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悲鸣:斯大林葬礼的炮声
斯大林葬礼的炮声
马悲鸣
1953年3月1日清晨,忙了通宵的斯大林同志回到他在孔策沃区的住所休息。第二天,他没有起床;并于3月5日去世。
从3月6日开始,斯大林的遗体在工会大厦的圆柱大厅陈列三天,供人民群众吊唁。3月8日,中共派去了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成员包括李富春、张闻天、罗瑞卿、叶季壮、伍修权、郭沫若、刘长胜、蔡畅、廖承志等18人。他们抵达莫斯科当晚就去瞻仰了斯大林遗体,并为其守灵。
3月9日,莫斯科红场举行了斯大林葬礼。莫斯科时间中午12点正,苏联全国举行了五分钟默哀。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蒙古和朝鲜同步举行。
北京时间比莫斯科时间早五小时。故中国的默哀是在下午五点。平壤时间比北京时间又早一小时。朝鲜同志的默哀是在下午六点举行。
郭沫若在《参加斯大林葬礼的回忆》中写道:
「在十点半钟左右哀乐的声音传入了红场,人们都掉头望着历史博物馆旁边的红场的进口,全宇宙都森严起来了,人们屏息着,除了有哀乐之外,没有任何声音。由工会大厦出发的葬仪行列应着哀乐的节拍,慢慢地走进了红场。先头是花圈,其次是高级将领们捧着载在红色天鹅绒垫子上的斯大林生前所获得的勋章和奖章。
六匹纯黑的马拖着炮车上的斯大林的灵柩,斯大林的遗容通过水晶棺盖仰向天空,和莫斯科市民、苏联各民族的代表、世界各民族的代表见面了。全场都脱了帽,在风雪中默哀,很多人在流眼泪。
灵柩到列宁墓前——现在的列宁墓在前楣上已经改刻为“列宁——斯大林”了——面对着墓门,停放在红场的正中心。跟在灵柩后面护送的苏联政府领袖们,各兄弟国家兄弟党的领袖们都陆续登上了墓台。
追悼大会开始了。
宏亮而有力的声音,就好像从斯大林的口里发出的一样,响透了红场,响透了整个世界。全场肃静地倾听了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的报告。
在将近十二点钟的时候报告完毕了,领袖们走下墓台,把斯大林的灵柩抬进陵墓,和列宁的遗体并列。
礼炮轰动了全场,轰动了整个阴晦的天空。
苏联的国歌嘹亮地演奏了出来。
葬礼临到结束的阶段了,领袖们又登上了墓台,苏联的元帅们和将军们也都登上了墓台。
参加葬礼的莫斯科卫戍部队整队走过墓前向斯大林告别,超音速的飞机编队从墓顶上空飞过。百战百胜、保卫和平建设的钢铁战士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获得伟大成就的苏联人民的代表们,接连着从墓前走过,具体地表现出要把深沉的悲痛转化而为更伟大的力量。」
和莫斯科葬礼同步,3月9日下午,北京各界六十万人齐聚天安门广场,参加中国组织的斯大林追悼会。
斯大林的遗像挂到了天安门的红墙上,两边是两面红旗,一面是中国国旗,另一面是苏联国旗。
毛主席和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到场。
下午17点整,全场默哀5分钟,28响礼炮齐鸣,一时间,天空呜咽,大地悲鸣,一片悲伤情景。
紧接着,全北京的汽笛齐鸣。据当事人回忆,当全北京的汽笛齐鸣时,几乎所有车马都停止了活动。民众自发默哀。
与此同时,平壤时间下午六点正,朝鲜同志也同步默哀。值得一提的是,在朝鲜战争中与联合国军对峙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也都停止了一切活动,在阵地和坑道里同时默哀。
美军情报何等快捷,早已知道对面敌人会有五分钟的默哀,无法作战。但美军并没有趁丧发难,伺机发动进攻,可也不是没有响应。他们利用这五分钟的默哀时间集中所有的炮火朝着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阵地进行了五分钟的饱和炮轰;以真炮实弹代替礼炮,用最大的轰鸣响应了全球同步的对斯大林的哀悼。比红场和天安门广场上的礼炮加在一起还要响亮得多。
这不是我瞎编的。是阿姆斯特朗女士在《斯大林时代》一书中写的。
斯大林死后他被登记和清理的遗产为5个烟斗、4个烟盒、1个笔记本、2件白色上衣、4件军用大衣,以及10条裤子和5顶帽子。
斯大林曾被最高苏维埃授予苏军大元帅军衔,并制作了相应的大元帅礼服。但斯大林从未接受过这个军衔,也从未穿过大元帅礼服,终其一生只穿过元帅制服。
