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人

注册日期:2023-12-17
访问总量:66673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使徒行传查经(5)-圣灵能力,主道兴旺


发表时间:+-

使徒行传查经(5)-圣灵能力,主道兴旺

三、传福音的见证(徒3:1-4:4)

A. 背景(徒3:1-11)

作者在众多使徒的神迹中(徒2:43)选一段轶事,旨在指出神的权能在耶稣返回天家后亦未减弱,再指出神的救赎可临到任何接纳「使徒教训」的人。

3:1-3】彼得与约翰本是打鱼伙伴(路5:10),是他们二人安排最后晚餐事宜(路22:8),是他们二人跟随主至大祭司庭院里,见证主通宵受审(约18:15-32);是他们二人在复活日一道奔向空坟墓去(约20:2-10)。在使徒行传里,他们二人常常结伴事奉神(徒4:13、19,8:14)。

2章46节所言,初期信徒惯常在圣殿祷告,此时是每日三次的下午三时(申初)(参诗55:17,「早上」即第三时辰;晌午即第六时辰;晚上是第九时辰),在近美门处,有瘸腿者在此求乞,此处乃是为信众摆放奉. 献金钱之银库的所在。据约瑟夫记,美门相当宏伟,铺上闪亮的铜(高50肘,阔40肘〔75尺X60尺),需十二人才能开启〔战史,5:3:3﹞)。学者多认为美门是圣殿的Nicanon Gate(亦称「哥林多门」),由此升十五台阶可引至女院。相传马喀比曾将敍利亚将军Nicanon之手钉在这门上(参玛喀比前书7:47)21,但此说仍待更进一步的商榷,因为Nicanon Gate离所罗门之廊稍远,而Shushan Gate是美门较为理想(参书末附图),这也是第五世纪时信徒的意见22。

3:4-11】瘸子从彼得、约翰手中得周济,想不到他所得的是万金难买。作者指出这神迹的数项特征:

(1)完全出自神的主权——在众多求乞者当中只他一人得医治。

(2)奉耶稣的名完成——约翰福音14章13节的应验(徒3:6)。

(3)即时生效——「立刻健壮」(徒3:7)。

(4)绝无不良后果——「跳」、「站」、「走」并与彼得、约翰进殿赞美神(徒3:8)。

这四大特征可作近年来监定「神医」的准则。瘸子被治愈带来三个果效:

(1)他本身赞美神(徒3:9)——此后主的军队里多了一个精兵。

(2)他留下不能否认的历史(徒3:10)——众人希奇此事,但不能否认其真实,连官府也承认(徒4:16)。

(3)他为彼得、约翰安排了布道会(徒3:11)——场所是所罗门的廊下,是外邦人院里人最多、最密集之处,也是耶稣论好牧人的所在(约10:23)。

B. 证道(徒3:12-26)

彼得的证道可分为二个主题:

1. 高举主耶稣基督(徒3:12-18)

彼得直呼听众是「以色列人」,提醒他们与神有立约的关系;接著他声明,他医治瘸子非靠自己的能力或功劳(虔诚),而是那位荣耀的仆人所行的。在本段证道内,彼得用了五个名称呼唤主,他用了一连串具有对比涵义的词汇。

(1)神的仆人(徒3:13上)——应验旧约有关弥赛亚仆人的预言(如赛42:1-4;太12:18-21),仆人本无人间的荣耀,但这位仆人竟有神赐的荣耀。

(2)耶稣(徒3:13下)——强调弥赛亚的人性及其降世拯救罪人的使命,这个耶稣是彼拉多愿意释放的,无奈以色列人弃绝了祂。

(3)圣洁公义者(徒3:14)——本是神的名称,今用在耶稣身上;「圣洁公义」也强调无辜,但他们宁愿释放凶手(指巴拉巴)。

(4)生命的主(3:15-17)——耶稣是生命的源头(约1:4,5:26,14:6;约壹5:11),竟被他们杀. 死,神却将祂复活过来。彼得谓正因他对这位复活的主有信心,才能使瘸腿的健壮起来。

(5)基督(徒3:18)——彼得强调基督受害也是应验预言(如赛53章;诗22篇;亚12:10)。

2. 呼召悔改(徒3:19-26)

3章17节里,彼得已原谅他们行事是出于无知(参路23:34;林前2:8),这原谅是劝告悔改的基础,故此直吩咐他们悔改,并指出悔改带来七方面的果效:

(1)罪得涂抹(徒3:19上)——「涂抹」(exa1eipho)意将文件上的错处抹去(参西2:14),喻神不再记念人的罪刑。

(2)进入神国(徒3:19下)——安舒日子来到,「安舒」(anapsuxeos)意「松缓」(出8:15)或「畅快」(提后1:16),是指审判后的宁静;「安舒的日子」在犹太人的文学里成为「神国状况」的代词(参结34:25-26;赛11:6-10,44:3;珥2:26)。

