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i

注册日期:2008-09-23
访问总量:567586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发表时间:+-

这是古早的片子了。当时看时,似乎没有多大的感触。虽然当时的实际生活和片子的生活有点距离,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关注点在于里面人物的情节,和语言。

那时我曾到天津出差,去拜访一个家在本地的朋友。一个小院,住着八户人家。不是北京四合院的形式,而是两排房,门对门。院子小的还没有我们现在的客厅大,站在这一边,一个起跳,就蹦到了对门。街面的墙上,全都贴着八寸盘大的煤饼。只因这一瞥,可能就是我没嫁到天津的潜原因吧。

《贫嘴》里的住房,是现在的人根本无法直视的。一间半的房子(大概一间12平米左右),住着六个成年人,三男三女(大民,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和一个母亲),再嫁进来一个,后来,又嫁进来一个。。。。。。。然后,再生了一个-----人均两平米住房。每个人都安之若素,坦然接受。即使抱怨也那么轻微,过水无痕。让人难以思议的是,嫁进来的两个姑娘,一个水灵,一个时尚,连个磕巴都没打,就走进家门。现在别说城市姑娘,就是偏远山区的女孩,也不会就这么嫁人的。过去的人们,穷,但简单的让人哭。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影里的情节几乎不铺垫,不夸张,自自然然地发生着,将现实如此密集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那是物质如此匮乏的年代,即使全家都工作,也就温饱。毛巾厂的工人,全家内衣都是工厂废毛巾做的。夜班费的六毛和八毛之差,也会让大民念叨半宿。为给妻子下奶,大民买只甲鱼,被大妹抢白了半天。三弟有了媳妇,却没地方住,半夜坐在海河大桥的支梁上发愁,被巡逻的民兵发现,咋咋呼呼的以坏份子的身份把他架起来。大民找到他们,巡逻队的头头小声对大民说:他要自杀呀。人情味浓浓的。

很多情节都还记得,但再次看时,却泪流不止。就和李健唱的那首歌《父亲的散文诗》一样:我明天去和邻居借点钱,孩子哭了一整天,想吃饼干。。。。。1984年。

过去的贫穷,让人震惊;人们的善良,让人感动;生活的温馨和温暖,让人渴望。

现在,物质丰裕了,人也复杂了,丰衣足食了,却越来越不满,戾气越来越重了,幸福感并不高。

当人们没有比较时,大家都彼此彼此,就没什么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

我们不要回到那贫瘠的年月,但我们也不要被资本家制造的“虚假需要”蛊惑,去追求奢靡的生活。去互相攀比,比住房,比收入,比职位,比子女。。。。。。。怎么可能处处比别人高,自己和自己较劲,好日子不好好过。

有时就想,张大民一家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会是什么样子。

 


浏览(1879)
thumb_up(4)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