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俄援乌有关的债务通胀等问题
关于抗俄援乌有关的债务通胀等问题
美国最近通过900亿美元援外法案涉及国家乌克兰,以色列,和台湾,其中给乌克兰的600亿占大头。
有朋友担忧:
600亿美元给乌克兰的军援会加大美国政府债务,加剧恶化美国通货膨胀,最近耶伦访问中国,祈求中国购买美国债卷就是美国缺钱的证据。美国的军援肥了特殊利益集团军火工业大亨,普通美国人会受到伤害。
我的看法:
政府债务来源于政府财政赤字。当政府开支大于政府花费时,就会有财政赤字,这个财政赤字依靠政府举债去填补。为什么政府开支会大于政府花费?因为常常会有必须应用财政资金解决经济问题国家安全问题以及其它种社会问题的需要。查看过世界各国财政预算盈余情况资料,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财政预算施行结果都是赤字,赤字是常态。因此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有政府债务,这也是常态。当然,赤字不能太大,债务不能过高。债务过高就会有过高的利息支付,政府就有支付高额债务利息的长期负担,反过来拖累经济
以下是按照预算收入排名世界前25名国家2018年的财政赤字情况。绝大多数都是赤字。
问题是:美国的债务如何形成?美国的债务过高了吗?
1. 从历史资料看,美国的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目前不是最高的。拜登时代这个比例一直下降,只是到了2023年有所攀升。
首先看看下面这个美国政府债务占GDP份额的历史资料:
上面表格显示:
90年代初克林顿时期美国债务所占GDP比例逐年较低。这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冷战结束,美国军费急剧减少,与此同时美国经济繁荣,从1997年到2000年,美国的GDP年增长速度都在4%以上。到了2000年,这个债务占GDP比例为33%,非常低。
从2001年开始债务开始攀升,为什么?2001年的911恐怖攻击导致美国反恐战争投入增大,以后又是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从小布希时代一直到奥巴马时代,一直在攀升。奥巴马时代这个比例攀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
这个比例,到了川普时代继续增长,并且过了100%,到了2020年攀升到顶峰,这个比例到了126%。这里的重要原因是川普税改,大幅度降低大公司和富豪们的所得税率,国家税收大幅度下滑,但另一方面,军费大幅度增加,这时还发生了疫情大爆发,政府公开卫生投入随之也大幅度增加。
拜登时代2021到2022,这个比例开始下滑,2021从2020的126%下降到120.36%,2022从2021的120.36%下降到115.70%, 2023年回升到123%,但依然低于川普时代2000年的126%。
从上面图表可以看出,美国债务不断攀升,不能怪到某一党某一个总统。从2001年共和党小布希总统,以后的民主党奥巴马总统,共和党川普总统,直到现在的民主党拜登总统各自都有贡献。
2. 在世界21个发达国家2023年统计中,美国的政府债务占GDP比例,不是最高的,只排在第5位。
下面是世界21个发达国家2023年统计,政府债务占GDP比例的图表:
上面图表显示:日本比例最高,高达255%。美国的比例123%,只排在第五名,也低于G7的平均值128%。想想看,美国当世界警察,管了世界上多少事,可债务占GDP比例,却排在后面。为什么?这显然是因为美国的GDP总量巨大。美国的比例虽然排名在后,但因为GDP总量大,债务虽然占GDP总量比例可能不大,但是绝对数额却不会低。
虽然美国的债务占GDP比例高达123%, 但是美国的国防支出2023年只占GDP的3.4%. 由此可以看出,国防军费开支引起的债务增加因素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未来几年国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例将会下降——从 2024 年占 GDP 的 2.9% 下降到 2034 年的 2.5% 这远低于 50 年平均国防开支占 GDP 的 4.2%。当然,这都是预估。
3.美国确实有通货膨胀问题,但这个问题与德国法国和欧洲其它国家相比并不是最严重的。
注:(蓝色长方形:美国,橘黄形曲线:德国。 灰色曲线:法国。黄色曲线:欧元区。)
上面图表显示:
2020年欧美通膨都在2%以下。
2021欧美通膨都开始攀升。2022年美国通膨最高时超过了6%,2023年开始逐步下降。德国法国欧元区则在2023年到达顶峰,德国和欧元区超过了7%,接近8%。很显然通膨这与这个时期欧美各国政府因为疫情大爆发而采取的大规模发放救济的抗疫措施有关。
4 美国通胀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是疫情。疫情期间,美国政府发放了4亿7千万笔钱直接到民众手中,总计8140亿美元。其中有:
2020年3月第一轮发放:每个税表$1,200,每个儿童 $500 (CARES Act)。 2020年12月第二轮发放:每个税表$600,每个儿童:$600(Consolidated Appropriations Act, 2021) 2021年3月第三轮发放:每个税表$1,400,每个儿童 $1,400(American Rescue Plan Act)
不止于此,美国政府还有一个被称为薪资保护计划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 (PPP) 的救济。这个钱不是直接发给民众而是发给小企业主帮助他们维持给员工的薪资发放,虽然称为借款,但实际不需要偿还。这个计划发放出去了8000亿美元。
两个8000亿就是16000亿,美国2023年国防部拨款军费多少:8200亿。
另外美国各州政府也直接发放救济款给民众,各州情况不一。
如此巨量的钱直接间接发放到民众手中,造成通膨在所难免。
最后还有抗疫花费。非常清楚的就是新冠测试剂和不断更新的一代一代疫苗。这里面政府大规模投入肯定也是天量数字,就不去查询了。
与上述政府支出想比较,600亿美元的乌克兰军援对政府债务和通膨影响能有多大?
