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的博客

注册日期:2012-12-08
访问总量:62874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一个牧者的灿烂笑容


发表时间:+-

一个牧者的灿烂笑容

 

杨牧师的灿烂笑容.jpg

 

 

九月三十日周六,在阿灵顿华人教会ACC杨启诚牧师的追思礼拜上,他的女儿在追思会即将结束时感谢所有追思礼拜的参加者时说到,.他的生命感动了许多的生命,而被感动的生命的信主又感动了他...”。因此他的笑容无比的灿烂。

听到这句话时我的眼中已经满含泪水,我就是被他的生命感动而决志信主的。记得那是1996年的一个春日,在Peter 王家的一次布道会上,当时的杨启诚教授以自己的经历,讲述一个科学工作者该如何信主。那次讲道后的呼召中,我被感动了决志信主。我看见了杨教授满心欢喜的样子,笑得那么灿烂。怎么比我还高兴?原来每当这种时候,就是见证主的时候。看到的不仅仅是耕耘的成果,更是见证了主的大能。

一个人的信主真的不是什么都搞懂了,没有问题了才信的。往往是被感动了,被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而敞开心扉的。因为这个人是满有耶稣基督的身量和形象。

杨教授从一个非基督徒到一个慕道友,进而信主,成了信徒,门徒,长老,执事,牧师,传道人,主任牧师。他的一生就像他自己说的,我就像一头驴子驮满了砖头在前行。尤其是,在70岁后神又给了他重任,当ACC的代理主任牧师。很多人问他是否责任太重身体能行?他说,小驴子能驮多少块砖,主是最清楚的。让我驮我就驮。

从他的人生经历,我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呀?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大批的中国学生学者来到美国 --- 一个以基督教立国的国家学习工作连同他们的家属,总共有几百万人之多,无形中那个时代带人信主的大使命中就有了一个特定的人群 --- 中国的学生学者。

他们在学习工作之余,不免要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能在仅有200多年的时间,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其原因是什么?我相信,这个问题是当时每一个来美国的中国学生学者都会想到的。还有,我相信,当时每一个来美国的中国学生学者都来过教会,都接触过基督徒,读过圣经。只不过,有些人来了,过来一段时间就不再来了,有些人来了就没有再离开过。怎样才能让人来了以后就留下呢?这是每一个传道人都会思考的问题。

杨教授肯定思考过这个问题!在这方面很有经验,他常年带领UTA的学生团契,引导了很多人信主。因此达拉斯第一浸信会华人团契的发起人Peter王就经常邀请杨教授来我们这里讲道。

我是1995年以J-1身份来到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TSW 做访问学者。

刚来美国的时侯,对于信仰问题我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去思考,每个周日我都在听讲道,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月的四个周日跑了三四个教会听各种各样的牧师讲道。我倒要看看他们能讲些什么?而有哪些东西能让我信服。

坦率地讲,有的牧师很高傲,对科学不屑一顾的态度让我反感,例如有个牧师以居高临下傲慢的语气讲话,似乎自己就是神的化身。在他眼里里,从事科学工作的,头脑固执,认死理 -- 你不证明给我看,我就不信。听听这种牧师怎么说的,科学是什么?搞科学的人不是讲究发现吗? 发现— Discover ,不就是揭开一个盖子吗?你揭开了盖子就发现了。科学就这么简单。听到这种高论,很让人失望,这种牧师以为科学就是揭开一个盖子那么容易的事喽?那么即使名气再大,我也觉得他是不懂科学的,甚至是反科学的。

而杨教授则不同,他以自己信主的心路历程,现身说法,如何一步步走进主,接受主的。有的牧师一上来就讲,要先求他的国,他的义,你所需要的神都会加给你。什么是他的国,他的义我都不知道,让我怎么先求他的国呢?杨教授讲了他在接受主之前的一些困惑,突然发现他讲的一些困惑也正是我的困惑。

从学生到教授,一生都在从事科研与教学事业,他的经历,拉近我和他之间的距离。首先要做朋友,而不是把自己当成神的态度。

他讲到,科学是有限的,更不是万能。在科学上通过做实验来取得证据,来证明神的存在是不可取的。不可能事事等你都弄明白了在信,那你就永远都不会信,只要有感动,那就是神在做功,就是信的开始…. 我不知是怎么着,同样的话在他说来,我就能听进去,我真的被感动了….

以上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传道人带领非信徒成为基督徒的故事,还反映了时代造就了一大批有科学背景的人成为了传道人。 

杨教授和我们团契.jpg


我们达拉斯第一浸信会华人团契的成长得到DFW地区很多的华人教会的帮助,帮助最大最多的就来自ACC 。杨启诚,夏沛,王一民和高伟雄四位属灵长者,每个月轮流来给我们讲道。高伟雄至今还继续来讲。而杨启诚,夏沛,王一民,他们和Peter王一样都成为了牧师。这也成了20世纪末新世纪初中国学人信仰基督的时代特点。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为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派遣最多的留学人员就是学科的,因此,有科学背景的人才演变成牧者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一晃 26-27 年过去了,可以说是一个时代吧。

尽管,杨牧师,Peter王牧师已经回到主的天家,在人世间的大使命还在继续。相信将来有一天我们会在天家再次相遇。

他的生命感动了许多的生命,而被感动的生命的信主又感动了他。因此他的笑容无比的灿烂。”这句话再次回荡在我的耳边。我仿佛又看到了杨牧师灿烂的笑容。

 

 

 


浏览(7011)
thumb_up(5)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白熊的博客

    我提出的这个假设:“我相信,当时每一个来美国的中国学生学者都来过教会,都接触过基督徒,读过圣经。只不过,有些人来了,过来一段时间就不再来了,有些人来了就没有再离开过。”不同意的可以反驳,给你的看法,欢迎讨论!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