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第二次简化字失败了?
八零年以后出生的人,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第二次简化字(简称二简字)。四十到五十的或许听说过,但可能对二简字只有模糊的印象。
什么是二简字?二简字就是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的第二次简化字。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简化字,但我们说的简化字,其实是第一次简化字,就是一简字。现在没有人谈二简字,好像历史上这事从未发生过。但二简字从1977年公布,到1986年废除,在中国作为官方正式文字存在过九年时间。当年的报纸,书籍,教科书,标语,牌匾都有过它的身影。但现在已经完全销声匿迹了,以至于大部分中青年人都不知道曾经有二简字存在过。
要谈二简字,就得先谈简化字的前世今生。清末时期,一直自我感觉良好,闭关锁国的大清皇朝突然发现自己是多么的脆弱,多么地不堪一击,被西方列强轻易打败,甚至被一直看不起的日本打得落花流水,被迫签了很多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丧权辱国。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开始寻找原因。除了发现中国技不如人,比如大清还是木船,西方已经是钢铁造的舰艇。大清用的是大刀长矛,西方早就是火炮步枪。也有一些知识分子,在文化层面上找原因,包括鲁迅,钱玄同,周有光,等一大批知识分子认为汉字太复杂是造成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鲁迅甚至喊出:“汉字不除,中华必亡“的口号。社会上要求简化汉字,走拼音文字的道路,最后废除汉字的呼声非常高涨。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几乎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共识。有人就已经着手开始做简化汉字的工作了。
抗战爆发,加上后来的国共内战,汉字简化的事被搁置了。到了五十年代,中国政府马上开始了由政府主导的汉字简化项目。1955年1月7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公布《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从此开始了政府主导的强制推广简化字的全民运动。从开始的主要报纸试用简化字,到最后所有的报纸必须使用简化字,所有的教科书必须使用简化字。
一简字以行书字体为主,加上少量的草书字体。行书为了写快,把很多笔画连起来,甚至简化,所以行书字和楷书相比就是一种简化字。当时的知识分子从小用毛笔写字,都认识行书。现在把它楷化,没有认读的困难。一些知识分子对与汉字简化表示了反对,这些人在1957年基本都被打成了右派。从此再无人能公开自己反对的意见,成为一项必须执行的政策,基本算是政府强制执行的。
客观来说,因为一简字大多老百姓也曾经见过,甚至使用过,不觉得太突兀,所以抵触情绪不大。小孩读书,比我1964年上小学,没有繁体字的概念,直接教简化字,很容易就接受。
与此同时,汉语拼音的推广也取得了成功,不过这种成功主要是帮助学汉字,并不是达到可以取代汉字的汉语拼音化 -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想达到的目的。
政府接着准备二简字,进一步简化汉字。
行书字体已经借用完了,二简字只能借鉴更多的草书字体,和极少见的异体字,有些可能就是专家们自己想出来的写法。大量的引入草书产生了认读问题,草书从来不是标准汉字,过度的简化和连笔,没有长期专门研究和习练草书的人根本就看不懂草书。自创的简化字更是没有任何社会群众认可的基础,自然在普通大众中存在巨大的认读障碍。
“1977年10月31日,国务院批示指,《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可在《人民日报》及各省、市、自治区一级报纸上发表,‘征求广大工农兵群众和各方面人士的意见’,第一表的简化字‘已在群众中广泛流行’,发表草案后即先行试用“。
这个时间,正是77级高考前夕。全国人民的注意力都被恢复高考吸引,二简字没有引起人们的太多关注。不像一简字,“征求意见”的阶段只有一年就全面强制推行,二简字就没有跨过“征求意见“的阶段。原因可能是专家们也觉得心里没有谱,信心不足。加上开始改革开放,允许不同意见,不再把提意见的人打成右派,所以不同意见得以反映出来,一简字的强制执行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下面是当年一些报刊书籍上的二简字
