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恩负义的南京人
2024-7-14
国人向来以天朝上国世界中心自居,以至于近世的国人,一直的念念不忘斤斤计较于日本人贬称中国人为支那人,其实这支那人正是从英语中的China和Chinese翻译而来,已经是约定俗成的国际惯例,谈不上是褒义或者是贬义。国人不去抗议俄罗斯英国法国等欧洲列强,却拿一向是同文同种的日本人出气。而且在江户时期,日本人是一直称留了辫子的清朝的中国人为南京人的。在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里,就有歌川广重的《外国人游兴之图》这么一幅浮世绘的印刷品。讲的是:
自十九世纪中叶起,日本逐渐对外开放港口,外国人也接踵而来。这时一种体现异国风貌的题材在浮世绘中应运而生,人们称之为开化绘,有文明开化之意。由于最早开放的港口城市是位于江户以南的横滨,因此开化绘也称作横滨绘。开化绘在明治维新前后十分畅销,是日本人窥见西方文化的一面镜子。除了描绘外国人,开化绘还会出现舶来品,比如望远镜、摄影机、时钟、汽车、货船等等。这些物品对当时的日本人来说十分新奇有趣。这里显示的《外国人游兴之图》描绘了他们在青楼里寻欢作乐的情景。当中除了有法国人(佛兰西)、俄罗斯人(鲁西亚)、荷兰人(阿兰陀)、英国人(英吉利)和美国人(亚米利加)之外,还有一位手舞足蹈的中国人(南京)。
这里除了称中国人为南京人外,还称法国人为佛兰西人,俄罗斯人为鲁西亚人,英国人为英吉利人,荷兰人为阿兰陀人,美国人为亚米利亚人。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翻译名词,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一个国家的人,对外国人的这种译名是那么的在意,还时不时地搞一些东狄西夷南蛮北鞑诸如此类的变态的地域歧视的历史垃圾出来,既给别人不痛快,也给自己找不痛快。
其实在明治维新前后的日本古籍中,称清朝人民南京人的浮世绘图画比比皆是。尤其是出现在歌川贞秀的作品中:
在长崎五国租界内押妓的南京人
南京人与鲁西亚人
南京人
南京人与法兰西人
南京人与亚美利加男人和法兰西女人
租界里的南京翻译
清朝南京人赏扇之图
清国南京人住房的客厅
清国南京男人和女眷
横滨生意场上的南京人
除了清国南京人之外清朝人和还有南京广东人等尊称
因为南京是纸迷金醉的九朝古都和歌舞升平的花花世界,大概算是对国人的尊称了吧?要不从爱国也卖国的周氏兄弟到郭大才子,都没有听说有谁对此有过任何非议,以至于到了后来的南京大屠杀之后,国人把日本人对我们曾经有过的这个尊称,也全部都给忘掉了。
在19世纪的日文词汇中,的确有很多冠以南京二字的名词。教授日文的大学老师郑先生告诉记者,江户时代(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的日本人,喜欢将中国称为南京,很多从中国进口的舶来品,都以南京二字命名,因此,画中的清朝南京人,其实就是指清朝中国人,也就是清朝人。。。。19世纪的日本人,将来自中国的精良瓷器称作南京烧;将来自中国的大米称作南京米。将来自中国的铜钱称作中国钱,将产自中国的座钟为南京钟;将来自中国的糖果称为南京糖;将来自中国的花生米叫做南京豆;甚至中国的方言也被一些日本人称为南京口。南京收藏家高建中说,清代南京出产的土布,也非常有名,被称为南京布,不但行销日本,甚至还卖到欧洲,成为贵妇、绅士们追赶的时尚。。。。当年活跃在中国沿海港口和日本长崎港之间的中国商船被称为唐船,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种也是以南京命名——南京船。。。。在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的散文《南京玉帘》中读到:姥姥曾告诉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她居住的东京东部小镇,有个南京先生开的理发店。他不仅剪头发,还掏耳朵呢,真是舒服极了。那种手艺嘛,日本理发师从来没有的。可见,在20世纪的日本,南京依然是中国人的代名词,教授日文的大学教师郑先生说,在中日交通史上,南京成为中国代名词,是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
Utagawa Yoshitora - Chinese Men In Courtyard - Yokohama-e - c.1860.
Rare Yokohama-e Design - Chinese Ship - Utagawa Yoshitora - c.1860.
Original Rare Yokohama-e Triptych Westerners.Yoshiiku 1861.
骑马的南京仆人:Yoshitora - Rare Yokohama-e - Chinese Servant On Horse - c.1861.
南京仆人:Yoshitora - Rare Yokohama-e - Chinese Servant And Dog - c.1861.
Original Rare Antique Yokohama-e Oriental Couple 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