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嘉出版

注册日期:2023-11-23
访问总量:26666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胡平:如果八十年代就算“高光时代”,那是非常大的遗憾


发表时间:+-

胡平:如果八十年代就算“高光时代”,那是非常大的遗憾


按:这是《八十年代的一束思想之光:新书发布会的发言记录之二。(第一篇为《徐友渔:终有一天,启蒙在中国还会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见本博上一期)。发布会由高伐林先生主持。


高伐林:下面一位发言者是《北京之春》杂志的荣誉主编胡平先生。胡平先生要介绍起来呢也可以说很多,但是我只想说一句:他是《论言论自由》这篇文章的作者。这篇六万字的长文1979年首发于北京的民刊《沃土》,《青年论坛》是1986年——比《沃土》首发晚了七年——在1986年的七月号和九月号连载。 这篇长文还曾经发表于多个媒体,还收进了胡平先生自己的文集,但是我个人感觉,还是在《青年论坛》发表最有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效果。我不知道胡平先生自己同不同意这个这个评判。 下面就请胡平先生发言。

海报.png

2024年2月24日的新书发布会海报。点击购书


胡平谢谢,谢谢高伐林先生,谢谢刘雁女士 。刚才友渔已经对这本书做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概述。李明华这本书是我所读到的迄今为止关于八十年代思想史方面最好的一部论著,它不但对我们这一代人,我想尤其是对年轻的一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特别向年轻一代大力推荐这本书 。

李明华写这本书下了很大的功夫,至少十几年前他就开始写作这本书,从那个时候我们就有一些信件交往,我就看到过他有一些相关的一些片段。这本书的篇幅非常厚重,描述的方面也非常广泛,大到整个时代的背景、中南海上层的一些所谓路线斗争,小到他们编辑部的一些日常的运作,从找房子一直到最后,在当局已经禁止销售这本杂志的时候,怎么样去巧妙地躲过当局的控制,尽可能地让已经印出的《青年论坛》继续送到读者手中,很多细节的描述。我们以前读到像这种回忆录性质的书,很少有这么完整从方方面面都谈到的。这个给人的印象特别深。所以他不是一个当事人,不是经过这么几十年的沉淀,当然再加上本人的深厚的功力,我想他写不出这样的书。


关于《青年论坛》的创办,尽管它存在的时间相当短暂,但是它在中国八十年代思想界乃至于在中国的整个出版史上的地位,我以为是相当的重要。随着时间的流逝,像现在已经过去将近四十年了 ,那今天我们读到这本书,我们当事人、那个时代的过来人固然感到很亲切,我想对于后来的人,他们读到这本书也一定会受益良多。这也就充分显示了《青年论坛》本身在中国尤其是当代的思想史的重要地位。


我跟这本杂志的渊源很深,从最早《青年论坛》打算创办,在北京要成立记者站,我就和高伐林先生、季思聪还有远志明、吴学灿、陈东升几位 ,互相联系,后来蔡崇国又到了北京,当然其间李明华也来过北京,我们也见过面。在整个这个杂志过程中,我给他写过几篇文章,一篇关于什么是在八四年的那一期出的,就是关于什么道德问题的随想录,后来当然主要就是我那篇《论言论自由》,记得我把言论自由那个手稿交给李明华的时候,李明华当时就表示他一定要出,要把这个文章给发表出来,而且要全文发表。那说来真是不容易,《青年论坛》每一期的字数也就是十二三万,我那篇文章六万多字,它分成两期发表,占了非常大的篇幅。而且就在 86年7月号九月号发表之后,紧接着就由北京记者站在北京举行了一场首都各界的关于言论自由的座谈会,参加这个会议的人也很多,包括北大的经济学教授厉以宁,中国政法大学的杜鲁吉教授,还有工人出版社的何家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李玲,他们都是交的书面发言。与会的当然更多的是我们同一代人的这么一些朋友,包括陈子明,王军涛,包括 甘阳啊梁治平啊等等。可是就是在这一期,这是86年11月出的, 那么紧接着没过多久,当局就反自由化,胡耀邦下台,到了87年1月 ,《青年论坛》就被迫停刊。那个时候我已经到了美国,当得知《青年论坛》停刊的消息之后,当然心里也非常的难受。我记得那个时候我收到过李明华的一封信, 他信中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他说:面对历史,我们问心无愧 。

23、胡平《论言论自由》手稿.jpg

胡平《论言论自由》手稿。本文与创刊号上发表的胡德平的《为自由鸣炮》,是《青年论坛》最有分量的两篇文章。李明华写道:在1980年代中期的政治氛围中发表这样的文章,公开为自由呐喊,“可谓石破天惊,振聋发聩”。


李明华跟人接触,我想恐怕在座很多人跟他接触都有这个印象,一看他就是好学生出身,从小大概就是当学生干部,说话做事都显得很稳重,很老成持重。但是他的思想之锐利,做事之果断,而且富于冒险精神,乍一看你根本看不出来的。但是他通过他自己的行为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点。《青年论坛》能够办得这么成功,我想跟作为主编的李明华在其中的贡献当然是不可磨灭。


