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caizheng

注册日期:2022-11-13
访问总量:9515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经济学重大议题的问与答之三 —-经济均衡的原理


发表时间:+-

       经济均衡的原理

—-经济学重大议题的问与答之三

问:你在“经济学重大议题的问与答之二”(在本系列文中,我们将简称此文为“之二”,其他类推)一文中,重点讨论了经济纵向结构的均衡,同时还提到一个经济的横向结构均衡。我觉得,经济结构似乎就是这两种结构,因此,它们的均衡,就是经济均衡的全部内容,是吗?

答:不是。经济均衡,是一个多层次经济结构体系的均衡,“之二”中谈到的横、纵向结构均衡,只是其中的两个层次的结构均衡。

 

问:怎解?

答:在一个原始、落后、自给自足的小经济体中,为满足其生存与发展的各种需要,必须将其全部时间进行分配,如果安排不当,认为另一安排能使其获得更大满足,就会作出调整。在一个庞大的市场经济中,道理也一样,社会全部时间的分配,凡偏离社会获效用最大化的,就是不均衡的,都必然会作出调整。满足社会有多少不同层次的效用,经济就有多少不同层次的均衡问题。人类除了从各种生活用品的一定结构中获取效用最大化,从生活资料总量与生产生产资料总量的均衡结构获取效用最大化外,还必须有合理足够的休闲时间,去获得各种不同的生存和生活的效用,以及用合理时间去维护自然环境给人类提供的效用。这几个层次都有一个均衡的问题,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并统一在一个均衡的原理中。从古至今所有的人类社会类似的这种行为,都是经济行为,有着相同的原理,只是实现的规模和方式可能完全不同。

 

问:上述就是经济均衡的原理吗?

答:只是对原理的一个说明,还没有概念化。

 

问:你说到效用最大化,效用能量化吗?A不喜欢吃甜食,B喜欢吃很多甜食,同一粒糖果,对他们的效用如何比较大小?如果无法量化,又何来的效用最大化呢?特别是一个社会有许许多多喜好不同的个人,他们之间的效用无法量化,又何来全社会的效用最大化呢?

答:满足需求的各种效用的大小比较和变化,既有客观的一面,也有主观的一面,因此是对同一主体而言的,不同主体之间不存在大小的比较。但对同一主体来说,这种比效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每一个主体都在追求自己的效用的最大化。当某人月食用了10KG米饭,已获很大满足,米饭的边际效用已很低,但衣服已旧,边际效用还很高,而其收入有限,经过比较,决定不再花钱去买米,而是花钱买了件对他边际效用更高的衣服。每一个人,都在不停地进行这种大小的比较。至于其大小的量化,类似于情商、智商的量化。事实上每个消费者,都用这种方法花掉全部用于消费的钱,使各种用品的边际效用,趋于下降到相同的低点,获得最大可能的满足感,即效用最大化。不同个人对效用有不同的偏好,因此社会有10亿人,就有10亿种不同的效用最大化的消费结构。这10亿人的社会,又构成一个独立的消费主体,其10亿种消费结构组合起来,就是这10亿人所共同选择的,使社会能获效用最大化的消费结构。而公平的收入分配,均衡的纵向经济结构,又控制了个人和社会的,在生产力水平所约束下最大可能的消费总量,从总量和上述的结构两方面,使社会所获效用最大化。市场这种极其复杂的经济行为,与细小落后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在生产能力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极其简单行为,本质上是一样的。

 

问:前面的回答中,是否可归纳出四大层次的效用,和经济四大层次的均衡?它们之间有没有内在的关联?

答:是的,这是人类获取的效用中最基本的四个层次,我们略去用于战争的武器的效用问题,略去毒品等负效用的问题。效用最基本的四个层次之间有内在关联。我们用下面的表1来说明。


