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贝占郎

注册日期:2023-11-01
访问总量:285811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帝国的末路挣扎 — 大清王朝1905式新军服系列


发表时间:+-

2024-06-17 05:00·80後佬莮骇

清朝末年,大清王朝兵制内传统的八旗、绿营军的战斗力由于常年军备松弛、腐败不堪,早就拉胯到极致,根本无法有效抵御列强们的入侵,至太平天国爆发时,清政府甚至只能依靠地方大员自发组织团练来镇压国内各地的农民军起义;直到甲午战争的爆发,随着清军在海上、陆地战场接二连三的失利,由勇营制度组织的湘军、淮军也同样不堪一击,彻底扯下了大清王朝最后的遮羞布……

清朝时期传统的八旗、绿营军制


各地组织的团练参与打击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运动

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晚清汉臣们纷纷通过发起洋务运动、自建团练等,试图挽救早已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

“回光返照”的洋务运动

晚清时期的团练制度


甲午战争时期,无论是陆战还是海战,大清都毫无意外地输给了东亚小国日本


为巩固王朝统治,维护大清帝国摇摇欲坠且早已千疮百孔的江山社稷,清政府开始逐渐放弃旧军制,即之前所坚持的“中学为主、西学为辅”的传统观念,开始尝试以全面西化成立新式陆军的方式去寻找新的富国强军之策,一时间,“习洋枪,学西法”成为那个特殊时期的头等大事;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派长芦盐运使胡橘芬在中国北方的天津小站训练新军,并聘请德国人为教官,当时小站共有步队3000人、炮队1000人、马队250人、工程队500人;而在之后,便由袁世凯接统此军,改名为“新建陆军”,并由4000余人扩充为7000人,与此同时,在中国南方的朝廷重臣张之洞在两江总督任内也在筹建和训练所谓“自强军”;到了1903年,清政府又接受袁世凯的建议,成立京畿督练新军处,并以亲王奕劻为督练新军大臣。

成立新军之时部分新军将领合影,前排右侧第三人为袁世凯



至此,全国各省也纷纷效仿并设起督练公所,相继改编和成立起若干支新军队伍,什么“定武军”、“武毅军”接踵而来,清政府曾计划,要在全国编练36镇新军,镇就相当于师,镇长便相当于师长,每镇的最高指挥官称之为统制,每镇包括步、马、炮、工、辎(辎重)等兵种,而每镇官兵共为12512人。镇之下为协、标、营、队,相当于后来的旅、团、营、连,再分别由协统、标统、管带、队官予以统率,从而清政府最后的“救命稻草”,承载着统治者最后希望的新军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现代漫画之清朝新军


无论装备如何更新发展,脖子后面的大辫子仍然清晰可见

与德国顾问在一起训练的大清新军军官们


新军成立后,无论是军制还是装备都与清军之前有着天壤之别;而在军服方面,更是放弃了使用了百年之久的“号衣”,像近代以来出现的大檐帽、皮靴、绑腿、军用大衣等新制式服饰,也都一一出现在西洋式新军军服的装备序列中。

成立新军之初的一段时间,新军官兵们仍身着传统的“号衣”参与训练,图为军官服饰

图为新军初期的士兵服饰

新军军服之冬季大檐帽

新军军服之新式矮腰皮质短靴

新军军服之皮质绑腿

新军军服之陆军冬季军大衣

在军服样式方面,清政府新成立的新军可谓是“集众家之所长”,混合了当时包括德意志第二帝国、沙俄、奥匈帝国等一众欧洲传统军事强国的军服设计元素于一身而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军服风格,其设计可谓别具一格。

身着大清1905新式陆军大礼服的北洋大臣袁世凯

新军之中西融贯的陆军大礼服



新军士兵陆军军常服

新式陆军军服在常服方面分别拥有夏季、冬季两款军服样式,其中陆军夏季军常服颜色为黄绿色,版型为立领的暗扣式匈牙利风格,军服上衣共有四个挖袋设计的口袋,颇有几分时尚感。

清政府新军陆军夏季军常服样式





真实历史照片的清朝新军陆军夏季军常服,颜色为后期现代添加


陆军冬季军常服颜色则是为瓦灰色,材质为呢绒布料,是典型的仿德国军服并具有“普鲁士”风格的样式设计,并在大檐帽帽墙、军服领口、军服袖口及军服上分别设计有红色装饰线。