即便是美国国会中反对抗俄援乌法案的共和党议员们提出的反对理由,也不是担忧政府债务上升通膨的问题,他们主要是认为美国的边境问题非法移民入侵问题更严重,他们以抗俄援乌法案的通过为要挟,逼迫民主党方面在有关边境控制和非法移民的立法上多让步,民主党没有做出他们希望的让步,所以他们投票反对。
5 美元债卷是市场上公开发行,按照市场法则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有价证券,它是一种信用可靠收益不错的的投资方式,它的信用直接来自美国政府的信用。中国政府购买美元债券是一种商业投资行为。耶伦到中国有很多议题,谈到美元债卷自我推销一下是可能的,但绝不会有祈求中国多买美元债卷帮助美国度过难关这种非常可笑的说法。中国的外汇储备构成如下:
不用手中的美元购买美元债券,不考虑投资收益,那就换成欧元?英镑?日元?总不能换成俄罗斯卢布吧?
美国的债务70%来自美国国内。中国购买的美元债卷只占2.6%。中国曾经是美元债卷的全球第一拥有者,最近已经让位于日本。中国购买美元债券好处首先是投资收益好信用好。另一个显见好处有关中国的出口。把美元大量换成美元债卷,会升高美元比值,美元升就是人民币的贬,对中国出口有利。而抛售美元债卷,则会导致美元比值下降,人民币比值上升,对中国出口不利。
记得朱镕基当总理时代,有国内智囊人物写文章说:建议国家大买美元债卷,这将成为中国手中制约美国的一个利器。中国不高兴了,马上抛售出去,可以变成攻击美国的重磅炸弹,这种说法也很好笑。这样做首先伤害到的其实是中国自己。美元债卷都有从2年,3年,5年,7年到30年不同期限。中国不高兴了,债卷不等到期统统抛出去打击美国,利息收益也不要拱手送给美帝国主义?
6美国军火工业是美国经济体系的一部分。美国军火工业的从业人员也是美国人民的一部分。军火工业作为一个利益集团会对美国政府和国会进行游说活动lobby,其它工业行业甚至外国企业外国政府只要登记注册,也可以对美国政府和国会合法游说。过去印象很深的国内政治教育一个重要观点是:美国由资产阶级大垄断集团统治,美国的外交政策由大垄断集团中的军火工业巨头们主导,所以美国到处发动战争,发动战争军火工业特殊利益集团才能赚大钱等等。这是非常荒谬的。美国的军火工业与其它行业一样,也会经历从繁荣到萧条的起伏,从来不是永远繁荣。
找到如下几个数字:
美国的军费国防开支占GDP比例:
1944年二战期间到达顶峰,占GDP37.8%。
越战时期的1968年,占GDP 9.4%。
1999-2001,下降到最低水平3%
2023年:3.4%
从上面数字可以看出,军火工业的繁荣,与国际局势有关,并非军火工业巨头们想怎么赚钱就可以怎么赚钱的事。
当然你可以说二战韩战越战两次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抗俄援乌战争都是天下本太平,美国当搅屎棍无事找事。如果那样,历史需要重新如此改写:原来希特勒法西斯,大日本帝国,北韩金日成,北越共党,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塔利班,普京大帝,他们都与美国军火工业巨头是一伙儿的啊!
美国90年代冷战结束后,大规模削减军费,有一个军火工业大萧条时期。洛杉矶那个时期房价大跌与此有关。我那时就居住在洛杉矶,对此记忆犹新。
我曾经认识一个美籍伊朗人乒乓球球友,80年代曾经在圣地亚哥航母造船厂做过工程师工作,当时买了好几处洛杉矶房产。以后90年代军费大减造船厂裁员,他失去工作后回到洛杉矶,就当房东靠收房租为生。
我还有一个认识多年的美籍台湾人球友。他80年代末台湾交大理工专业毕业,来到洛杉矶加大UCLA读硕士,学习的专业好像光学方面,与军工关系密切。本来计划毕业后申请军工企业方面的工作,但他毕业时正好赶上军费大减军火工业萧条,找不适合他专业的工作,只好改行。
美国政府收入来自税收,每个纳税人都有权表达对政府如何开支的意见,因为政府支出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但每个纳税人的意见也都是不相同的。最终就看民选出来的国会参众两院两党议员们与总统之间的协商妥协结果。这次抗俄援乌法案众议院 311-112通过(311同意票数中101票来自共和党议员),参议院79-18通过,总统签字后就成了法律。在美国现行法律制度下,应该说这个结果代表了美国大多数民意。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