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萌

注册日期:2011-10-21
访问总量:1111467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一片丹心乘风去——怀念我的父亲曾匡南


发表时间:+-

这是我的好友曾女士的第二篇悼父之作。每个遭受迫害的右派分子后面一定都有一个备受牵连的家庭,他的配偶,多是无助的带着幼子的她们。而我的母亲当时已身怀六甲,后来被迫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她们以及后代因所受到的歧视,冷眼,和种种磨难内心更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曾女士母亲后来的命运也是用血泪写就。我们不应忘记这样一个群体。


一片丹心乘风去——怀念我的父亲曾匡南



今年是先父曾匡南先生103岁冥寿,他生于1919年农历六月廿五日,于1996年农历六月初六猝逝(与我的公公艾青先生逝世前后只隔二个多月,巧合的是,他们都是右派),父亲享年77岁,迄今他离开我们25年了,我对他的思念却与日俱增。


Image

父亲曾匡南遗照。


 

Image

父親曾匡南畫像,出自著名油畫家、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前院長徐唯辛(右立者)之手。

尤其最近才发现,我的血液流淌着父亲的基因,包括热心助人、乐于付出、不图回报、好管閒事、打抱不平等美德,原来统统来自他的遗传。

 

我和父亲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16年,遗憾的是,在他生前,我一直没有机会或者是没有尝试去了解他,甚至对他颇有微词。我对他的心结,直到1994年我申请他来美探亲才解开,虽然他在美逗留时间不长,却让我有机会消除误会。

 

Image

1995年2月14日,在纽约甘迺迪国际机场送别父亲(左)回国,外子(右)同行护送。

《世界日报》于2009年12月在《世界周刊》开闢「时代故事」专栏(后于2011年1月结集成书巜1949大时代100小故事》),第一篇发表的是拙文「走错一步的代价」(笔名“曾言”),为我以父亲的故事抛砖引玉之作。

 

Image

《世界日报》于2009年12月在《世界周刊》开闢「时代故事」专栏,于2011年1月结集成书巜1949大时代100小故事》。

没想到拙文在《世界周刊》刊出后,被父亲当年的学生、后移居加拿大的林遇春先生看到,他多年来一直寻找曾匡南老师,从拙文中得知曾老师的下落,立即与我取得联系,通过几位健在的学生们对先父的叙述,我因此得知他的生平事蹟,对其为人有了进一步了解。

 

由于政治悲剧导致父母婚姻不幸,我从出娘胎就缺乏父慈母爱,由祖父母抚养成人。我出生一个多月,就由阿奶(祖母)从广州抱回老家,直到五岁我才见到父亲,因为1957年他被打成右派,1958年被流放到青海柴达木盆地马海农场劳动教养,1961年底他劳教期满获释,被原来任教的学校变相开除遣回原籍。

 

从小我就追问阿奶,为什么别人都有父母,我怎么没有?阿奶总是搪塞我说,你是像孙悟空一样,从石头蹦出来的。....

 

五岁那年,我终於見到了父亲,我的祖父母对他的归来语焉不详,我奇怪那么多年他去了什么地方?大人们怕我“童言无忌”,说錯話惹祸,都不敢告诉我实情。

 

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父亲由于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劳改农场的严苛生存环境,患了严重眼疾。父亲后来多次提过,他在柴达木盆地由于略懂医术,被派到卫生室帮病人打针等护理工作,才逃过一死,如果长期在野外从事体力劳动,可能早就沒命了。他所在学校去了三个右派,只有他倖存,可见此言不虚。

 

2009年我在《世界周刊》发表「走错一步的代价」(笔名曾言)后,才知父亲在北美还有几位一直怀念他的学生,他们转达了关于父亲的信息给在广州的同学。

 

几位学生异口同声称赞「曾匡南老师落难时仍高风亮节义助学生」。

 

一位当年受过父亲「救命之恩」的学生谭炳沃,得知恩师音讯后,惋惜他已作古。在广州同学聚会中,谭炳沃述及曾匡南老师当年雪中送炭一事,通过他的亲身经历,使我了解到父亲生前许多不为人知的事蹟,增加了我对他的了解和尊敬。

 

谭炳沃是一名品学体兼优的学生,快毕业时曾参加飞行员甄选,政审学业体检均通过,招为航空兵,但出发前复测血压稍高,后因紧张血压更高,未能如愿入伍。

 

毕业后他分配到一间中学任教,没想到1957年反右运动,他也成了右派,在广东台山附城劳教场劳教。他出身农民家庭,享受甲级助学金,伙食费全由国家供应,但成了劳教犯后身无分文,觉得万念俱灰,遂萌生自杀念头,割了颈动脉血管,幸抢救及时捡回一命。

