。念佛九十二年,九十二年當中,我們最低的估計,他跟阿彌陀佛見面至少有幾十次。一年總有幾次見面的機會,九十二年,不是短時間,他跟極樂世界很熟。早年慧遠大師,東晉時代,建立第一個念佛堂,東林念佛堂,現在的廬山東林寺,就是那個地方。遠公一生見四次,我們用這個例子來推,遠公修學的時間不長,沒有九十二年,九十二年這麼長的時間很少有,他活了一百一十二歲。
這是我們現在最好的榜樣,他會騙我們嗎?不可能,句句說的是真話,只是你要會聽,有些話不能明說,話裡有話,你要會聽,你就全明白了,一點都不假。為什麼不假?因為是自性變現的,不是外面。阿彌陀佛從哪裡來?也是自性變現的,釋迦、觀音、勢至,離開自性,一法都不可得。所有境界,這給你講都是有因有緣,因是真心、妄心,這是源頭,因,真因;緣是促成真因的一些條件,叫緣分。
廣求知識,大聚諸善,這大聚諸善怎麼說?斷惡修善。那我們要認識什麼是大惡?什麼是大善?不孝父母、不敬老師是大惡;孝順父母,尊師重道,大善。今天的社會,我們明瞭了,今天講遺產,老祖宗對我們有什麼遺產?有,中國人的老祖宗給你的遺產,是你作夢都想不到的。那是什麼?那是真實智慧、德能、相好,我們今天說代表的就是《四庫全書》。你要能讀,你要肯學,這份遺產你全部得到了。這是因,有了,緣呢?緣要靠自己,要認識漢字,要懂得文言文,你才有能力讀它,你才有能力消化它,才能在這個裡頭得到真實智慧,德能、相好統統具足。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的心是聖人心、賢人心,你自然有聖賢的相,相好,自然有聖賢的智慧,聖賢的福報,你一生受用。所以你皆大歡喜,為一切眾生善知識,你能教化眾生,幫助眾生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是善中之善。這個緣,所以有轉凡入聖大威力,這個緣幫助你,提升你,你幫助別人,自己同樣提升,成聖成賢。
這「兩說文異而實無違」,裡面的意思沒有兩樣,說法不一樣,意思相同。「淨影以過去之善為今之因,《會疏》則以今之菩提心為成佛之因。實則若無過去多生善行,則不能發起今日之菩提心。若不發菩提心,則無成佛之因,故兩說可互補。此兩說中,《會疏》於本經較親。因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乃本經之宗也。」宗就是宗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淨土宗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一向專念做到了,菩提心沒發,不行;菩提心發了,不能一向專念,這個心也不踏實。一定要同時具足,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於是我們在海賢老和尚表法裡面就看到了,這個老人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求生淨土就是菩提心。菩提是覺悟,真正覺悟了,明白了,六道輪迴不能住。十法界也不是真實的好住所,臨時的,旅館,建得再富麗堂皇,不是我們家,住兩天就得要走的。什麼地方是老家?常寂光是老家。為什麼?圓滿的自性就是常寂光,常,永恆不變叫常,寂是清淨無為,光,光明遍照。這個裡頭,用現在的話說,沒有物質現象,沒有心理現象,心理是念頭,沒有念頭,一念不生,也沒有自然現象,就是一片光明。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明心見性就是見到常寂光,雖然見到,沒有融入。融入什麼意思?像我們講堂,這有很多盞燈,十幾盞燈,每盞燈光明都按上去的,都開了,光光融在一起,分不出哪個光是哪一盞燈的。就是到那個時候,所有諸佛都變成一佛。這經上有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個法身就是常寂光。常寂光什麼都沒有,但是能現一切法,就好像我們看電視屏幕,屏幕什麼都沒有,你按哪個頻道就現什麼現象。我們按頻道是緣,它能現,沒有緣不現。什麼是緣?眾生是緣,有迷悟不一樣,才顯現千變萬化,無窮無盡。
現在我們漸漸明白了,這個變化只有一次,沒有重複的。頻率雖然高,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沒有兩個生滅是相同的。所以佛說真話,「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說這個話是什麼?你真正明白事實真相,徹底放下,原來是這麼一回事情。不放就錯了,不放就迷了;放是覺悟,永遠邊都不沾。清清楚楚,明明瞭瞭,那是無量智慧德能,一塵不染,沒有起心動念,那是什麼?常寂光。能現一切相,見人現人法界,見鬼現鬼法界,見地獄現地獄法界,見天人現天人法界,什麼都能現。換句話說,自性裡頭一切具足,它要不具足,它就不能現,一切都具足。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明心見性,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明心見性,這個題目永遠不換。