表1

9.jpg

表中所反映的,既可以看作需求体系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看作时间分配的层次结构,还可以看作通过时间分配结构获取效用的层次结构,四大层次的产业结构。主流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均衡论,已经对表中第一层次均衡的部分内容作了重要的但还不充分论述。在上一文中,我们对第二层次的结构均衡和效用最大化也作了分析。表中任一层次结构中的任一部分效用,当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或边际效用值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类或个人都是致命的,越宏观的层次(表中高数字的层次)越是如此。例如第三层次中,劳动时间及其产品减少到一定程度,或相反休闲时间所获效用减少到一定程度,都意味着对社会的边际效用巨大甚至危及生存。而能使效用最大化的劳动与休闲的比例结构,又总是随劳动效率的提高而不断调整的。在民众的努力下,德国、法国人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已分别下降到34.2和35小时,这是德国和法国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高的结果,虽然还不能说明德国、法国人每周增加单位劳动时间和增加单位休闲时间,所获的边际效用已达到相等,从劳动产品和休闲中所获的总效用已最大化。经济落后国家的劳动时间会长些,这是正常的,但你也不能把劳动时间拉得过长和劳动成本压得过低去参与国际竞争,破坏国际贸易平衡,既破坏本国也破坏他国的经济均衡。当人们预期AI机器人将取代许多行业的人力工作时,普遍担心会导致大量失业,但他们不知道,机器人引至的效率提高后,均衡地减少劳动时间,相应地减少了产出,增加休闲时间,相应增加了消费,并使消费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在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实现新的供求平衡,就能维持人人有工可做的经济。自然环境是上帝赐予人类一最大的效用。当今职业劳动时间中的生产和休闲时间中的消费,都造成环境的严重破坏,使环境的边际效用从近于零起已大幅升高,使生存的环境严重恶化,所获总效用大幅降低。第四层次说明,只有在生产劳动时间、休闲时间之外再增加一个环保劳动时间,形成一个新的时间分配均衡结构,才能使人类所获总效用重回最大化。环保劳动时间与生产劳动时间之和,是真正的物化于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总和,…

 

问:等等,隐约中,觉得你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者,是吗?

答:不是!我是一个劳动价值论者,但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者。我否定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的理论基石:剩余价值论。认为从投资利润中获得收入的资本家和广大的金融工作者,从事着一项经济不可或缺的意义重大的社会劳动,用马克思自己的活来说,就是一种社会必要劳动。利润中,含有这种劳动的报酬,此外还含有资本家用管理个人财富的热情去管理的,实际是社会的财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其阶级斗争论的基础。他只讲经济危机,没有经济均衡理论。而我主张的劳动价值论,能指出收入分配的公平与不公,用来说明经济的均衡与失衡,但否定劳资间阶级斗争的理论。也许我们有机会更深入地讨论这个问题。接着前面的话题。因为环保劳动只是弥补商品在生产与消费中被损坏的环境的效用,因此是人们获得这个商品的效用所必须付出的部分成本。如此,商品真实的交换价值会比人们常常不愿加入环保劳动成本的价格高,但真实地反映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这种真实价值,反过来会影响收入与商品价格之间的比值关系,改变第一、二层次的消费结构和总量,使总量减少和结构退移,但这才是真正使社会获效用总量(包括环境效用)最大化的消费总量与结构。由此可见,表中的四大层次又是内在联系的整体,共同实现效用最大化。它们之间还有更多的关系需要研究。

 

问:最近美国汽车业工人大罢工,提出的要求是加薪36%、改善劳动保障、增加退休人员工资、实行每周四天、32小时工作制,你对此有何看法?

答:我想从几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是关于公平收入分配的实现。在民主法制下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收入分配权已从单一由资方拥有,已逐步向分别以利润和工薪为主收入的两大劳动群体共同拥有转变。工会的建立、劳资双方的谈判、罢工以及民选议会中的博弈和立法,都体现了这种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使分配从偏向于利润向着利于劳资双方利益的公平转变,把握不好,甚至会越过公平,走向损害双方利益的平均主义另一极,出现过度向劳方工薪倾斜的状态。但实现公平的机制已经存在,重要的在度的把握上。至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这种可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机制,在独裁政治体制下都是无法实现的,无论改革开放的利益冲突已非劳资双方的冲突,而是控制了国家机器的官僚勾联奸商而形成的利益集团,与合法经营的企业家和劳苦大众的对立,收入分配的大权绝对控制在利益集团手中,所有上述可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机制,特别是罢工,都是独裁的国家机器重点打击的对象。在这种大权独揽的分配机制下,收入严重向贪得无厌的官僚和奸商倾斜,毫无公平可言是必然的。

 

问:第二昵?