(3)主必再来(徒3:20)——基督复临地上是在以色列悔改接受祂是弥赛亚之后(罗11:26;亚12:10-14:9)。

(4)万物复兴(徒3:21)——「复兴」(apokatastasis,由「从、下、站」三字组成,意「倒下去的地方再站起来」,喻「造」、「复原」)是医学名词,指「恢复原来健康」。在蒲草文献里却有多种用途,. 如收支的「平衡」、产业的「平分」、道路的「修直」、物件的「归还」、日月的「回」等。约瑟夫用之作犹太人从被掳地「归回」故乡;裴罗将之作在禧年地产「归回」业主23。此词与神国建立为同义词(参太19:28),这是众先知也多次预告的(如珥2:25)。在这时,门徒在1章6节的问题获得解答。「安舒的日子」与「万物的复兴」是指神国显现于地上之时。前者强调神国内的「安舒」,后者强调神国到临后万物复归原状的情况。

(5)逃避审判(徒3:22-23)——说到众先知,彼得引摩西为最佳例证(徒3:22=申18:18),以摩西的警告为警告(徒3:23=申18:18)。至于神国的建立,从撒母耳起的众先知皆有明示,不用赘述(徒3:24)。

(6)承受神恩(徒3:24-25)——彼得声明,以色列虽然拒绝耶稣,但他们是先知的子孙,承受恩约的福泽,这些福泽仍为他们预备,因为神没有弃绝祂「预先所知道的百姓」(罗11:2)。

(7)离开罪恶(徒3:26)——只要他们回转离开罪恶便可(可惜听众当中不是人人悔改,他们在AD70罗马提多将军屠城时,后悔莫及)。

C. 结果(徒4:1-4)

4:1-3】彼得与约翰(「使徒」是复数字)分别对人说话时,三类人突然来逮捕他们:

(1)祭司们——在耶路撒冷当时据估计有一万八千祭司,分为二十四班,每班按时到圣殿「办公」24,今听闻彼得的证道,大表不满。

(2)守殿官——「守殿官」原文strategos,是个官衔,此人之权仅次于大祭司,也是大祭司的继承人。罗马政府将圣殿治安之权交付他,他的手下是其他的利未人。此守殿官传说是后来的大祭司亚拿尼亚(参23:2)。

(3)撒都该人——他们是新约时代四大教派之一(其他是法利赛、爱辛尼、奋锐党),大祭司均属这教派。他们多是贵族人士,有权有势,虽标榜宗教,实玩弄政治,常以自己从罗马而来的优越地位而镇压异己者(参约11:47-50)。因他们反对复活论,乍听彼得传复活的耶稣,大为「烦恼」(diaponoumenoi),遂将门徒逮捕,只因时间已晚(犹太人有两个黄昏,下午三点至日落为第一黄昏;日落至九点为第二个黄昏。第二黄昏又称「第一更」,参路12:38;太14:25。犹太人起初将夜分三更,每更四小时。自庞比(Pompey)于主前六三年将犹太地划成罗马省分后,犹太人逐渐采用罗马习俗,将夜分四更,每更三小时[古中国分五更,每更二小时),不能召开公会. 进行聆讯,但在耶稣受审的晚上他们却不加理会),就把他们押解在牢里。

4:4】彼得的证道引起另一种反应,约五千人信了主,教会人数接近一万人(有说这五千人包括2章41节的三千人)。

四、受逼迫的见证(徒4:5-31)

A. 在公会前(徒4:5-22)

1. 控告【4:5-7】

翌日,「官府」(archontas,复数字,亦称「祭司长」,共有二十四人,代表二十四班祭司)、长老(二十四人)及文士(法利赛与撒都该人,共廿四人)一同聚集。这三组共72人构成公会,是犹太人的行政总部,包括亚那(AD6-14,该亚法岳父)、该亚法(AD18-36,当年大祭司)、约翰(AD37,该亚法之子及继承人)、亚历山大及其他大祭司的家族(有古卷将约翰作约拿单,他是亚那之子该亚法继承人,第二年即被撤职,由提阿非罗接任,基帕一世时再委任约拿单,却遭婉辞,推荐马提亚,后来约拿单遭匕首党杀害)。

公会职权之一,乃是凡有人行神迹并以之教训他人,便要接受盘问,若是正确则视为神的启示,否则用石头打死(申13:1-5)。这公会是处死耶稣. 的犹太人权力总部,因此使徒们清楚他们可能会面对同一厄运25。

2. 答辩【4:8-12】彼得被圣灵充满,一切惧怕驱除,他把公会聚会处作为布道会场地,放胆答辩控言(参路12:11-12),说他所行的是善事(徒4:9),是靠著他们所钉死的耶稣而行的,耶稣是「国家」弃置的石头,今已成另一「建筑物」的房角石(弗2:19-22),在天下人间,只有祂才可以给人属灵的拯救(徒4:12的「救」字即「痊愈」)。彼得在此处重申耶稣五十多天前的话(约14:6)。

