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港十日 电气道附近的餐厅食肆 生记粥店
生记粥店
前一天晚上吃了一碗鱼蛋粉,次日早餐都不想吃了。
到了中午,小妹妹来到酒店,问:今天想吃什么?
南来客夫妇异口同声地回答:粥。
“那就带你们去生记。”
生记粥店何时开张营业,史书没有记载,估计有年头了。说是怀旧的好去处真是一点不假。除了招牌上“生记粥店”那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不像是老物件,从“天然去雕饰”的门面,到永不过时的塑料桌塑料凳,无一不旧,真正做到了“数十年如一日”,保留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勤俭办店的光荣传统。想手机点菜?对不起,欠奉。菜谱手写的在玻璃橱窗上,打印的挂在墙上。当然,也可查阅那本被人翻过无数遍的菜谱。
生记粥店不仅旧,还小。这家驰名粥店是南来客见过最“滴色”的粥店。
玻璃橱窗占了半个门面。
从留作过道的另一半门面往里看,一目了然。生记粥店就斗室一间。空间狭小,却利用到了极限,里面摆放着不可或缺的几张小桌小凳,往里走要侧身而过。
置身小店,满眼旧物,自然会睹物生情,只是南来客不是香港人,怀旧也好忆苦思甜也罢,想到的不是大英帝国治下的生记,而是六十年代广州清平路一带的粥粉面铺,一下子仿佛回到儿时,周末随父亲去粥铺吃早餐的场面一一浮现在眼前。
一大早,清平路上的粥粉面店/档就陆续开张营业了。炉火熊熊,大油嚄烧得里面的油直冒青烟。随后,炉火抽风声、炸油条的吱吱声、小铁锅中生滚粥的咕嘟声、以及来人往的嘈杂声、夹杂着此起彼落的雄鸡报晓声,构成一首生动的羊城晨曲。
店家来问点些什么。
南来客说先看看菜谱。
尽管生记粥店陋且小,菜谱跟酒楼的比可不遑多让。从8分一碗的白粥到三十多块一碗的海鲜粥,单粥品就多达上百种。其中生滚粥品有状元及第粥、艇仔粥、牛肉粥、田鸡粥等数十种。
猪红粥也名列榜上。
除了粥品、油条、咸煎饼,还有肠粉、豆浆、甚至有粽子、白糖糕等。
南来客点了状元及第粥。当然是生滚的。
正在浮想联翩,状元及第粥上桌了。
当年可没这么豪气,要的往往是猪红粥 - 比白粥略胜一筹。
不过坐的地方都比生记粥店要宽敞,至少放得下几张长条板凳。
其实,及第粥和猪红粥打底的是同一锅粥。米用猪骨和大米事先熬成糊状,不见米粒, 备用。
猪肉、猪润、猪红、牛肉、鱼片等都事先切好调好味,搁在一边。客人点猪红粥,大师傅舀一勺底粥到小铁锅,把粥烧开,再放入切好的猪红,咕嘟咕嘟片刻,倒入大碗-正好满满一碗。
生滚粥都是现做的,最大的特色是粥绵滑,肉鲜嫩,该爽的双,该嫩的嫩。
及第粥鱼片粥等如法泡制,不同之处是加入的不是猪红,而是肉丸、瘦肉片、猪润、猪粉肠或鱼片。
价钱自然也不一样。
猪红粥几分钱一碗,状元及第粥要一毛六七一碗…
用调羹舀一勺粥,轻轻吹一下,放入口中。
回味无穷,顿时重拾儿时的记忆。
粥吃完了意犹不足,又点了份白糖糕。
白糖糕又叫伦教糕。是一种发糕,表皮上坑坑洼洼的,有股发酵的味道。
并非南来客好这口,小时候吃过,记住了那股特殊的味道。
不过白糖糕食后有点失望:不够正宗-少了特有的酒气。
生记粥店说不上顾客盈门,络绎不绝倒是真的,而且帮衬的多是附近小工厂的工友或街坊四邻,几个人围坐一桌,食一碗粥,聊几句,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