当然《青年论坛》还有很多同事,我们也都是通过《青年论坛》就彼此成了朋友。《青年论坛》举行过很多大型学术活动,我自己参加过的就有85年3月在广州,和当时的华南师范学院共同举行的一个,就是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座谈会 ;另外一次就是在85年,大概也是秋天吧,在武汉举行的,是和黑龙江的 《学习与探索》吧,跟那个杂志联合主办的一个“跨世纪中国”的研讨会,在武汉举行的。那次我们也去了。很多朋友。除了开座谈会之外、开研讨会之外,还在武汉很多大学做讲演等等,活动都非常成功。所以《青年论坛》在当时的年轻一代读者中间,在理论界、思想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李明华在书里也提到过,一般的那个时候, 每个省市都有社科院啊这一类的机构,都有自己的学术刊物,一般他们的订户不就是两三千左右,而《青年论坛》可以达到四五万,光是邮发量,通过邮寄的发行量就达五万之多 ,这还不包括零售。可见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大。


当然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八十年代确实是我们充分地表达自己,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的这么一个时代。现在回想起来,刚才伐林也提到了什么“高光时代”,好像是个高光时代,不过你现在回想起来感到非常遗憾:怎么高光时代就停在那儿呢?那就算高光时代了呢?本来应该,我们当时也期待着,中国的形势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中国能够真正的迎接一个有言论自由时代 ,一个有宪政民主的时代,可是今天,在四十年过去之后,今天中国面临这么一种情况,这是我们当时都很难预见到的。所以想到今天这个状况,就感到特别心酸,感到特别的沉重。


当然这本书它本身很有价值,《青年论坛》本身很有价值,但这本来只应该是在我们向前前进的时候的一个阶梯,我们本来应该走得更远、做得更成功,可是,结果我们遭受了很严重的挫折。 所以想到这一点,我心情就感到特别的沉重,也感到很有几分忧伤 。我们现在都已经都进入了所谓老年人的阶段了,但是我们当年追求的理想,现在比起当时还距离得更遥远。所以接下来我想,我们只要一息尚存,还应该为我们的理想继续去奋斗, 我想这也是作为当年《青年论坛》的一个作者,多少也算是它的半个工作人员的一些感触。我就先讲这些,谢谢大家 。


高伐林谢谢胡平先生的发言。我想起一段往事,就是当年您这篇大作《论言论自由》连载的时候,我接到1986年的七月号杂志就捏了一把汗,我就觉得怎么分成两节连载呢 ?这有多冒险? 你六万多字的文章,上篇是两万多字,还有四万多字没发表,我也不知道这个李明华是打算分两期还是分三期,但是我想如果这个上篇登出来之后就激怒了某一位检查官,下令停刊整顿等等,后面的就出不来了,出不来怎么办呢?所以我当时是认为李明华真是很冒险。但是幸亏没有,很顺利地,有惊无险地,下篇也就出来了。


八十年代的一束思想之光:是原《青年论坛》杂志主编李明华撰写的回忆录,于2024年初出版。2月24日召开的新书发布会,由媒体人高伐林主持,学者徐友渔、胡平、蔡崇国、吴国光、柳红等做了精彩的发言。

新书发布会的全部视频都已在youtube上发布,点击观看胡平发言视频

新书发布会全部发言摘要已发表在《波士顿书评》,点击阅读

本博将陆续发布其他嘉宾的发言,敬请关注。

更多阅读:

胡德平与《青年论坛》杂志

钱理群:“以改革为体,以自由为魂”:《青年论坛》与八十年代

《青年论坛》停刊始末

丁东:从钟沛璋、沈昌文、杜导正到李明华——历史当事人的应尽责任

徐友渔:终有一天,启蒙在中国还会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640 (5).jpg

更多好书,欢迎访问壹嘉官网


12.jpg

资中筠先生最新作品集持续热卖中,点击购书

d8f5d00219687Lwi3sx1.png

壹嘉获奖英语童书促销中,折扣价购买Beijing: A Symmetrical City请点击这里



浏览(6646)
thumb_up(9)
评论(3)
  • 当前共有3条评论
  • 巴黎老高

    这些人反共,大二文青王丹等等,还有王军涛,,,,

    一辈子就这样混完了,该老老实实检讨阳痿问题。

    屏蔽 举报回复
  • 巴黎老高

    胡平,一个败军后代,国民党残渣余孽,到自由世界,依然不敢自由,不想报仇雪恨?

    天天盼,日日算,啥时六十平反,大陆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改革再开放一点,,,,,害人害己。

    屏蔽 举报回复
  • 巴黎老高

    丢人,中国这些知识分子,

    一天到晚自由民主,是不知道还是装X,

    自由民主的前提------革共产党的命,打倒共产党!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