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花

注册日期:2021-05-16
访问总量:102387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访台湾的胡适纪念馆


发表时间:+-


这次在台湾停留期间,受朋友之托,拜访了两个地方。胡适纪念馆,和傅钟。


胡适纪念馆,位于台湾的中央研究院。在密集的高楼林立中,独留一块绿地,保持了胡先生的故居。在故居的延伸下,有了纪念馆。



有点曲径通幽,庭院深深的感觉。小路上的地砖应该是有心错落而致。



尚未进门,就看见先生在朝你笑意盎然打招呼。



对先生的评价。



展厅不大,概括了先生的各方面。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说实话”。




隔壁的展厅应该是先生精神的延伸了。



那天正好有学校组织孩子们参观,时代的印记还在,口罩掩面。

 


这应该是先生用过的物件。



出了这个门向右走,就是先生的故居。



这是故居的后院长廊。从太阳房进入。



从这里开始就不能拍照了。偷偷也不行,有两个人紧随其后。




故居面积不大。太阳房右转进入客厅,客厅当年应该接待了不少要人,有很多沙发和椅子,像个会议室。再进去就是两间卧室了,卧房分别有睡床。特别吃惊的是,床的尺寸非常小,估计过去年代人的个子都不高。这和参观美国前总统胡佛的故居印象重合。那次就感觉房子和家具都是小一号的,和照片上的高大形象严重不符。


出了故居就正好是纪念馆的入口,完成一个U型环绕,离开。


本来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拜访一下在研究院工作的学长,但是时间太紧,心里说了声“抱歉”,就狠心朝前走了。


很容易就打听到了先生墓地的方向。


路过这幢有些历史的楼房,窗式空调挂在外面,走近发现真就是历史研究所。




先生的墓地,就在研究院的对过,穿过僻静的马路,一眼就看见了标记。刚下过一场雨,天色青树木绿,郁郁葱葱,仿佛透出黛色。不敢惊扰了先生,不再打听,只管跟着感觉慢慢走。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就是先生的雕像了。心头一紧,赶紧替友人三鞠躬敬拜。




再转弯,走几步,来到先生墓裘。庄严肃穆,不禁使我放缓脚步,轻抬轻放。




正对着先生,虔诚地三鞠躬,嘴里喃喃有词地交代说,这是远在天边的某友人的心意,请先生收下。完后,想了想,又鞠了三躬,这回是自己的心意,是看完纪念馆之后对先生新增的敬意。


其实,从学术角度看,胡适并没有什么巨著留下,红楼梦研究算半个成果,水经注算半个成果。可是,他对中华文化灵魂的传承和塑造的贡献,目前没有人能够匹敌。华人文化发展并不顺利,或者说不幸,常常是看似要走出困境,突然,又遇阻碍,产生回旋曲折。五四运动后是那样,二战结束后又是那样,现在,亦是那样。


山上人烟稀少,逗留期间只看见工人在清扫枯叶。知道先生没被冷落,甚是欣慰。


附近有一纪念亭。对过是供人休闲的廊椅。



临下山了,转身正要离开,看见山脚下的中央研究院。瞬间,明白了先生日日夜夜在守候着什么了。



坐Uber离开的时候,司机看我一个劲儿抓挠刚被雨后的蚊子叮咬的大红包,问我为何来此地。我说瞻仰胡适先生墓地,司机又问,为什么?


我说,“咱是文化人儿”!





浏览(12345)
thumb_up(61)
评论(101)
  • 当前共有101条评论
  • 人参花 回复 席琳

    “常在河边走,总也不湿鞋,既兼济天下,又独善其身”,说的太好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席琳 回复 人参花

    是,常在河边走,总也不湿鞋,既兼济天下,又独善其身,收放自如,知行如一,古今完人。

    屏蔽 举报回复
  • 人参花 回复 席琳

    他本人看起来很君子。

    屏蔽 举报回复
  • 人参花 回复 木秀于林

    “遗言是留给煤气工人的:谢谢你,打扰了,给您添了麻烦,之后溘然长逝、撒手人寰,从容赴死,据工人回忆说,死时面带微笑和歉疚”。

    特别感动,一位巨人,就这样走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席琳

    胡适的字写得很优雅,看起来非常舒服。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秀于林

    自杀是在他吞煤气后两个多小时才被发现的,若无人发现,保不住静静地离开人世更好,更符合他的心愿。

    发现他自杀的是一个煤气管道维修工,在煤气管道监测中心发现煤气长时间漏气,以为是某处管道破裂,随逐段检修,到川瑞康城家时,房门紧锁,工人破门而入才打救助电话,救护车到时,人已经不行了……他最后的不是遗言的遗言是留给煤气工人的:谢谢你,打扰了,给您添了麻烦,之后溘然长逝、撒手人寰,从容赴死,据工人回忆说,死时面带微笑和歉疚,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秀于林

    其实不然,日本人的生死观和美学意识与中国人完全不同。

    川瑞康成是吞煤气自杀的,显然是获得诺奖后的世俗生活使他厌倦,违背了他飘然孤傲的本性,这是他能写出震撼人心、刚烈和温柔并济的唯美、纯粹的语言美的文字的原因。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秀于林


    川端康成69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此一群群记者和访客来家中拜访,家里被层层包围。他自身非常矛盾。一方面光宗耀祖,一方面又讨厌这种生活。

    他不是为别人活着,他说:荣誉和地位是一个障碍,我希望在所有荣誉中摆脱出来获得自由。

    4年后自杀,获得了他心中的解脱和自由。

    按中国人的说法,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屏蔽 举报回复
  • 阿妞不牛 回复 吴敬中

    【当年红教肆虐,抢劫致富,蛊惑众生,一时迷惑了很多人。一流见识者如胡适,仅从红教教义上就看出不妥。二流见识者如罗曼罗兰徐志摩,去革命圣地苏联实际考察了一圈,得出来红教不可持久不可信的结论。三流见识者如张爱玲,被迷惑,投效红教,革命成功后才发现驴唇不对马嘴,迅速逃离。其他不入流见识者,要么夹皮沟尸骨被吃掉,入土为安都做不到,要么钱学森郭沫若,老婆出轨儿子横死,依然初心不改助纣为虐。对比这些人,就会知道胡适先生有多智慧。智慧不是学识,学识可以学,智慧只能悟。大智者,胡适是也。】

    说得好!转帖到俺那篇“说他们傻是温情”文里去。

    可是胡适就教化不了他那个傻儿子,硬要留在大陆批判老爸,却被共产党斗死。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秀于林

    他对人性的丑恶与无情,人心的孤独与绝望理解得十分透彻。他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名著,这些名著奠定了其作为日本文学最高峰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人,他在获奖演讲中向世界介绍了日本人的生死观和美学意识。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