我們再看下面註解,願力,「淨影云:起行之願,名為願力」。行是行動,行動,為什麼要幹這個事情?當然有個願,願在先,是起行之願,這叫願力。這個願能產生力量,幫助你完成,你的行得到圓滿。像我們今天,這不是今天開始,很多年之前就開始,我那個時候才二十幾歲,就開始想,想什麼?我是因為家境貧寒而失學的,繳不起學費,學業沒完成,想讀書沒機會。書,沒有錢,買不起,到圖書館借書有期限的,到時候要還人家。所以我就想,想著在抗戰期間,我們是流亡學生,國家把流亡學生收集起來,這都是離開家鄉,離開父母,沒人照顧,國家建立學校照顧這些學生。這些學生跟當兵一樣,有一份口糧,但是沒有零用錢,只是照顧你,衣食國家照顧到了。抗戰勝利之後,這個學校就撤銷,就沒有了,那是非常時期。
我們在這個學校讀了一年半,就想到,如果全國這些學生,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都能受到國家照顧。進入學校,學校什麼都管,衣食住行全管,年歲稍微大一點還得給一點零用錢,多好!我在想這個。第二個是醫療,生病苦,可憐!也能像學校一樣,病人進入醫院不要付錢,國家來負擔,病治好了出去。第三個是什麼?養老,希望老人能夠過一個快快樂樂的晚年。這三樁事情,錢從哪來?如果我們不打仗,則不要軍費了,把這些製造武器這些錢拿來幹這三樁事情,好!人民哪個不喜歡?世界上永遠沒戰爭,人真正離一切苦,得一切樂,國家照顧到。這是有願,願沒有成為力,做不到,叫夢想。
但是我們知道,真正了解,大聖大賢,諸佛菩薩,他們在社會裡頭各種行業當中,他選什麼?這是世間上真正有智慧的聰明人,第一流的人,有大福德的人,他們幾乎完全選的是教育。釋迦牟尼佛是王子,他要不出家,繼承王位,他是國王,要幹什麼樣的事情他幹不得,他不能做到的?他行。不做國王,出家,學佛了,這也是一個行業,這是什麼行業?教育,普世教育。教學教一輩子,四十九年,沒有收學生一分錢的學費。他們生活方式很特殊,沿門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好!這教我們什麼?放下,徹底放下,全心全意修行、教學。修行是把自己所悟所知變成實際行為,真正得到受用,為一切大眾做榜樣,你看到佛,歡喜。
孔顏之樂,過去讀書人非常羨慕的,他樂什麼?孔子給我們說明白了,一句話,在《論語》頭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是快樂,這個樂是真樂,這個樂是聖賢之樂、佛菩薩之樂。這是我們應該要學的,於地位不相干,於財富不相干,於榮譽不相干,於什麼都不相干,就是快樂。我學佛,得力於老師一句話,我聽懂了,我相信了,他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跟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法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所以我才把萬緣放下,一心在佛法裡,果然沒錯。
學佛,為什麼?為接受佛菩薩的教誨,把它發揚光大。發揚光大是什麼意思?就是把學佛這種樂表演出來給人看,然後再傳給有緣人,不能讓它失傳,這就是傳道。我真正得到快樂,你要不要?你要,我傳給你、教給你。讀經,依教奉行,快樂無比!人為什麼得不到快樂?他的負擔太重了,心理上的負擔、身體上的負擔很重,都是沒有必要的,全是假的,他放不下,放下就樂了。幾時我們懂得,懂得之後把它放下,就快樂了,真快樂!要做到,不做到,這個快樂你沒有辦法享受。
我們接著看念老底下做了個總結,「綜上三說」,我們看到上面,包括《會疏》,這三種本子說法不一樣,「以四弘誓願莊嚴國土,成就眾生,志求本有之菩提心」。這個「本有之」三個字好。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初發心入佛門要發這四弘誓願,為什麼?為度眾生。為度眾生就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那你就得求佛法。誰做到了?佛做到了。求佛法,就要學法門,法門很多,貴在一門深入,要深入,淺入效果達不到,深入效果能達到。最後圓成佛道,往生淨土就是四弘誓願圓滿的成就。因為淨宗這個法門,末法時期,只有這一法能幫助我們達到修學的目標,因為它不要斷煩惱,只要具足信、願、念佛,念佛不拘多少,一天念個十句也行。
