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有信

注册日期:2010-07-24
访问总量:257609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阿波罗登月与郑和下西洋


发表时间:+-

   美国阿波罗登月项目,随着中国嫦娥登月项目的一步步取得进展,不断被阴谋论者推上质疑的浪尖之上。

一.上个世纪的太空竞赛

上个世界五十年代开始的太空竞赛,以美国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胜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NASA采用的土星五号火箭,运载能力是苏联同时期最强火箭质子-K7倍。该火箭的设计者是钱学森导师冯·卡门的密友冯·布劳恩,火箭在投入使用后,一共发射九次,每次都能成功完成任务,包括送12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

但是严格说来土星五的性价比并不高,技术也不够先进,后来美国改成设计航天飞机,而且随着技术不断发展,电子设备明显小型化,也不需要单次发射的火箭具有那么大的运载能力,所以最终被淘汰也是情理之中。 

前苏联用于载人登月的N1运载火箭,因为资金短缺等原因,从69年到72年,连续发射4次都失败,最后登月计划只好放弃。但是前苏联在1970年率先把月球车送上了月球,并采集土壤样品返回地球。后来在上个世纪80年代,苏联还建造了运载能力超过美国土星五的能源号运载火箭,只是因为苏联解体才被迫终止。

从技术水平来说,前苏联和美国在阿波罗11登月前好几年就已经可以送探测器软着陆到月球。前苏联探测器也到过月球背面,所以坦率地说中国嫦娥登月的成就到目前为止尚未超出前苏联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只不过现在计算机芯片技术更先进,能采集更多信息而已。

 

二.为何新项目困难重重

   一个质疑就是既然美国曾经登上过月球,现在把当年的图纸拿出来改进一下,不就行了,但为何美国重返月球的努力一再受到挫败,登月日期一推再推?

合理解释就是登月项目就像造手机,一级一级迭代,如果项目被砍了,以后再要上马,技术路线完全不一样,例如到了智能手机时代,以前老手机技术领先就不管用了,需要一切从头再来。

除了前面提到的土星五号技术不能再用,其它诸如月球车和宇航服,重新设计可能跟以前也完全不一样,例如至少要有更先进的无线通讯功能,能自动连接WiFi和蓝牙,能自动进行GPS定位,宇航服出仓以后可能还需要有自动驾驶和自动保护功能,而且控制功能应当大都是自动的,以语音指令为主,不需要手动操作,凡此种种。

就象林语堂晚年曾经耗尽家财发明的中文打字机,当时可谓思想超前,技术精湛,但由于成本不菲,最后完全没进入市场就在几十年后被不同技术的打字机淘汰了。

 

三.堪称美国版郑和下西洋

 从某种意义来说,美国阿波罗登月项目堪称美国版郑和下西洋,二者有许多可以相互比拟的地方,比如都耗费了国家巨大的财政资源,弘扬了所谓国威,但最后都难以为继。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中国明朝早期(公元1405年至1433年间),是明成祖朱棣下令由三宝太监郑和所率领的七次大规模远洋航海活动,航行所用船只体量和所率船队人数在当时世界都是首屈一指,其所达到的技术水平至今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这一系列耗费巨大的航海活动, 一个附带目的就是扩大朝贡贸易。而明清朝贡贸易,一般都是厚往薄来,国外使节朝贡,带些商船卖货,大明朝廷平价收了,然后赐给更高价值的钱财或货物。这样表面上是万邦来朝,实际是亏本赚吆喝。

 因为劳命伤财,据说后来的新皇帝想提震国威再次启动,大臣一把火把所有资料都毁了。

 现在西方伪史论者不去质疑郑和下西洋是否也有造假嫌疑,却宣称郑和船队环游了全世界。

 


浏览(2979)
thumb_up(2)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little_red_man 回复 -ocelot-

    质疑声照样有. There will always be idiots. A lot of them!

    屏蔽 举报回复
  • -ocelot-

    质疑郑和下西洋没有问题,随便。同理,老美载人登月当然也可以质疑,没必要急赤白脸。连美国总统选举这样严肃的事情不是照样有人质疑,说是舞弊么?还有什么不能质疑的?那个大师丘成桐曾说,中国学生没有好奇心,对事物缺乏质疑精神。怎么中国刚开始有人质疑点事,就有人觉得不能接受了呢?叶公好龙么?

    NASA表现就好多了,自从登月后一直就饱受质疑,人家不争论不辩解,闷头干事业。人家现在已经说2027年要再次登月了。只要2027年登月成功玩把漂亮的,技术水平甩当年登月8条街,甩中国16条街,质疑声自然就没有了。干实事比你长8张嘴辩解用处大多了。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