3. 释放【4:13—22】公会听见彼得之言,产生六种反应:(1)他们见彼得胆量惊人,视死如归的态度,如同他所传的耶稣一般(徒4:13上)。

(2)他们又见彼得等是「无学问」(agrammatoi,指拉比式的学问)26的小民,却有与耶稣一般的教训,果非同凡响(徒4:13下)。

(3)及见那治好的人是活见证,怎可否认(徒4:14上)?(4)他们便无话可驳(徒4:14下),因为公会之人可能见过那瘸腿的人,甚至曾施舍给他。

(5)经商议后,公会恐吓彼得与其他门徒一番,且禁止再传耶稣的教训(徒4:15-18)。公会之人不是寻找真理的人,而是否认及逃避真理。

. (6)但彼得不服气,以天上的法庭才是最高裁判所为由(公会本是这法庭的地上代理人),不肯听从,公会只得再恐吓他们一番,便放他们走了(徒4:19;22)。

彼得常强调,人人要顺服在上有权的(彼前2:13-17),但他也将地上的权柄定下一限度;同时他又劝告信徒为主受苦是有福的,信徒当随时随地为主作见证(彼前3:13-15)。

B. 在会友家(徒4:23-31)

1. 见证【4:23】「会友」一词可能是指起初门徒聚会的地点(参1:13-15),这是他们经常分享主恩之地。

2. 祷告【4:24-28】彼得、约翰非把惧怕带回来,反用感谢与赞美的心情与众人分享,众人也得感染,人人高声赞美神。他们呼神为「主」(depotes,意「权能之主」,此主在新约只五处出现,如路2:29;提后2:21;彼后2:1;犹4节;启6:10),并以诗篇2篇1-2节为赞美的根据(徒4:24-26),声明现今所发生的皆成就神预定的旨意(徒4:27-28)。

「预定」(proorizo,意「预先决定」)一词,指神是最高的历史家」,祂在历史发生前已将历史写成了27。

. 补注4章27节的希律是希律安提帕,他是大希律与第四房妻、撒马利亚人玛莎丝(Ma1thace)所生,是亚基老之胞弟,也是加利利与比利亚分封之王。约主后二八年,希律安提帕到罗马,途经同父异母之兄腓利家小住,爱上嫂夫人希罗底。希罗底要他休掉发妻(亚哩达王之女)才肯下嫁他,施洗约翰曾为此事痛斥他,此事造成日后亚哩达王向希律安提帕出兵讨罪。主后三七年该撒提庇留殁,加利古拉继位,命立希律安提帕为犹太人地之王,希罗底又怂恿希律安提帕上罗马争夺该撒之位,结果反被加利古拉所败,判充军之罚,希律安提帕卒于主后三九年。

4:29-31】使徒与会众没有求神伸冤,也没有求神将迫害挪去,因仆人不能大过主人(参约15:20),他们反向神求二件事:(1)更大地胆量为神作见证。

(2)神继续以神迹奇事证实使徒的凭据。

神亦以二个方式表示祂听允他们的祷告:(1)地大震动。

(2)使徒被圣灵充满,胆量增加,传扬主道。

五、奉献的见证(徒4:32-5:11)

A. 凡物公用(徒4:32-37)

在四方面,作者记述初期教会的好见证:

1. 一心一意(徒4:32上)

「合一的心」是联络全身的器官,他们集中力量去作圣灵感动的工作。

2. 放胆传道(徒4:33)

「主的复活」是初期教会信息的核心,这本是公会禁止的,但他们不顾生命之危险而将耶稣传开。

3. 凡物公用(徒4:32下、34-35)

「没有一人」一言指出当时合一的心何等强劲。他们是行道的人(雅2:15-16;约壹3:17),他们连房产也卖掉,将价银分给有需要的人。在昆兰社团中,凡物公用是法定的(Manua1 of Discip1ine),因他们认为,能为对方负起生活的责任是一个大荣耀28。

4. 门徒的典型(徒4:36-37)

当中有利未人巴拿巴,是个有信心的「好人」(徒11:24),因他在使徒行传中扮演了颇重要的角色。作者在此将他挑出来,显示巴拿巴爱人、爱神、爱教会的心是极大的。

据旧约律法记载利未人不可有产业(参民18:20-24;申10:9),却许他们拥有房子(利25:32-33);可. 是在耶利米时代,此律已不严谨执行(耶1:1,32:6-15)。至于巴拿巴的田地是在居比路或巴勒斯坦地,无从查考,作者也不赘述,他只欲指巴拿巴的为人29。


浏览(821)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