答:第二是关于罢工要求满足的内容,直接涉及上表中第二、三层次结构均衡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勤劳与节俭是一种美德。从个人积累财富的角度来看,是有用的,你越勤劳越节俭,正常来说就能积累更多的财富。但对一个封闭的经济体来说,则是对立的两面,不均衡地拼命生产又压缩消费的“勤劳与节俭”,将导致过剩危机,除非你通过开放,对外破坏性输出这种危机。因此,一个经济体,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须不断地调整收入分配和劳动与休闲时间的比例,使劳动产品与消费在社会所获效用最大化前提下达到平衡。在“之二”一文中,我们已经讨论了公平的收入分配在实第二层次结构均衡中的作用,而劳动与休闲时间比例的均衡,使人们从休闭和劳动产品的组合中获取最大效用,同时休闭时间与人们收入中用于消费的资金一道,又影响着消费,可见,它们对二、三层次结构均衡的作用是交织的。工人罢工提出增加工资和减少劳动时间的要求,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继提高的情况下,是有合理性的,问题是劳资双方博弈的结果,必须以经济均衡和全社会效用最大化为依据,而不走劳资任一方利益最大化的极端。

 

问:这种简单的道理,从理论再到理论,给人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

答:有种说法叫深入浅出。最深刻的道理,常常以最简单的形式出现。如果我们懒得深入去理解问题,浅出后又觉得太过简单没有意义,那就难说了。我想打个比喻来说明它的意义:人浸入水中,其体重与受到的浮力是基本平衡的,因此,他只需微微划动手脚,就能轻松地浮于水面,或向前游动,重要的是他对水约浮力有体验和把握;但一个不熟水性的人落入水中,由于他对自身体重与浮力的平衡关系没有任何体验,加上对水的恐惧,就会乱划手脚用力上蹬,破坏了平衡。随着蹬高后浮力减小,他对身体在下沉的感觉越重,于是更加拼命地向上蹬,我们看到他在水中惊恐地上下浮沉。而游泳运动员不仅熟悉水性,而且非常善用水性,他不会一直保持在平衡位上,而是在平衡位上下作最合理的微幅浮沉,换气,以便更快地游动。我们用图1画出溺水者与游泳者的头部在水面上波动的状态,并以此去说明理解经济均衡原理的意义。其实认不认识经济均衡的原理,跟人在水中是否熟悉那个力平衡的道理是一样的,它将决定经济是否能轻松稳定地发展,社会全体成员能否从中公平地获得最大的效用。图中直线AB是水平面,比喻经济均衡增长区的中轴;曲线AC描画溺者的浮沉;曲线AD,

10.jpg

是游泳者游动的轨迹。均衡原理的提出,并非要求实际的经济始终在刀刃般的均衡线AB上运行,而是给它一个运行的参照,以最利于经济吐故纳新的微幅波动中向前发展,就象游泳者在水面以AD状起伏,换气,快速游动一样。把握了经济均衡的原理后,按今天的生产力水,人们应生活得比今天的实际状态好很多很多。随着AI时代的到来,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人们担心会有很多人的工作被机器人取代而失业,这是不理解经济均衡原理的表现。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工作与休闲的时间分配,也必须调整到社会能获效用最大化的新结构为均衡,使社会生活更加丰富、更加轻松,同时也使人人有工可做。到那时,如果还用996这类不均衡的工时制来操作,可能降到924都还有很多人失业。如果人类始终不认识、不接受甚至硬要背离均衡的原理,就必然会象不熟水性的溺者一样,经济将如偏离均衡的AC曲线那样不停波动下去,经济发展的动力毫无意义被大量消耗,人们生活在疯狂与痛苦、和平与战争的反复循环中。这,就是认识经济均衡原理的重大意义。

 

问:如何准确定义经济均衡的原理?

答:我把经济均衡的原理定义为:社会需求和供给的总量与结构,决定于获取各种效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受其约束,并随之提高而向高端发展;当社会从中所获总效用,达到当前社会劳动生产率所决定的最大值时,经济才是均衡的,否则就是失衡的;失衡及其导致经济波动的程度,取决于所获总效用偏离最大值的程度。这是一个适合人类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最一般的原理,涵盖经济所有层次总量与结构的均衡,在不同层次中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和内容,但它们是一个内在联系的整体

 

问:能用一些实例说明这一原理的重要性吗?

