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军后方的军民关系是怎样的?
本文作者吴鸢,长期追随国军名将王耀武,随74军参加了从抗战第一战(淞沪战役)到最后一战(湘西战役)的全过程,抗战时期最后军职是第四方面军司令部第一处少将处长。吴鸢同时兼任多家报刊的特约记者,撰写了大量战地报道,为抗战史留下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本文选自吴鸢战地报道集《鸢飞戾天:一位国军少将的抗战军旅实录》,记录的是抗战前期的一次重大战役——万家岭大捷前,我军阵地的社会状况和军民关系,原题“赣北前线”。
* 万家岭大捷:属武汉战役序列。万家岭位于江西省德安城西北20余公里。1938年10月,日军为完成对武汉的战略包围,在占领九江后,派出第106师团从九江向南昌方向攻击前进。中国军队在抗日名将薛岳指挥下,在万家岭巧设"口袋阵",歼敌万余人,日军第106师团基本全军覆没,史称"万家岭大捷"。这也是抗战时期唯一一次成建制歼灭日军整个师团的战役。
《鸢飞戾天》(壹嘉个人史丛书),2024年1月版,amazon、B&N等网络书店有售,点击购买
赣北前线
一,赣北的新战局
锦江,这与修河、袁水成为赣北三大流域的河道,而今是抗战第一线了。河水自幕阜山脉下东流,奔绕着万载、上高、高安三县的腹心,将高安县东分割着为两起——南城和北城。在四五月反攻战中,我×军×师再克高安以后,锦江之线的战局,已是胶着状态。现在我们将赣中的战线,假定以赣江为重点,那么敌人将有两种可能的行动:一是溯江而上,在临川、丰城中间地域,展开当前血战,锦江沿线将成为战争的尾巴,形成去岁修河对峙状态;一是敌为策应长沙方面的战斗,将主力使用于高安、奉新,以攻略上高、万载,陷我湘北野战军于不利。那么这高安的据点,将展开更激烈的大战!而南昌方面,则成为敌人的支战场,以掩护其南昌要点之确保。所以我们在战术上是以攻为守,而在战略上将利用这奉新、高安的连山地带,充分地准备,歼灭当前的斎藤、松浦两个残破师团。
74军军官合影
前排右起:作者吴鸢、李初年、郑希冉;后排右起赵汝汉、 张灵甫、刘光宇
因此,当再克高安后,有人怀疑到为什么现在还是对峙状态?而不于那时乘胜进攻西山、万寿宫,下牛行,取南昌?我们要答复这一问题,必须了解战略与地形。根据前面的论断,我们争取的是持久战与消耗战,而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南昌为平原都市,不利于攻者。此次敌军南犯,凭其优势装备,尚须迂回到莲塘,以形成包围大南昌的姿态,使我们守军不得不向后撤。在我军劣势装备下,在我们一切总的反攻条件未成熟前,绝无争取的必要!若以沿高安一路进攻,以整个战线论,形成突出,随时受有半内线作战之不利。况且再克高安,已展示我军力量之不可轻侮。在敌人方面,赣北山川峻急,大兵团既不易展开,重火器亦难以行动,加以内在的矛盾日益尖锐,士气颓废,反战情绪高涨,根据了以上各种因素,才造四月来对峙的姿态。在赣北战场,无能的敌人将筹划新的阴谋,但无疑的会受到新的失败!