-《参考消息》
- 不明书籍
- 地理教科书
宣传画
下面是二简字表上的部分二简字。
上面是一对一对出现的,每一列的左边是一简字以后的标准汉字,右边是对应的二简字。
想了解更多的二简字,请点击下面的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1967889
刚开始的时候,所有报纸用二简字,看上去怪异且不舒服。二简字出现频繁的地方是街上的餐馆,标语,通知。我当年在北大读书,七七级当年没有教科书,我们都是教授刻的油印教材,里面没有二简字。79年以后有些教科书出版,印象中没有用二简字。我们基本上没有用过二简字,教授讲课板书也没有任何人用二简字写。
中小学教材应该是用了二简字,情况怎么样我不清楚。
应该是得益于当时宽松的政治环境,我们没有任何必须使用二简字的压力,所以大家都没有用。不知什么时候,外面的二简字也慢慢少了,报纸上的二简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失了。
维基百科上是这样说的:
1986年6月24日,“二简字”被国务院废除。 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二简字”不属于规范用字。 随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了《简化字总表》,共计2235个简化字,只对1964年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中的6个字做了调整,沿用至今。
二简字从出生到宣布死亡,大约九年的时间。宣布以后,全国波澜不惊。我周围没有任何人议论这件事。
二简字的废除宣告了汉字简化走到了尽头。拼音替代汉字因为同音字的问题,出现了不可克服的问题。从此汉字拼音化运动偃旗息鼓。
汉字没有被废除,但中国并没有亡国。当年认为“汉字不除,中国必亡”的精英们如果在天有灵,不知作何感想。
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不断简化,自然渐变的过程。民众接受的字才能留下来,民众不接受的字就会被淘汰。以政府行为规范汉字,在中国历史上有两次,一次是秦朝的小篆,一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简化。秦朝的小篆基本上遵循大篆的字体结构,谈不上成功,也谈不上失败,因为秦朝还来不及推广就灭亡了。小篆从来就没有成为中国流行的字体,但也没有消亡。一简字的成功是建立在行书字体的基础上,在中国大陆取得了成功,但在海外仍然没有被认可。就连中国,从八十年代开始,繁体字被广泛用在广告,艺术,招牌上说明其生命力。为什么这样有生命力?肯定不是它难写,而是它背后的文化。
日本人一千年前全盘接受中国文字,但后来在思考近代为什么落后时,也得出汉字太难是主要原因的结论,加上想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响,从而开始了日本文字改革,走表音文字的道路,大幅度摒弃汉字。但他们发现不能完全没有汉字,于是保留了一些汉字,后来多次增加,目前日文中有2136个常用汉字。
为什么日本人觉得不能完全没有汉字?因为假名只是发音,没有意思,更没有文化。所以日本书法家写书法作品时仍然只使用汉字,假名书法就像拼音书法一样,属于根本什么也不是的怪物。大公司的名字都用汉字取名,才有意义,有内涵,有文化,才显得有学问,有韵味。
韩国也是与日本一样的原因曾经全部摒弃了汉字,但后来也是和日本同样的原因又恢复了一些汉字,允许民间使用。但政府却完全不用汉字,使用像拼音的符号。
倒是一直吹嘘与中国有“同志加兄弟”的越南,和“用鲜血凝成的友谊”的朝鲜完全摒弃汉字,一个汉字也不留。
拼音,片假名,或类似的表音符号之所以很难取代汉字,就是因为后面没有任何文化,没有历史。除非像朝鲜那种不在乎文化传统,不在乎历史,才可能完全摒弃汉字。越南,日本,韩国则认为汉字会让人们想起他们过去和中国的关系,他们希望割断这样的关系。
我们看到“外婆的澎湖湾”,想到的是什么?是童年,是发小,是外婆的微笑,是天上飘着的风筝,是沙滩上的贝壳,。。。
如果写成“Wai Po De Peng Hu Wan”, 你想到的是什么?什么也没有。如果拼音不好,可能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英文?就像当年我参加77级高考时,湖南的语文考试的第一题是这样的:
写出下面的汉字:
Wo men de mu de yi ding yao da dao.