答:马云曾带着资金前往非洲,去帮助他想象中苦难深重的黑人兄弟,结果他在非洲看到的,是那里没有一个穷人吃不起饭、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的国家,人们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我说此事,并非认为非洲人已认识了经济均衡的原理,实现了效用最大化,也不认为他们的饮食、医疗、学习等生活都达到很高的水准。我想说的是,即使生产力还较落后,只要经济接近于均衡,效用趋近最大化,民众都能工作生活得很轻松,充满幸福感。另一个不同的例子是,北欧五国麦、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是真正的富国,北欧地区的人均GDP也毫无悬念地位居世界第一。北欧五国的幸福指数已多年位于世界前十,说明无论穷国或富国,经济向社会所获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态趋近,人民都能生活在满满的幸福中。

北欧各国除有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保障下发达的生产力,民主法制体制下较为公平收入分配和平等的社会价值观外,还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令国民一生都能享受充分的国家福利,所有这些都是经济趋向均衡的重要条件。反观我们中国,也算得上一个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但其实力远远没有用在社会所获效用的最大化上,大量的劳力和资源,被反反复复毫无意义地用在过剩的“锤子镰刀”、机器、厂房、钢铁、水泥等等生产资料的生产上,用在14亿人可能都住不完的空置房上,用在一座座鬼城和一幢幢烂尾楼上一个有如此巨大生产能力的国家,如果经济均衡,这些生产力都最大化用来满足人民的生活上,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人无家可归?怎么可能不生活得幸福美满,工作得轻松愉快呢?在远离效用最大化的非均衡经济下,发达的生产力不仅没有给人民带来幸福,反而陷入深深的苦难中。

  

 

问:中国改革开放期曾经有过的畸形的繁华现已不在,是否就是背离此均衡原理所至?

答:经济均衡的原理,就是要告诉人类,只有追求并实现全社会所获效用的最大化,层层的经济结构才是均衡的,经济才可能实现均衡平稳的发展;经济均衡的原理就是要告诉人类,社会能生产出那样多的房子,就应该人人有房子住,且完全能做到人人有房子住,而不会一方面出现那样多空置房和鬼城,另方面又有那样多的人露宿街头;经济均衡的原理就是要告诉人类,怎样才能使经济不会那样非均衡地高速增长,去生产出大量过剩而毫无用处的生产资料,否则必然带来经济停滞的阵痛。而实现经济均衡的出路,就是通过公平的收入分配,使全体社会成员所获效用都趋于最大化。就是根据这一原理,整整二十年前我在《劳动价值、边际效用与经济均衡》一书中,就对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提出过警告,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虽然还会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但迟早也会结束的。在经经济高速增长前期,经济结构适当偏向于生产资料积累和资本积累,也是合理的。但在它接近均衡增长的过程中,必须控制好经济增长的速度。注意不断地调整两部类的结构,使之逐渐趋向于均衡,使经济真正能与均衡增长相衔接而不是相碰撞。这也是最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的纵向结构是一一对应,密切相关的。我曾将此书寄给温家宝,就是希望他明白速度对均衡与否的重大意义。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以极高速度流入城市,配合着外资的高速引进和本土资本的超高速积累所形成的经济高速增长,与失业率降到某个低点,被劳动人口自然增长所约束只能均衡慢速的经济增长之间,它们所对应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有着非常非常巨大的差别,在最后冲突时,高速增长中所形成的结构必然崩坏,显出大规模的产能过剩,因此必须控制好经济增速。当然,没有人会重视我的劝告,直至今天还是如此,才有了2008年的4万亿投资和今天经济的下滑。

 

 

预告: 

 

经济四大层次结构的均衡(上)

—-经济学重大议题的问与答之四

 

经济四大层次结构的均衡(下)

—-经济学重大议题的问与答之五

 

马克思无意中推倒自已的理论基石—-剩余价值论

—-经济学重大议题的问与答之六

 

非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经济学重大议题的问与答之七


浏览(7539)
thumb_up(3)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