二,军民合作在赣北前线
上次敌陷高安,为防止我军反攻与游击队的活动,将高安附廓十里的村落,焚烧殆尽,此次居民回乡,目睹庐舍为墟,不胜悲愤。在这时,我第二线的×师为厉行军民合作起见,除了加强预备阵地的工事外,动员其余兵力,协助民众建筑房屋,麦秆为瓦,筑土为墙。将阵地前方有碍展望和射击的树木,统统砍伐,作为新屋的栋梁。这在战斗和民众需要方面,两有裨益,使新的农村很快长成。现在竹篱茅舍,空气畅通,较之原来的房屋,尤为轩敞了。
在新村筑成以外,军队更帮助农民栽秧割麦。像×师再克高安,追击至祥符观时,夺获敌人俘去的耕牛十三头。长官们因系无主之牛,犒赏士兵食用,而士兵情愿不吃,要求交给区长保管,由各农民轮流使用。这在春耕农忙中,予农民莫大的帮助。
抗日名将薛岳
因此,这次在战区募编志愿兵团时,壮丁踊跃参加。(因为战区已停止征兵)他们由于军队的改进和敌人的残暴,已经由消极逃避而走上积极的抵抗,认为这是最后报国的机会了!××师代师长于志愿兵募编后入伍时,在高安附近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入伍典礼和游艺会,骚动了附近二十里内外的乡村,许多老太婆们都感叹着说,这是几十年来仅有的盛况。后来他们为宣传抗战建国意义起见,便连续在石脑圩,灰埠、张家渡以及更在前线的泉塘等处举行游艺会。此盛会自六月十一日起到十六日止。在晚间,雪亮的煤油灯下,挤满着军和民,谁也想不到距火线仅有几十里的地方,有这样盛大热闹的聚会,尤其可喜的是,当地民众在第三天要求上台表演花鼓戏,胆大而粗暴的民间情歌,引起战士们的欢笑。
三,赣北战区农村生活
战时农村经济状况,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有句古话,叫做“衣食足而后知荣辱”。在抗战中有许多的民众给敌人做小间谍,主因自然是“无知”,其实经济问题,也是因素之一。我曾在锦江沿线走过五十个以上的乡村,沿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像万载的夏布与爆竹、上高的米线、高安的油豆、麦、米等年产总值在百万元以上。一般农民的生活,大概还足以自给。例如在高安,自耕农约百分之三十五,半自耕农约百分之三十,佃农约百分之二十,地主约百分之十五。一个壮丁可种田和地各四亩。田是种稻(也有可种两次的),秋收后种油菜。每亩可产谷六至八石,菜籽六至八斗。谷值每石约二元至三元,菜籽每斗五角至一元,总计年可得七八十元。地是种杂粮——大小麦、豆、山芋、菜蔬等,获利无标准。像现在前线大军甚多,菜蔬价格飞涨,通常情形,种地四亩,年可得六七十元。妇女们的副业是饲蚕、养鸡、喂猪、织夏布等,获利亦颇可观。在支出方面,田地每亩捐税约在一元三四角,内正捐附加各半(附加为团队、建设、教育等附加之总和),肥料费每亩约廿元,农具修理费约五元,合计约三十元。此外临时的捐款,为壮丁安定费(壮丁出征时,由本保筹款安家,每人十元)。按人口摊派,每人约捐一角,孩童减半。高安每保约二百人,已出征者约六十人(在这里,我们知道人力绝无问题)。平均每户约捐三元。又保甲长办公费月需一元左右,每户约月捐一角,其余特种捐款,各按贫富分配。所以一个自耕农的生活是愉快的。佃农是将租谷交给地主百分之三四十,虽比较刻苦一点,可是他不负完粮纳税的责任,因此一般生活比较安定。此间婚姻风气甚不合理,穷苦人家女儿往往在襁褓中得点财礼,便送去做童养媳或望郎媳。童养媳是有男孩作对象时的称呼,而望郎媳必须要等对方生下男孩时才真有了她的丈夫。所以男女年龄往往相差甚远。抗战洪流已经把这些旧现象冲毁了。因为一些男的已经出征去,在乡的壮丁又不时召集去做义务担架兵、输送兵,遗留下来的工作,统统由她们负担起来。我们每走过一个乡村时,可以看到许多底女性,赤足蓬头,将裤脚捲得高高的,在田里耕作。工作完了,还要做些布鞋,酿米酒,炒花生米,向驻军兜售。战争将她们从旧式家庭带到生产岗位上来了,必然的,她们的地位将随着时代底前进而得到新的发展。
总之,在目前,尤其在前线,我们的一切都在进步中,必然的,这些进步的总和将是新中国的出现。
——原载民国27年(公元1938年)8月29日《前线日报》,署名戾天
更多好书,欢迎访问壹嘉出版官网https://1plusbooks.com
《申泮文的西南联大》(文版、图版各一册),点击购买
资中筠先生新作《夕照漫笔》热卖中,点击购买
更多阅读:
"他们如风过无痕,彷佛这鲜活、美好、无奈、无情的人间从
未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