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之不似人君的梁襄王
2024-7-19
世界上有一种狗屎运,有时候说起来和走起来都很神奇。
就拿东周战国时代其貌不扬平庸无能的魏国大梁家河的第四代君主魏襄哀王姬嗣(一说姬赫)来说吧,丫的就是因为投胎投的好,认识了五百年才出来走一遭的亚圣门修斯,便因了门修斯的一句话:望之不似人君,而定于一尊一夕成名万古流芳了: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其中的这个梁襄王,又称魏襄王,姓姬名嗣,是魏国雄才大略的长寿君主梁惠王魏嫈(公元前369年-前319年)的小儿子,历史上又称其为魏襄王和魏哀王,是司马太史治史不精,摆了个乌龙,不但把老爹惠王在位后半段16年的时间给弄错了,给了儿子襄王,还把儿子襄王本人也一分为父子二人,当作了襄王和哀王,其实这襄哀王就是历史上的襄王。梁哀王是子虚乌有凭空而杜撰的。
襄王元年,与诸侯会徐州,相王也。追尊父惠王为王。五年,秦败我龙贾军四万五千于雕阴,围我焦、曲沃。予秦河西之地。六年,与秦会应。秦取我汾阴、皮氏、焦。魏伐楚,败之陉山。七年,魏尽入上郡于秦。秦降我蒲阳。八年,秦归我焦、曲沃。十二年,楚败我襄陵。诸侯执政与秦相张仪会啮桑。十三年,张仪相魏。魏有女子化为丈夫。秦取我曲沃、平周。十六年,襄王卒,子哀王立。张仪復归秦。
钱穆根据竹书纪年等古人考古资料在《先秦诸子系年考辩 - 魏襄王魏哀王乃襄哀王一君两谥考》一文中做过解释:
《史记》:梁惠王三十六年卒,子襄王立。十六年卒,子哀王立。《竹书纪年》梁惠王立三十六年改元,又十六年而卒。其后称今王,至二十年而书止。杜预《左传后序》谓:《史记》误分惠成之世以为后王之年。哀王二十三年乃卒,故特不称谥,谓之今王。崔述辨之云:杜氏以《史记》襄王之年为惠王后元之年,是已。至谓《竹书》之今王乃哀王而无襄王,则非也。《孟子》书称见梁襄王,孟子门人记此书者,皆当时目覩之人,不容误哀为襄。则是梁固有襄王也。《世本》称惠王生襄王,襄王生昭王,则是梁有襄王,无哀王也。黄式三辨之曰:韩宣惠王之子谥襄哀王,见《留侯传》。魏惠成王之子意亦谥襄哀王,二君薨同年,亦同谥欤?史止称襄者,正如魏惠成王之称惠王,韩襄哀王之称襄王也。(按:《秦本纪》厉共公,《年表》仅称厉公。又秦灵公,《始皇本纪》称肃灵公。秦武王,《始皇本纪》称悼武王。昭襄王,《始皇本纪》作昭王。越武灵王,古书或称武王,或称灵王,皆其证。)《史记》既分惠王之一世为二世,因分襄哀之一谥为二谥矣。今按:三晋之君,自梁惠成以下,率多一君二谥,且有三四谥者。黄以韩有襄哀证魏襄哀为一君,说最可信。《史》误分襄哀二君,犹如后人误以韩威侯与韩宣王为二人也。(史公记魏诸君名皆可考,独哀王名无闻,亦一证。)又按《魏世家》,哀王二十三年卒。《索隐》曰:《汲冢纪年》终于哀王二十年,昭王三年丧毕,始称元年也。今按:战国诸王,未见有行三年之丧者。更未有三年丧毕而始称元年者。《纪年》魏史,哀王卒,以之殉葬,盖所记载终于哀王二十年,其临薨前三年事,史官未及刊定,故付关如,小司马强为之说,非也。
那么梁襄王为什么又被称为魏襄王呢?这就和魏国于魏惠王九年从山西的安邑迁都到梁家河畔的开封大梁有关了。魏惠王姬罃是魏武侯姬击之子,三家分晋的魏文侯姬斯之孙,原本为侯,五国相王之后才称魏惠王。魏惠王雄才大略,在位最开始的三十六年文治武功,一度称霸中原。后期十六年则由盛至衰。所以《孟子》一书中称其为梁惠王,《庄子》中称其为文惠君。不过这一次,太史公把迁都大梁的时间和原因,也给整错了。成了历史疑案:
(魏惠王)卅一年,秦、赵、齐共伐我,秦将商君诈我将军公子卬而袭夺其军,破之。秦用商君,东地至河,而齐、赵数破我,安邑近秦,於是徙治大梁。以公子赫为太子。
魏国大梁城一文中说,惠王六年:
魏惠王六年(前364年),将国都从山西安邑(今山西夏县、安邑县一带)迁至仪邑,并改称大梁。
维基百科上则说,惠王九年(竹书纪年)或三十一年(史记):
《竹书纪年》记载魏惠王九年(前361年),《史记》记载为魏惠王三十一年(前349年),魏惠王迁魏都于此,并筑梁城。为区别于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和南梁(今河南省临汝县),命名为大梁。又因城北的人工沟渠浚仪渠(浚水),称浚仪。南宋郑樵《通志·都邑略》言:魏都魏地,迁于大梁。定都大梁翌年,魏惠王命人开挖鸿沟,连系当时的黄河与淮河。前354年和前353年,齐国两次进攻魏国都城大梁,围魏救赵。
关于迁都的原因,清人朱右曾《竹书纪年存真》曰:
惠王之徙者,非畏秦也,欲与韩、赵、齐、楚争强也。安邑迫于中条太行之险,不如大梁平坦,四方所走,集车骑便利,易与诸侯争衡。
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和儿子襄王无关,因为迁都到了大梁,所以魏国又被称为大梁国,既然雄才大略的老爹魏惠王就被称为梁惠王了,不似人君的儿子,自然也就跟着被称为梁襄王了。
魏惠王死后,其子魏襄王继位,姬姓,魏氏,名嗣。公元前318年—公元前296年在位,秦国第四代国君。在魏、韩、赵、楚、燕五国联合攻秦时,不克而返。魏襄王在位期间善用合纵连横之术,与秦国联合攻打过韩国、也与秦、韩、齐三国联合大败楚军,但不管他如何费心筹划,也只能保全魏国在那个诸侯割据的时代中还残留一席之地,曾经那个在中原称霸,各诸侯国望其项背的大梁国再也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