马上有一个考生大喊:“不是说不考英文吗?“。其实是拼音:”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至少80%的考生没有得分。
我们的唐诗宋词,通过汉字载体,尽显其优美意境。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你想到的是:落日,大山,河流,大海,楼阁,极目天际的画面。书法就是将汉字的典雅与诗词的优美结合在一起而产生的艺术美,而且是有别于世界上任何其他艺术形式的美。
如果写成
Bai Ri Yi Shan Jin, Huang He Ru Hai Liu.
Yu Qiong Qian Li Mu, Geng Shang Yi Ceng Lou。
你想到什么?什么味道都没有了。
看到“天下第一关”大匾,你能想起什么?硝烟,万里长城,战马,匈奴,孟姜女,秦始皇,等。
如果换成“Tian Xia Di Yi Guan”的横匾,你能想到什么?什么也没有。
汉字饱含着文化,画面,历史,传统。拼音背后什么也没有。
现在有人把街道名翻成拼音,认为拼音是中国的传统。但拼音是50年代用外文字母创造的注音符号,与传统中国文化没有任何关系。这种拼音的街名,外国人不懂,中国人也不明白,不伦不类。老祖先如果在天有灵,看见这些拼音街名,绝对不会认可这是他们创立的“中华传统“。
一篇全是拼音的文章,不但失去汉字包含的传统文化,因为同音字的问题,一个音可能对应几个甚至几十个汉字,非常难搞明白文章中的拼音对应的是哪一个汉字,所以汉字拼音化这条路不可能走不下去。
再看前面提到的简化汉字的初衷,认为“汉字是造成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这个说法对吗?
从汉唐,直到北宋时期,一千多年,中国一直领先世界,万国来朝。用的是什么字?繁体汉字。近代经济腾飞的新加坡,香港,台湾,四小龙的三小龙用的是繁体汉字,照样取得了经济的腾飞。
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用的是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它们绝大多数国家都是贫穷的国家。
把汉字难写作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完全找错了病因。
老家芷江有句话:“拉不出屎来怪茅室”(茅室就是厕所),不雅,但很精辟准确。
汉字简化及时刹车,并非坏事。如果搞成日语那样,既不是表音文字,也不是表意文字,不伦不类。日本,韩国,朝鲜,越南那么做,有要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响的目的。但我们为什么要摆脱我们自己的文化根基呢?我们如果把自己的文化根基丢了,那将是天大的悲剧。
现在再来谈谈为什么汉字简化也走不通呢?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象形文字,具有艺术特性,所以我们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汉字具有艺术特性,同时又是语言。作为语言,汉字需要标准化,连贯性,稳定性,不然不可能成为社会沟通的语言,承前启后的文化载体。古汉字非常象形,极具艺术性,但为什么秦始皇要统一文字,就是语言必须标准化,才能作为交流工具。历史上汉字的正书(官方规定使用的文字)是小篆(秦朝),隶书(汉朝),楷书(唐朝),宋体字(宋朝),都是非常标准化的汉字,具有稳定的传承惯性。所以,现在即使是普通人也能看懂两千年前的隶书写成的文献。艺术则要求灵活性,创造性,多变性,标准化是它的敌人(千篇一律的字是没有艺术性的)。草书非常满足这些要求,所以它有极强的艺术性。但草书不能成为正书,因为草书缺少连贯性,稳定性,标准化,传承性,认读性很差(大众基本上不认识)。把草书楷化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自然很难被大众接受。长期以来,社会包括精英们并不清楚汉字的语言性与艺术性的区别,这方面的研究非常缺乏,所以才有想通过草书楷化来简化汉字的做法,当然不可能成功。
从象形的角度看,老祖先当年造字极为精妙,每一笔都有意义,任何删减都会造成字义的损害。
今天汉字电脑输入的普及,汉字难写已经不再是问题。二简字的废除是明智的,不然汉字将失去其特点,不能保持承传性,失去我们的文化根基。汉字的举世无双的象形是汉字的核心, 终有一天,人们会发现汉字象形的美妙绝伦。它不仅是华人的骄傲,也是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
写于2024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