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三体》
再读《三体》 8/25/2023 |
《三体》是很多年前看过的一本科幻小说,当时觉得是本看得很过瘾的科幻,可后来还是把里面的情节一点一点地还给作者了。年初的时候,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上演,而且好评如潮。犹豫了半天,还是拿不定主意是看还是不看,因为看从小说搬上屏幕的作品,后悔的时候居多。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四大名著之一,八十年代被搬上了屏幕,那时不知深浅,好奇心又重,不由分说就看了,悔之晚矣。鲁迅对《红楼梦》有一段精彩的评论,说那本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不同读者的脑子里有不同的宝黛钗。但凡仔细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觉得屏幕上的宝黛钗不是他们心里的那几位。“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管这句话是谁说的,说得真对。
不过用名著改编的戏曲往往没有这种让人后悔的效果。也许是因为戏曲用得是夸张的手法,剧中人物的造型、言谈举止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相去甚远,不像电影、电视剧会硬生生地把个大活人摆在你面前,告诉你那就是书里的那个人。所以看越剧《红楼梦》,京剧《群英会》就没有这种感觉。尽管马连良的诸葛亮总是一副诡计多端,老奸巨猾的样子,和书中的人物有点连不上,可听戏的时候倒也不觉得违和,欣赏的是他的嗓子和做功。
后来学乖了,凡是有名著,特别是是自己很喜欢的作品,被搬上屏幕,轻易不看。比如用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从来不看。一想到洪七公那招威力无比的“亢龙有悔”被各种特技演绎得飞沙走石的场景,心里就老大的不乐意,还是不看为好,眼不见为净。
当然也有反过来的时候。前些时候看到一则广告,说汤姆·汉克斯(Tom Hanks)主演了一部叫《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的电影。当时我手边就有这本书,还没来得及翻开,权衡了一下,还是先把小说看了一遍。据说瑞典人把这部电影演成了喜剧,而美国人则演成了正剧。看了小说,觉得不管怎么演,由谁来演,都很难还原书中塑造的那个倔老头子的形象。善良、正直、认真、能干、刻板、固执、不通情理、不解风情、枯燥无趣,……。不容易。也许有机会还是可以看看瑞典人的电影,文化同根,也许会更好些。
面对好评如潮的电视剧《三体》,犹豫再三,还是先把《三体》小说又看了一遍。
一个对现实社会彻底失望了的天文物理学家叶文洁偶然碰上了一个能招来外星人的机会,于是她幻想借用外星先进文明来解救地球上这个走向末路的人类文明。故事从此展开,最终走向鱼死网破,两败俱伤的结局。故事写得极为精彩,洋洋百万言,拿起来就放不下。
书中有个细节很有意思,为了阻止地球文明的科技发展,三体文明(一个更先进的外星文明)做了几个叫“智子”的武器。就是利用质子的高维特性,将其降维展开,把一个在三维空间中几乎没有体积和重量的基本粒子展开成一个巨大的可加工的气泡,然后用光刻技术对其编码,输入智能,调试好了后再升维还原,最后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发到地球上来。在“智子”眼中,地球上的芸芸众生不过是一堆挤在一起蠕动的虫子。《三体》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新词:降维打击,现在常被人使用。
看着看着,冒出来一个奇怪的想法:那位天体物理学家如果是个虔诚的教徒,佛教徒、基督教徒或犹太教徒,她心中就会有一个无所不能的神或一部至高无上的法,因此她就不会绝望,也许就不会按下那个按钮,当然也就不会不自量力地去扮演上帝的角色,找来个神子传播福音,用自己的死亡来赎地球人的罪了。她不是上帝,当然也不能控制三体文明,随后三体文明灭亡了,地球文明也随之湮灭了。
看书时能胡思乱想是一种乐趣,谁也没把叶文洁和上帝联系起来,但确实有点联系。是不是,不是吗?
没忍住,后来还是看了这部电视剧,不过这回没后悔,觉得改编得相当不错,几个主要演员都有出彩的表演。三十集的电视剧只演了《三体》的第一部,对后面的续集很期待,不知谁能出演逻辑这个复杂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