1956年,斯大林的接班人之一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做了反对个人崇拜的报告。1961年斯大林遗体被移出列宁墓,葬入和其他去世的苏联领导人一起的墓地。花岗岩墓碑上雕刻了他的胸像,下面只刻了他的姓名和生卒日期,没有墓志铭。
俄罗斯犹太裔诗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瑟夫·布罗德斯基(Joseph Brodsky)[1]1973年写道:“我怀疑世界历史上是否还有另一个杀人犯被如此多的人真诚地哀悼。哭泣者的数量可以以人口规模来估算,但眼泪是否真诚就很难说了。二十年前,十三岁的我还是个小学生。我们所有人都被赶到学校礼堂,并被要求跪下。学校党委书记在台上绞着双手尖叫道:‘哭吧,孩子们,快哭!斯大林去世了!’然后,她率先哭了起来。台下的我们于是开始抽鼻子,之后一点一点地大哭起来。礼堂内我们在哭,主席团在哭,父母在哭,邻居在哭,收音机里播放的都是哀乐。至于我,我没有哭——当时是耻辱,现在看则是骄傲——尽管我跪着抽泣。”
布罗德斯基不知道的是,仅仅过去三年,北京就会有另一场葬礼超越了斯大林的葬礼。
默哀结束后,军乐队演奏了苏联国歌。然后莫斯科驻军以斯大林的名义举行了阅兵式。在公众涌向正在移入列宁墓的斯大林棺木致敬时导致了踩踏事件,赫鲁晓夫说有109人丧生。
斯大林曾在1945年和1948年两度被提名角逐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对终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贡献。
斯大林接手的苏联是一个刚脱离农奴制不久的农业社会,交出的却是战胜纳粹德国的战绩和举世第二大经济体。当时的第一大经济体是美国政府,第三大经济体是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第四大是阿哥廷政府。
2002年1月,普京在接受波兰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斯大林是一个独裁者,这毋庸置疑。但问题在于,正是在他的领导下苏联才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忽视这一现实是愚蠢的。”
——这样巨大的军事成就是在一个卑劣的杀人犯领导下取得的,似乎难以想象。
2017年,俄罗斯曾做了一项关于“俄罗斯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历史人物”的调查;结果显示,斯大林以38%的支持率位列榜首;普京与普希金以34%的支持率位居第二;然后才是列宁、彼得大帝和加加林。
斯大林别的不说,就这相貌,堪称照相术发明以来,全球政治领袖中的最佳美男子。希特勒、汪精卫、周恩来都难与之相比。
俄罗斯人秃顶的很多,如列宁、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大剧院二楼往下看,光头一片;但斯大林不秃顶。他不是俄罗斯人,而是格鲁吉亚人。
【跟帖】~~~~~~~~~~~~~~~~~~~~~~
* 谢谢先生的分享! - 赵大夫话室
* 中国俄爹从此开始至今。 - 真话难听
[1] 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1940年5月24日~1996年1月28日),俄罗斯犹太裔美国诗人,散文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40年5月24日,布罗茨基生于苏联列宁格勒,1955年开始创作诗歌,1972年被剥夺苏联国籍,驱逐出境,后移居美国,曾任密歇根大学驻校诗人,后在其他大学任访问教授,1977年加入美国籍,198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著作有诗集《诗选》《言论之一部分》《二十世纪史》《致乌拉尼亚》、以及散文集《小于一》等 。
1996年1月28日,布罗茨基在纽约因心脏病突发于睡梦中离世,享年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