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谦

注册日期:2008-03-05
访问总量:1323108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漫漫成周路 写在后面(伊人何处,华夏丰碑)


发表时间:+-

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旦均葬在毕原(确切地址不明,在陕西或咸阳的渭河南岸或北岸)。由于西周人墓葬习俗是不封不树,所以,虽然今天人们发现了妇好墓、秦始皇陵、茂陵、乾陵等等无数古代大小帝王将相的墓地,我们至今找不到西周开国先贤们的安息处。我们只知道,文武周公三位相亲相爱的父子兄弟最后是同眠一地,如同他们热爱农耕的祖辈那样,自然融入周原那片温润、浑厚而美好的土地。唯有今天坐落于岐山、洛阳和曲阜等地的周公庙,以它们古朴、含蓄而优雅的风格,显示着华夏农耕文明可以有多么朴素,同时又多么辉煌、精深、恢弘和博大。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汉初思想家贾谊则这样评周公:“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黄帝之后,孔子之前,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周公是儒家之祖,常入孔子梦乡,夫子在梦里梦外都盛赞过“周公之才之美”。 

从古早年代一直到民国时代,我们就是个农耕民族和文明,被三面虎视和挤压。我们之所以是现在的我们,大致都可以溯源至三千五百年前(或更早),当公刘和公亶父前后六百年时间里的两度南迁,落脚周原。而周公的那些交织着现实和浪漫的观念以及他儒雅的品行,至今在神州大地表层乃至我们民族的基因里,仍然可以找到它的沉淀。周公姬旦的一言一行,都参与塑造了周人以及他身后三千年华夏的性格,他是雄立我们华夏人文史上一座与这个民族一同呼吸成长的丰碑! 

姬苴问周公的问题,在六百年后,被孔子回答了一部分,一部分与那尊夏朝陶俑一起留给了时间。

在孔子的年代,当年年轻的姬苴曾经预言过的礼崩乐坏的过程已经开始,孔子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克己复礼。然而,以天子和分封诸侯之纽带关系维系起来的大周邦联,还是无可抗拒地分裂成了一个一个独立的诸侯国。这个天下后来又合了,合在秦之下。当年被姬苴认为是“不周全”的宗族分封制也真的就被更先进的郡县制所取代。 

“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发展并光大了文王时期已经开始主张并由武王、周公等西周先贤践行的德行主动性——这是一种人本意识——将西周敬天命的观念相应缩小,摒弃了主要来自商巫文化的“怪异乱神”,形成了孔孟所代表的儒家人本思想观念体系。从此,源自周朝的儒学润物无声,滋养了华夏两千多年,数百个世代。其张力辐射,从黄河流域到大江南北;从昆仑山直至亚细亚……(完)


上集:漫漫成周路 五十一 周公秘辛 佳话齐邢

      《漫漫成周路》引用的诗经

 


浏览(1056)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