 

有天寒风凛烈,黄昏时分,谭炳沃正在田间步行回场地,忽然有人把一小卷纸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塞入他的裤袋,他“转头看见是曾匡南老师,相看不敢言”。

 

到了无人处,他摸出我父亲塞给他的一小卷纸,原来是人民币,共10元。他心在颤抖,「当时市面只流行一分一角一元纸币,没有百元大钞,现在曾老师竟给我拾元,算是巨钞了。」

 

他说:「曾老师雪中送炭给我拾元,真是大恩大德,对此我一生感恩戴德,终身难忘。曾老师也是冒极大风险偷偷给我钱,很容易被人误会是资助我逃亡,这是犯大忌的。“渴时一点如甘露”,老师鼓舞了我,也给了我希望,在我心中点燃活下去的火种。」

 

当晚谭炳沃在被窝中潜然泪下,深深被老师的爱心感动,他说:「这拾元给了我求生忍耐的意志,曾老师义助我,肯定我还有生存价值…」想着明天见到老师,「当眼神相谢,让他知道我的感激之情」。可是,天亮以后他再也见不到曾老师了,他不能问也不敢问。后来他才知道,曾老师第二天被送往青海了。

 

对此,谭炳沃引为终身遗憾:「我以后再未见过曾老师,连道谢一声都没机会。」

 

谭炳沃后来返回老家恩平务农,中国改革开放后和家人一起经商有成,「总算给自己有个交代」。

 

他说:“近日林遇春同学在加拿大北美世界日报世界周刊,看到纪念曾匡南老师的文章,告知国内外同学,才知曾老师成了右派后发配青海柴达木盆地劳教,险死还生。庆幸还能活到可以到美国探女,且知爱女自强不息,成为名记者作家。我也只能在此向老师道谢,给我活下去的勇气,活到现在。”

 

他说,曾多方打听老师下落未果,直到2011年初接到老同学林遇春从加拿大来电说寻到曾老师女儿了,相距已55年。

 

林遇春说,他在培英中学的右派同学谭微中、张显光均死在青海,真是「古格拉岛」呀!

 

另一位学生林台任也来信致意:“我是曾慧燕父亲曾匡南1955年教过的学生,寻觅老师50多年未果,今因读《走错一步的代价》,才知老师坎坷一生,不胜难过痛惜。在此欣赏老师爱女文采。”

 

他写道:「曾匡南老师一片丹心教学生。」

 

原来,先父是他高三时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曾匡南老师挺拔英俊,知识广博,讲授茅屋秋风所破的课时,茅草渡江洒江郊,我们学生争论河多宽?那条河?曾老师说:以后我们去看。」

 

去年我才实地考察,成都杜甫草堂在锦江畔,河宽20米左右,怪不得茅草能乘风而过,老师竟也乘风而去了,十分感怀老师一片丹心。」

 

他回忆,「老师对我们是严格高标准要求,教育我们学好本领,为祖国服务,他是一片丹心在汉。我班五十人,其中仅考入各医学院校本科就有12人,其他理科文科都是成绩更优秀的同学,考取北京各院校有四人,除三个同学出境承继父业、一个同学要养育弟妹,其余学生全部进入大学本科,包括担任中国驻哈萨克大使、驻俄罗斯代办李景贤同学;参加导弹系列研发的朱灼文院士;中囯社科院邝柏林班长;广州重工业设计院总工程师谭永铮、北京石油大学汤景凝教授、中国化学研究院余竞光.......

 

曾匡南老师教导的学生都为祖国作出贡献,继承老师当年回归祖国服务志愿,化作小花一束送给老师。」

 

他说:「老师坎坷的一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一生,使我们同学深为悲痛,希望老师的痛苦化为我们民族反思财富。—谨此纪念老师!」

 

他并提供一幅曾匡南老师和他们毕业班合影的唯一照片。

 

照片中的父亲,英俊潇洒,难怪有人告诉我,父亲年轻时是个美男子,谁想后来被摧残成一个又瘦又黑的老头儿。

 

Image

父亲生前曾任职吳川市梅山中学校长,曾慧燕设立奖教奖学金,作为对父亲的纪念。


Image

曾慧燕一度被聘为吴川市梅山中学荣誉校长,应邀回校视察,受到校方热烈欢迎。


另一位学生锺毅则感谢「林兄」分享难得的资讯。「信中对曾老师的义行,爱护一同落难的学生,如此深刻诚挚,这种师生之情,可谓闻所未闻。令人感动不已。让我连带对其女慧燕女士也肃然起敬起来了。」

 

