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白

注册日期:2015-05-09
访问总量:211505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温热经纬》讲稿之一:《内经》伏气温热篇(上)


发表时间:+-

《温热经纬》讲稿

 

 

卷一《内经》伏气温热篇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小白记:人在冬天受到寒气侵伤,病则病已,不病则寒邪侵入人体,到春天则必发温病。这是因为寒邪在冬天已经伤了人体正气,虽然当时没有发病,但人体正阳受到损害,正气已虚,春天来了,温热之气一侵袭,正气已虚,客气必害,故发温病。但是,倘若在冬天第一次受到寒邪没有发病,再受寒邪,发病之初也是伤寒,不会是温病。这,也是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的另一层解读,即冬天天寒,人为寒邪气伤,伤必为伤寒也;春天天温,人为温邪气所伤,伤则为温病。)

张仲景曰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小白记:冬主藏),君子固(固,四塞也密(密,山如堂者,则不伤于寒。(小白记:君子知冬天保暖也!

雄按伤而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为温热。(小白记:孟英意思是冬天伤了寒邪发病了,就是伤寒,如果不发病,寒邪入里,就会化热。但是笔者认为,至于化不化热,那也得看情况。如果病人正气受损到一定份上,正气虚,寒邪再入易化热,然而也有不化寒的,即第一次受寒邪不发病,但正气受损了,比如年轻人,再受寒邪,也有可能不是温热病,仍是伤寒。)

 

章虚谷曰冬寒伏于少阴,郁而化热,乘春阳上升而外发者为实证。(小白记:寒在下。冬天,人受寒邪,寒气下受,足少阴起于足心,故寒邪可以伏于少阴,这是由于人体正气虚了,不敌寒邪,寒郁而化热,成为热邪,这个热邪一直伏藏于人体,当春天来时,外阳与内热勾结,便可发病,此为实证。这个实证,本身也是有虚的,只不过相对来言,乘春阳上升为主因,也即外来的温邪为主要病因,故可看作实证。)

《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肾主精,精为先天之本)。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冬天不伤精气,精气在内,春天多不会受温邪所伤,故不病温。也就是说,冬天固精,春天就不容易害病。

王启元曰精气伏藏(精气不外泄),则阳不妄升(阳气守阴制约,就不会妄升),故春无温病(哪怕是春天来了,春阳之气也不会侵犯人体造成温病)。

尤拙吾曰冬伤于寒者,春月温病之由(冬天受寒所伤,是春天发病之源头、之原由);而冬不藏精者,又冬时受寒之源也。(冬天之所以会被寒气所伤,是由于冬不藏精之故也。)

吴鞠通曰不藏精非专主房劳说,一切人事之能动摇其精者皆是。(冬不藏精,不单单指的是房事过劳而伤精了,还包括一切由于过劳而伤精气之行为)即冬时天气应寒,而阳不潜藏,(冬天,天气寒冷,阳气本是潜藏起来的,如果阳气不潜藏,反而发泄出来)如春日之发泄,甚至桃李反花之类亦是也。(阳气本是要等到春天才要发泄出来的,但如果不潜藏,如桃李之花,本是春天开放,但是在冬天它就开放了,这,也是一种阳气不能潜藏的表现啦!)

章虚谷曰经论温病,有内伏而发外者(寒邪郁而化热),有外感随时而成者(温邪上受而发病)。其由内伏发外者,又有虚实二证,上条为实证,此条为虚证也。

《热论篇》曰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出,勿止。(夏至前为温,夏至后为暑。

王启元曰此以热之微甚为义也。阳热未盛,故曰温;阳热大盛,故曰暑。(温暑的区别就在于,热之微与甚。如果热甚,阳热大盛,此为暑;如果热微,阳热未盛,此为温。)

杨上善曰冬伤于寒,轻者夏至以前发为温病,重者夏至以后发为暑病。(冬天时,为寒所伤,当时没有发病,来年如果在夏至之前发病,此为温病;在夏至之后发病,此为暑病。)

林观子曰少阴真气既亏(正气已虚),邪必深入(邪必凑之),郁久化热(正气既虚,寒邪入里,郁久化热),自内而出(热邪从内出,主因表现为内热)。《伤寒序例》云暑病者热极重于温,是暑病者其实热病也。

沈尧封曰伤寒有五,热病乃其一耳,余论俱散失矣。(伤于寒邪,寒入里郁久而为热。在此基础上来看,热病也属伤寒一例,最初的病因是伤于寒!

章虚谷曰此言凡病伤寒,则不独指冬时之寒也(寒邪并非单指冬天天寒之寒气,也可以指其它之寒气,比如雨水之寒,夏天地窑之寒等)。盖寒邪化热,随时(四季)皆有也。

雄按《脉要精微论》曰彼春之暖(春气为暖气),为夏之暑(夏气为暑气)。夫暖即温也,热之渐也(暖气就是温,温慢慢升高就是热)。然夏未至则不热(夏至没到,天就不能称为热),故病发犹曰温(此时发病,还叫作温病)。其首先犯肺者,乃外感温邪(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若夏至后则渐热,故病发名曰暑(夏至以后,天气热了,此时发病,就是暑病)。盖六月节曰小暑,六月中曰大暑,与冬至后之小寒、大寒相对待,是病暑即病热也(六月节为小暑,六月中为大暑,它们是与冬至后的小寒、大寒对应来说的,因暑得病就是因热得病,这是王孟英看法)。乃仲圣以夏月外感热病名曰者,别于伏气之热病而言也(暍病与热病的区别,暍病就是外感热病,而热病则是寒伏于内,郁而化热,夏至后病发。这,是王孟英的看法。这个看法,显然不当。孟英说暍为外感热病,也就是风热感冒类的,当然是不确当的。仲景治暍用白虎加人参汤,明显不是外感热病也!)。《说文》云,伤暑也。《汉书·武帝纪》云夏大旱,民多死。故暑也、热也、也,皆夏令一气之名也。后人不察,妄腾口说,甚至讲太极,推先天,非不辨也,其实与病情无涉,而于医理反混淆也。

 

2024/1/23

  1721706039982_.pic.jpg


浏览(477)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