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小院

注册日期:2024-08-20
访问总量:5094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讀《史記》6: 夏本紀第二


发表时间:+-

相對於中華早期歷史“三皇五帝”的很多神話的傳說,到了夏商周則開始了比較實體的歷史階段。夏朝開始於大禹治水,功成為帝,然後數代傳位於子,到商朝的建立結束,一共傳了十幾代。


關於大禹治水,  我有點搞不明白,這個大禹的“大”,代表什麼,來自何處。狗了一下,是後人加上的尊稱,表示“偉大”的意思。《史記》裡,沒有“大禹”一說,而稱為“夏禹”,一提到大禹治水,上過小學的人,都會想到,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 《史記》的記載如下:“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我感到司馬遷的描述更好,是”不敢“入,不是主動不入。


”不入“和”不敢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帝堯的時候,啟用禹的父親,鯀,治水,”鯀“當時已經是才華超過同伴眾人,所以被選出來處理當時最頭痛的洪水問題,看”鯀“的名字,帶有”魚“字,肯定對於水有研究,但是”鯀“的方法是”堵“,但是洪水不吃這一套,你越堵,我越漲,結果”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到了”舜“帝登基,將”鯀“給殺了,然後啟用禹治水,這種情況下,大禹過家門而不“敢”入,更合乎人物的心理,誰敢拿自己命開玩笑。


“不入”和“不敢入”,儘管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反映的是人性的不同,我更喜歡“不敢入”的禹,而不是能入而不入的禹,那樣你把你老婆當成了什麼人了,太沒有人性了。一個是主動,一個是被動,帶有無奈,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太多的無奈,使人很多事情不敢去做,不是不想做,而是代價太大,做不起。


大禹的治水方法,是“疏通”,而不是“堵”,今天的人可能感覺這個沒什麼,但是在當時的年代,其實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創舉,他的父親用老命告訴兒子,“堵”的方法不行,所以不能完全說,大禹治水完全說他個人的功勞,其實他的父親也有一半的功勞。中國歷史從來不缺智慧,但是我們缺乏的是對於智慧的執行力,今天很多地方還是在“堵”而不是“疏通”,反倒是西方把這一招學到了,人們在溝通之中,更強調彼此了解,化解糾紛,減少仇恨,而不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關於傳位給兒子,這是大禹被人批評的地方,儘管他也不是直接傳給兒子,但是從夏朝開始,皇帝駕崩,兒子繼位變成了一個傳統。其實如果看“五帝”的關係,帝位儘管傳來傳去,就是所謂的“讓”,但是都是在黃帝的子孫中進行的,大禹的父親也是黃帝的後代,大禹也是,所以不管怎麼傳,還是不離家天下的中國傳統體制。無所謂好與不好,環境使然。其他國家也不是一開始就是民主政體,羅馬皇帝也會傳位給自己的兒子,以色列的大衛王也是傳位給兒子所羅門,一個國家最後選擇何種體制,最終還是由它的文化和人民決定的。


浏览(1066)
thumb_up(2)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