Image

曾慧燕与姑姑、妇产科专家曾雨医生,在吳川市梅山中学设立的“曾匡南先生奖教奖学金基金会”招牌前合影。

嶺南畫派大師歐豪年,被譽為「當今台灣畫壇第一人」,我父曾任他的中學校長,他去国离乡40多年,一直对我父念念不忘,直到1995年两人久別重逢,父親获他贈畫作「倚窗之梅」,並題識曰:四十年間別,三千里外思,何圖今夕會,穗市共操扈。阮嘯長林日,王書曲水時。相看雖白髮,還卜故園期。匡南吾師,乙亥冬至晤羊城,承約歸里,既先為寫昔日倚窗之梅,並賦小詩以呈。

 

Image

嶺南画派大師欧豪年题贈画作「倚窗之梅」给恩师曾匡南校长。

2011年12月17日出版的《中國書畫報》,發表「走近『嶺南畫派』大家歐豪年》一文,歐豪年在文中提到「就讀梅中(今吳川一中),得校長曾匡南及名師韓琰初、李沛源等栽培,品學兼優。…」

 

Image

2011年12月17日出版的《中国书画報》,發表「走近『嶺南画派』大家欧豪年》一文,欧豪年在文中提到「就读梅中(今吳川一中),得校長曾匡南及名師韓琰初、李沛源等栽培,品学兼优。…」

今天(6月19日)父親節,谨以拙文點上一盞心燈,遥寄对父親无尽的哀思。

 

世上最遠的距離是天上人間,最痛的告別是陰陽相隔。如果真有天堂,願我的父親在那裡永遠安康,如果真有來生,願下一世我們還能相見!

 

願天堂沒有歷史反革命,

沒有右派,

沒有階級鬥爭,

沒有批斗,

沒有劳教,

沒有柴達木盆地,

.....

愿天堂的爸爸無災無難一切安好!



(初稿写于2021年父親節,修改于2022/06/19父亲节)

 

 


作者/ 曾慧燕

Image

曾慧燕:资深媒体人,香港作家协会首任理事,纽约华文作家协会资深会员、北美华文作家协会会员、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创会会员。自1980年起至2017年底,先后任职港台和北美七家大报共38年,发表二千多万字报导,为海峡两岸三地採访过最多名流政要的华人记者。其文章为海内外各大报刊广泛转载,并收録在《中国当代新闻文学选》等数十本出版书籍,其事迹为海内外一百多家媒体报导,并入选《香港沧桑──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香港著名女记者曾慧燕》(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等。


1983年获“香港最佳记者”、“最佳特写作者”、“最佳一般性新闻写作”三个大奖,打破历届得奖纪录;1984年当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1985年当选“世界十大杰出青年”。2006年入选“全球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2017年获美国中国戏剧工作坊“跨文化传媒贡献奖”。2018年获美国圣约翰大学亚洲研究所华美族研究会“卓越贡献奖”。2021年获华美族移民文学佳作奬,以及海外华文著述獎新闻写作评论佳作奖。


重要著作包括:《外流人材列传》;《在北京的日日夜夜—中英谈判我见我闻》;《一蓑烟雨》;《飞花六出》(合著)等;曾撰写《大城小景》、《外流人材》、《杰青天地》、《路漫漫》、《人在纽约》、《慧言燕语》、《人间烟火》等十余个专栏。


我一直勉励自己:

把目睹的罪恶告诉大家,是一种良知;

把了解的内幕告诉大家,是一种道德;

把听到的谎言告诉大家,是一种博爱;

把亲历的苦难告诉大家,是一种告诫;

把追求的真理告诉大家,是一种信仰…

当社会灾难到来之时,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我不是右派,但我是右派的女儿


武宜三和他主编的《1957年受难者姓名大辞典》

浏览(2862)
thumb_up(15)
评论(6)
  • 当前共有6条评论
  • 艺萌 回复 巴黎老高

    谢谢老高博。周末好!

    屏蔽 举报回复
  • 巴黎老高

    空负一把泪酸辛

    活该左派派右派

    大半人生求平反

    血泪深仇全蹉跎

    屏蔽 举报回复
  • 巴黎老高

    空负一把泪酸辛

    活该左派派右派

    大半人生求平反

    血泪深仇全蹉跎

    屏蔽 举报回复
  • 巴黎老高

    空负一把泪酸辛

    活该左派派右派

    大半人生求平反

    血泪深仇全蹉跎

    屏蔽 举报回复
  • 艺萌 回复 renweida

    是的,谢谢你,renweida博。我会向曾女士转达。

    屏蔽 举报回复
  • renweida

    令人尊敬的一位长者,向他致敬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