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静源

注册日期:2016-08-12
访问总量:320358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周易》和中华文明5——《易传》和中国哲学的升华


发表时间:+-

大家好!这里是KTV频道,是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学会创会会长和终身高级研究员刘正教授官方认定的学术演讲视频发布频道。是我们学术演讲第103讲。

我们今天想谈的话题是:《易传》和中国哲学的升华。

《易传》的作者从一到十把自然数划分为天数和地数两部分。更进一步强调:“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这样一来,数字已经不再是普通的自然数了,而是具有了所谓的“神性”。这些数字被哲学化包装之后,《易传》的作者已经对《周易》的产生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宇宙观和认识论的模式。有了这些包装,《易传》的作者就已经把《周易》哲学完整地升华成了一种认识宇宙和人生的精密的哲学体系: 而《易传·说卦传》的作者则更进一步点出了《周易》以“数”来认识世界的本质。《说卦传》从“数”的方面对《周易》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易传》的另一个重大特点是对传统的《周易》象学术语的规范化处理和最新阐释,并且由此而来使这些术语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真正基石和核心范畴。可以这么说:没有《易传》中的这些概念,整个中国古代哲学史也就失去了它的立论的物质载体! 假如把“一阴一阳之谓道”理解为物理学上的“宇称守恒”说在《周易》哲学中的理论根据的话,那么“阴阳不测之谓神”就是物理学上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在《周易》哲学中的理论依据。请想一想,《易传》中提出的关于《周易》哲学的“以制器者尚其象”的观点,难道不正是中国古代哲学对自然科学的一个积极的指导?! 我想我们不必要再重复地讲道教对内丹的追求和实践开启了中国古代实验化学的先锋这样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吧,而从汉代的张衡和刘徽到唐代的僧一行和李纯风,从宋代的沈括和李诫到元代的郭守敬,从明代的宋应星和朱载育,到清代的方以智和李善兰……这些中国古代著名的自然科学家们,他们都是精通《周易》的学者,都是《周易》哲学思维方式中的“以制器者尚其象”学说的积极实践者。


浏览(2772)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