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哲学家学会

注册日期:2015-01-10
访问总量:101327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悟性认识”的本质-“无中生有”


发表时间:+-

悟性认识的本质-“无中生有

哲学史上关于认识论的研究,起于英国哲学家洛克,起源于他的心灵白板说。英国哲学家的三杰,还有休谟和伯克利,一般在哲学家归类中属于经验主义一派。经验主义者根据自己的直观,感觉来判断认识事物,如许多常人一样,都是通过经验而学习。与经验主义认识渠道不同的另一派,被称为理性唯理主义者。他们认为感官经验是不可靠的,正确的认识来源应该是通过理性分析或逻辑道路来达到。理性派的代表以德国哲学家为代表,特别是康德提出的范畴推导,二率悖反等论述为代表。这样,直观感觉,逻辑理性,就成为哲学认识论中两个不同阶段的认识方法。特别是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如在物理学,数学等领域,足以证明,二种认识都不可缺少。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否包括了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呢?有没有其他方式的认知活动,哲学认识论在历史上没有包括呢?范例体系对传统的哲学认识论提出了挑战,提出了悟性认识的方法。


虽然朴素的悟性认识,在东方的思想和宗教中早已被提出,但范例提出的悟性认识与朴素的悟性认识最大的区别在于二点。一,范例悟性基于逻辑完备的考察和穷尽之后。二,范例悟性的核心是,无中生有。第一点很清楚,我重点解释第二点。


在日常生活中,无中生有,是一个贬义词。多是指责造谣,撒谎,无事生非之类的言行。严格地说,范例悟性所指的无中生有,并非我们通常所说的无中生有的无。这是因为,我们常用的,其实是的属性。既,第一性是,第二性才是,无从属于有。在巴门尼德的《论自然》诗中和黑格尔的《逻辑学》开端,都讲的十分清楚。范例悟性的特征表述,只是用来代表绝对,完全是为了方便理解,借代而已。因为我已经说过,绝对是超越语言的,不可描述,不可指代的。


再让我们想想平常的无中生有的例子。一个从来守规矩的人,突然变成罪犯。一个学习成绩普普通通的人,突然完成了一件天才的发明创造,等等。其实,任何一个系列的事件,其逻辑开端,都必然是无中生有。你的明天的新想法,新主意,新念头等等,都是在你头脑中出现的无中生有。需要说明的是,无中生有,必须,也只能一次性地,出现一次。一旦事件发生了,逻辑一旦展开,就不可能再有无中生有的情形出现。


这样看来,宇宙的来源是大爆炸。物质的出现是无中生有,就容易理解了不过,用范例的语言,叫做,物质产生于绝对之绝对,既大绝对;而精神产生于小绝对。你将二者都理解为无中生有也可以,距离真理足够近了。



浏览(6151)
thumb_up(3)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