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解字:斤,斧,断,近
斤的甲骨文
专家们认为这是一把斧头安在一个弯曲的木棍上。我看像是一只箭安在木棍上。网上资料显示,到了春秋战国中国才开始有铁器。商朝是没有铁器的,青铜很软,做斧头容易变形。
上面的工具能做什么呢?可能是用来割小树,或在木头上刻划等。肯定不能劈柴,也与重量没有关系。
斤的金文。
上面是什么?众说纷纭。主要解释就是斧头。有人说,左边是刀锋,右边是刀柄。那为什么刀与刀柄不连在一起呢?虽然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但大家仍然都认为这就是斧。
我觉得这是两片刚被劈开的木材,
为什么是弯曲的?大多数木材并不像杉树那样纹路笔直,而是扭曲的,很难劈,劈出来也是弯的。
古人用这个来表示“劈”,后来有专门的斧字,说明这个字一开始就不可能是斧字。
有人会问:你这个解释有多大把握是对的?就现在来看,说服力好像不够。但我们在下面就会碰到好多含“斤”的合体字,看这样的解释是不是合理。这就是我的方法,把一个解释拿到含有这个字的合体字中,看这个解释是不是站得住脚。如果能解释的字越多,就证明这个解释越正确。
斤的大篆
与金文相似。
斤的小篆
左边其实是一个“尸“字,尸并不一定是死人,比如屎尿都有尸,但只有活人才有屎尿,死人是不可能有屎尿的。这个字之所以引起误解,是因为简化汉字时,把繁体字的”屍“字给取消了,并入了“尸”。让原本沒有屍的意思的尸有了这个意思,所以大家就容易误解。
不过这个“斤”字里的尸字是因为形状上像,而不是字义。仍然是一片刚劈开的柴。右下方的n是另外一片柴。如果解释为斧,则非常不合理。
斤的隶书
有一点像大篆。
这个字后来有了重量单位的意思。这是怎么来的呢?从汉字演化是不可能推出这个重量单位的意思来的。所有字典也只是给出了这个字有重量单位的意思,没有解释怎么来的。
我认为这应该是假借,或者转注。就是古人在需要一个字来表达一个特定的意思时,没有合适的字。如果自己造一个,可能很难。一是你很难想出一个字很准确地表达这个意思;二是你造的这个字是不是大家都认可,如果大家不认可,你的字不可能传播开来,流传下去。一个比较偷懒的做法就是假借,把另外一个字拿来用。比如,典型的就是“它”字原本是蛇的意思,但当时要表达“它”,没有合适的字,有人就拿“它”(蛇)来代替。但越来越多的人这样用的时候,就会造成混乱。于是就把它加上虫,变成蛇,来表示原本它表示的意思。而它则变成了表示非人物的第三人称。转注则更加简单和粗暴,就是把一个字加上其他意思用。比如,这个斤字,本来是劈的意思,我硬把重量单位的意思加给它,结果它有了重量的意思。这种做法叫做转注。
汉字的假借与转注是许慎提出的,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统称“造字六书”。但他没有详细讨论假借和转注,也没有别的人专门研究假借与转注的专著,所以它们基本上还是处于概念阶段,只能靠读者去理解了。而大部分读者也不懂,甚至没有听见过这两个词。
有些字如果有多重意思,相差很远,那么可能就是转注。汉字简化时的并字(比如,屍并入尸),客观上就变成了转注。
现在来看斧字。
斧的甲骨文
这是从《在线汉语字典》上截图下来的,看上去像现代斧头。但《汉典》与《字源》都没有收录这个甲骨文。显然他们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这个字不是“斧”字。
斧的金文
有两部分。下面部分
就是“斤”字。
上面部分
是父字。就是一只手拿着一个工具,可能是刀,可能是棍,也可能是斧(古代的斧)。
上下合起来就是一个大男人手拿工具将木头劈开,引申为斧。
如果下面的斤按照其他字典所说是“斧”,这个字就不好懂了。上面是手拿工具,下面是斧,这是什么意思?下面是劈开的木头,这就很好理解了。
斧的大篆
与金文几乎一样。
斧的小篆
上面和右边的拖地长竖,就是“父”。下面的是“斤”,劈开的柴。
斧的隶书
父加斤。
在父字里的斤字是它原始意思:劈开的柴禾,与重量没有任何关系。
现在来看断字。
断的大篆
左边是丝线团,右边是斤,就是被劈开或被斩断的木块。这里的意思就是斩断丝线。
断的小篆
与大篆相似。
断的隶书
丝线团,变成了丝字旁。
断的简化宋体字
左边变得完全不认识,那个米字完全与丝线没有关系。既不象形,也没有会意。总之,简化得没有任何根据。在今天汉字电脑输入普及的情况下,连省笔画的优点也荡然无存。
现在来看近字。
近的大篆
左边
上面是“街,行”的左边,就是双人旁,表示道路。下面是“止”,就是脚。右边是“斤”,这里就是劈,砍,割等意思。就是把道路给砍一段下来,当然就“近”了。英文的shortcut 非常准确地表达了这个意思,而刚好它的意思也是走近路。
近的小篆
左边是走之旁,上面是街道,下面是止。右边是斤。
近的隶书
左边是走之底,就是把下面的止的下面一笔拉长了。右边是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