清朝新军陆军之冬季军常服样式


而在军礼服方面,清政府的新军在大量参考和学习西方式军服的先进经验后,又不约而同地融入了大量“本土化”、“民族化”的文化特色;如在帽徽、腰带、领口及袖口设计上设计了如“双龙戏珠”等中国传统皇家元素,在军帽上增加不同颜色(红色、蓝色、白色)的“朝珠”来彰显不同的等级等。同时,除装备德式结绳式肩章(肩章上以不同颜色及团龙表达衔级)外,还通过花式袖章(蒂罗尔式盘花)即类似于中国结样式的图案来表达军队衔级,其中高级军官的军服为双排扣设计,一般军官为单排扣设计。其装饰设计在当时的国外列强军服中也实属罕见。



清朝新军之高级军官陆军大礼服的双排扣设计


军服上的“双龙戏珠”标识

大清朝新军陆军之一般军官单排扣大礼服


类似于中国结式的袖章设计



新军陆军军服之盘龙扣



不同肩章颜色。代表不同的兵种,如红色代表步兵,黄色代表炮兵

一般军官的单排扣设计






军帽方面采用当时欧洲及日本军队普遍采用的小帽瓦设计,风带为黑色,帽徽为“双龙戏珠”样式。而新军军官们在身着新式军礼服时,为彰显本民族印迹,往往还会采用传统的“暖帽”即“满洲”独有的翎带豺纬帽来与新式军服予以搭配,显得颇具民族特色,但也有些不伦不类。






1905年,在时任北洋大臣袁世凯等人的提议下,清政府正式制定了《中国陆军兵弁服装服章》,因此,后世也称该系列军服为大清1905系列军服,这也成为清朝末年一系列宪政及政策改革的起点。










海军军服方面,自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清政府也一直在想方设法要重建水师雄风,在陆军于1905年完成新式陆军并陆续开始装备新军服后,海军也于1908年开始全面装备西式海军军服(燕尾服式),以全面替换曾经“中西交融”、且颇具争议的大清1888式“号衣”式军服。

大清海军新式军礼服




大清海军新式军服之高级军官军大衣




访问美国时期的大清海军军服



为保大清江山的长治久安,确保爱新觉罗氏政权永不变色,清政府在相继成立新式陆军、新式海军以后,以“紧紧握住枪杆子”、能够有效制约新式陆军为由,由满洲勋贵们筹划并编练了所谓“大清禁卫军”,为彰显与新式陆军的不同特色,禁卫军的军服没有采用新军常服上的立领设计,而是采用了立翻领设计,且与陆军的军服不同,领章颜色为黑色,军服采用更具有“德味”的瓦灰泥颜色,禁卫军的衣服口袋采用倒山形设计,军扣为前襟六粒扣设计,帽徽则为八角星,寓意着清朝立国之初的“八旗制度”。

现代影视剧中的大清禁卫军军常服图片

与此同时,领章方面的设计也与新式陆军有所不同,采用“满洲”独有的海东青色为大清禁卫军身份的象征,并在衣服的左右袖口上各有一道装饰性的红色滚边,而军衔样式方面则采用沙俄式的平板式肩章。

晚清时期的禁卫军将领合影照







清朝宗社党首领:爱新觉罗.良弼,则是大清禁卫军的筹措者之一

大清禁卫军夏季军常服

大清禁卫军冬季军常服





大清禁卫军大礼服



与西方各国列强合影的大清禁卫军勋贵将领们

在经历了多次内忧外患,并在日益严重的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列强侵略等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共同催促下,作为大清王朝最后的希望,新成立的新式陆军、新式海军及禁卫军们,终究还是没能成为能为清政府续命的“救命稻草”,哪怕到了1910年,新军的部分军服及武器装备都还得到了更新换代,也丝毫阻挡不了历史的前进步伐,反而在1911年的武昌城内,倒是由清政府自己组建起来的新军队伍率先发起了反抗清政府的武装第一枪!

油画之武昌起义

最终,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遭受了一系列沉重打击下,终于在1912年由末代皇帝宣统宣布退位,大清王朝正式灭亡,而晚清时期所成立的新式陆军、新式海军及禁卫军们,也同这个古老的王朝一起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1910年清政府在1905年式新军军服上又推出一款改进款军服,史称1910式新军军服







1910年大清新军还曾就军服的部分系列进行过更换,如领章、军帽当年,但也丝毫不能阻止清王朝灭亡的脚步

突然爆发的武昌起义,粉碎了大清王朝试图通过编练新军从而达到富国强军的最后一丝希望


浏览(1666)
thumb_up(4)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