難信、易修,很容易成就,但是很難叫人相信,大家都不相信,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念一句佛號得這麼大的利益,這沒人相信。所以能相信的人是什麼人?大乘經上有,過去生中曾經供養過無量諸佛如來,今天你遇到這個法門,得無量如來加持你,你才能生起信心。說得好!說得有道理!可見得這信心不是容易來的,過去世沒根怎麼行,過去世的根深蒂固,這一世遇到了才相信。
我學佛六十多年,前面三十年半信半疑,沒放下。懺雲法師勸我,我沒接受。在台中,李老師勸我,我在台中十年,李老師勸我修淨土,至少有六、七次,我也是陽奉陰違。為什麼?大乘經論很能吸引人,不願意放下。到講《華嚴經》,講到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看到《四十華嚴》最後的兩品,我就明白了。想想,大乘,我們喜歡的,每一個法門成就的條件自己不具足;換句話說,不能成就。既然文殊、普賢都是信願持名,求生極樂世界成就的,看這樣子我要不回頭,這一生空過了,這才回頭。真正放下是八十五歲,眼看著這麼大的年歲,念佛功夫不得力,再不加緊努力,恐怕這一生空過了,這個地方生出大恐懼的心。所以狠心把《華嚴》放下,把一切經教統統放下,專學《無量壽經》,專念阿彌陀佛。用海賢老和尚的方法,信願持名,就這四個字,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我才有把握,這一生才不至於空過。
所以我一生沒有道場,沒有信徒,很多人說我信徒很多,錯了,那是因為講經,這個光碟放到電視台廣播,聽眾,聽眾很多,他認識我,我不認識他。沒信徒,所以心得清淨,沒有道場,一生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今天到英國來,校長邀我共同辦漢學院,我怎麼個辦法?你們諸位替我想想,我怎麼辦,我沒有辦法。他太熱心了,我受他的感動,所以我發心幫幫他,我替他找老師,替他找學生,替他找費用,這個行。我替他,要不要操心?不要操心,佛菩薩照顧,我只要有這個念頭就行了,後面佛菩薩支持。為什麼?這是樁大事,是佛菩薩心想的一樁大事。這裡頭決定沒有名聞利養,沒有個人的好處,如果有這一點私心,有這麼一個念頭,佛力加持就沒有了。沒有佛力加持,有另外一種加持,魔加持,魔鬼加持,那個麻煩可就大了,這個事做不成功,到最後是失敗,惹人笑話。
我學佛六十多年,講經五十七年,還有這麼一點小智慧,還能看清楚,那就是徹底放下。《般若經》上這句話我念念不忘,時時觀照,就是「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的心多自在,多快樂!世間的萬象就像看電影一樣,你看電影的底片一張一張過去,就是這個樣子,它的頻率很快。看到最後,一場空,不可得。沒有到最後,現前正在看時,張張都是空的,沒有一個畫面是存在的,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也沒有。妙!妙在此地。
下面還有一句,我們從前面看,從四弘誓願看,這一句念一念,都好,句子太好了。「以四弘誓願莊嚴國土,成就眾生,志求本有之菩提心」,記住,菩提心是真心,本有的,要發出來。下面這一句,「並隨願起行,是名願力。有願而無行,是名虛願」,這願是假的,不是真的,那就沒有力,「則無力矣。如是因緣和合,復具願力,則自然出生善根。善根者,羅什大師曰:堅固善心深不可動,乃名根也」。人要有善根,善根是什麼?善心。善心堅固,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頭不動搖,一往直前。為什麼?它是善,它對一切眾生都有好處,對自己也有好處,自利利他,何不為之!
下面,《毘婆沙論》上有一句,「善根者,不貪不恚不癡」,這個恚就是瞋恚,不貪、不瞋、不痴,「一切善法從此三生」。記住,一定要記住,我們的善根為什麼不能出現,看到這一句就知道了。我們每天從早到晚,起心動念,想一想有多少次的貪瞋痴慢疑?都動這個念頭。有多長的時間能保持不起貪瞋痴?能夠半天,功夫就不錯了,半天沒有動過貪瞋痴的念頭。一天沒有動過貪瞋痴的念頭,少!不容易找到;半天或者可能有幾個,真難!起心動念都是貪瞋痴慢疑,都是財色名食睡,怎麼得了!
這一次我們學《無量壽經》,重點在如何落實,如何叫我們該放下的都放下,起心動念要跟佛陀的教誨相應。真學佛,真佛弟子,在這一生當中,成就往生極樂世界的殊勝功德。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