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會開幕式的G點:LGBT
巴黎奧運會開幕式的G點:LGBT
巴黎奧運會開幕式中,一幕由多名變裝皇后、舞者和模特兒演出的場景掀起世界級軒然大波,成了開幕式觀眾「興奮」的G點。此場景被指模仿了畫家達芬奇名作《最後的晚餐》,引發西方保守派和宗教界嚴厲抨擊。法國主教協會27日發表聲明,指「就開幕式對基督教的嘲弄和戲謔表示深切遺憾」。美國天主教領袖及傳教士羅伯特.拜倫主教27日斥責巴黎奧運開幕式「嘲弄基督教這個非常重要的時刻」。法國極右翼政客、瑪麗娜.勒龐的侄女馬里昂.馬雷沙爾在X平台發文稱:「世界上所有正在觀看開幕式的基督徒們,如果你們被這種變裝皇后模仿《最後的晚餐》的行為羞辱了,要知道,你們該怪的不是法國,而是準備好迎接任何挑釁的左翼少數派。」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也評論稱,這場表演對基督教極度不尊重。中國粉紅也認為模仿達芬奇畫作「最後晚餐」,影射褻瀆基督教。巴黎奧組委新聞發言人安妮.德康28日表示,無意對任何宗教團體不敬,「如果有人覺得被冒犯,我們真的很抱歉」。
不過,有一種意見認為,此畫面乃模仿希臘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場面,狄氏乃多性別合體神人,畫面真人秀乃採用現代藝術誇張的手法。猜測巴黎奧運開幕式導演大有為跨性別者尋祖師爺的意思,並無玷污褻瀆基督教的隱喻。奧林匹克源自希臘,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發起人是法國人顧拜旦,他被譽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百年後巴黎再次舉辦奧運,搬出希臘酒神狄俄尼索斯,也是合情合理的靈感思路。何況,當年達芬奇畫此作,並沒有得到教會的認可,認為是太世俗化,大逆不道,並不認為達芬奇的《最後晚餐》是基督教代表性畫作。今日人們之所以把它和基督耶穌最後晚餐關聯想象,源於達芬奇的名氣太大。事實上,歷史上基督教「最後晚餐」的畫作史上有很多,不同作者場景、風格不一,並非只有達芬奇這一畫作的場景,大可不必因此就對號入座。最後,達芬奇本身的性取向也是學界多年爭議的話題,這一點與傳統基督教天主教的價值傾向也是大相徑庭的。
不過,近日巴黎奧運發言人回 應《紐約郵報》娛樂版Page Six查詢時,承認開 幕式創意總監若利(Thomas Jolly)「從達芬奇 名畫取得靈感」,但強調指涉知名藝術作品在 文藝創作並非新鮮事。倘事實果真如此,我覺得主事者有考慮欠周嫌疑。幾十億人觀瞻的大眾娛樂(還有不少年兒童),畢竟與小眾的藝術界傳播不是一回事。尺度和邊界意識是必須的。只能說 巴黎的確是世界現代藝術之都,太浪漫、太前衛、太自由了!成了雙刃劍。
網上關於此事的爭論紛紛揚揚,莫衷一是。套用一句影視作品名言「讓子彈飛一會兒」。
先說說我的看法——
我認為,應該尊重少數LGBT者的個人權利,包括不被歧視、騷擾的權利;但同時,LGBT也必須尊重大多數性趣與他們不同者的權利——不被妨礙、騷擾的權利。尊重彼此是雙向的。LGBT們不必刻意顯擺張揚他們的性趣,刺激、噁心其他人的觀瞻、心理。同理,其他人也不必刻意刺激、噁心LGBT者的觀瞻、心理。一句話,你可以主張自己的權利,但以不妨礙他人的權利為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