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剩余价值理论】的谬误
详解【剩余价值理论】的谬误
特有理
2023-12-10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阶级斗争及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石。因为从剩余价值所引导出的剥削概念,资本家被赋予了压榨无产阶级的原罪。并由此向社会注入了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思维。在此基础之上,消灭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革命就拥有了“合理”的理论基础。共产主义梦想也就顺势而出。
现在,很多人在抛弃剩余价值理论之后,却走到了反向的谬误。他们天真地认为,既然共产主义实践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既然剩余价值理论毫无价值,那就说明资本主义是顺应人性的,因此也是正确的、合理的、符合自然规律的。但是,否定一个论据并不等同于否定最终的结论。否定剩余价值理论也不等于肯定资本主义。而且,只有看到剩余价值理论的本质性错误,才能从本质出发找到资本主义的真正弊端。
首先,剩余价值理论只是针对资本在劳动生产层面所起的作用。而且即使在劳动生产层面,剩余价值也是一种完全脱离具体实际,仅凭想象而得出的莫须有结论。就像之前文章提到的,剩余价值理论想当然地认为,劳动企业所得利润完全出自工人的劳动,资本家的收入其实是从工人创造的价值中克扣出来的。被资本家克扣的部分就叫所谓的“剩余价值”。而这种简单化的想当然式思维,恰好契合了人类社会底层群众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水平,因此才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并推动了众多落后国家在错误方向上的暴力“共产”革命。但是从现代的思维水平来观察劳动生产以及资本的运作,就会发现商品的价值组成并不是完全由生产劳动所构建的。
其中一个关键的概念,就是产品与商品的差别。生活中,大众基本都不会刻意区分或思考产品与商品的本质区别。也很容易接受买到的商品就是工人的劳动产品这种说辞。但是,把产品变成可以出售的商品,至少要有销售渠道,有包装、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的配合。这些方面的投入和付出已经与生产劳动没有交集。把产品变成商品的过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价值叠加过程。而且,更深入观察,产品的售后服务同样是商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谁都能理解,包退包换包维护的商品价值必定高于那种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的商品价值,哪怕都是同样功能的产品。可以明确看出,商售环节的价值组成已经与生产劳动环节无关。那么,如果把商品销售的价值完全归属于劳动生产就是明显错误的。也许有人会狡辩说,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劳动是广义的概念,其中包括了从产品到商品再到售后服务的劳动。且不说这剩余价值到底是从那个具体环节产生的,抑或每个环节的劳动都可以说被资本家克扣了一部分剩余价值;若没有一个完整的经营管理体系,以及维持体系运转的资源投入,劳动者能凭空制造出产品并销售到市场上吗?
这就涉及到最核心的概念,资本家的投入及劳动。风险的概念就不在这里做文章了,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逻辑关系,以后赶到点上了再谈。这里重点阐述资本家的劳动和投入。不容否认,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必然需要相关资源以及经营管理的投入贯穿始终才能完成。一个生产企业需要有企业建设规划,生产场地、生产设备、生产能源、以及生产物料、资金运筹等诸多方面的投入才有可能启动。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标准的建立和保证,产品质量的检测和监督,劳工关系的协调和维护,企业文化的建设与提升,这些都是赋予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而这些都是因企业所有者的投入所产生的。那么,资本家从这些投入上赚取利润也就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并且,资本家的这些投入远比任何一个劳动工人的贡献大。因此,自然赋予资本家的收入模型就必然比单纯的生产劳动者具有更大的收益空间。这种巨大的收益差距并不是因为所谓的剩余价值,而是源于资本家对企业的投入和贡献。
看清资本家的收入来源我们应该能够意识到,自然界存在着一种对等的回报机制。也就是资源的投入与回报,在整体角度是必然成正比的。劳动力是一种资源,资金、经营、管理、乃至风险的承担更是产生回报的资源。那么很明显,用一种资源的投入来囊括其它所有资源投入所产生的价值,这种思维及理论就是一种无稽之谈。
既然剩余价值理论是错的,为什么还说资本主义制度需要改变呢?其核心就是看除了生产劳动的层面,整个社会中个人的权益是否被资本体系严重侵害了。
这就是本人下一篇要抨击的金融资本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