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

注册日期:2016-07-29
访问总量:763040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今日七七 勿忘中华耻 缅怀抗日先辈/乌克兰女作家,永远的女战士


发表时间:+-

逸草:昨日看到一视频,其主题是关于这样一张照片:

本博用微信截屏得来

070701.jpg

视频里附有解说。从网上查到下文,有更详细的讲解:

这张照片现存于澳大利亚太平洋战争纪念馆。

日本武士刀下,这位将被残忍被斩首的白人,叫做伦纳德·西弗莱特(Leonard Siffleet),1916年出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冈尼达,此时身份为太平洋战场上澳大利亚军团的一名通讯兵。...

ZT 全文 https://www.sohu.com/a/577138950_121296870

 日本战败投降后,对日军下手最狠的,当属澳大利亚了  2022-08-16 09:26

历来,大家可能会觉得,最悲剧的日本战俘,当属被苏联拉去西伯利亚挖矿的那批了。

其实,虽然苏联人对日本战俘下手确实挺狠,但好歹,也有多一半的人活了下来并成功返回了老家。甚至,还有个别日本兵被“改造”得很彻底,主动选择定居苏联,娶妻生子。

即便,他们中的一些,在日本老家,也有老婆。

比如,苏联/俄罗斯的一个著名的舞台剧《伊万和桑德科娃》,就是根据日本二战老兵蜂谷弥三郎的自传《为战争而哭泣的两个老婆》改编的。

日本漫画家笔下的日军战俘

要论被俘后,基本就是有去无回的,那非常有必要说说当年的“战胜国”之一,澳大利亚的操作了。

据后来陆续揭秘的资料显示,大部分被澳大利亚军队接管的日本战俘,在战后的当年就死掉了。他们的死因非常可疑,不排除屠杀和虐待致死的可能。

而且,除了迅速死掉的战俘,澳大利亚对上了军事法庭的战犯,更是毫不手软。

在澳大利亚主持的大小400多次审判中,但凡丙级战犯以上(包括丙级),通通判死刑,一共绞死了148名甲乙丙级日本战犯。

向澳大利亚军方投降的日本军官

而咱们中国遭遇了14年的侵略,才处死了110人。

要知道,在别的法庭,只有甲级战犯,才会被判死刑。而且,就算是甲级战犯,也有不少最终得以逍遥法外的。

比如,安倍晋三的姥爷,“昭和之妖”安信介。

安信介曾被认定为了甲级战犯,和东条英机等人一并关进了东京巢鸭监狱。

原本,安信介以为自己会跟东条英机这些甲级战犯一起送上绞架。

意外的是,到了1948年,随着东亚局势的变化,他又被美国人放了出来,继续“发挥余热”。

可能是为了“报答不杀之恩”,自那时起,安信介就一直铁了心地跟定美国,对这位“洋爸爸”百依百顺。

岸信介左手的黑衣童男就是安倍晋三


好了,咱们再回到澳大利亚。

当年,除了把丙级战法一并送去提前见了天照大神外,甚至,澳大利亚方面还曾一度坚持要求将日本天皇也定义为战犯,拉上军事法庭,判个绞刑。后来,在美国不断的安抚下,才心有不甘地最终作罢。

那么,跟日本相距甚远的澳大利亚,为何对日本人痛恨至此呢?

这就不得不先说说,下图这张照片。

这张照片现存于澳大利亚太平洋战争纪念馆。

日本武士刀下,这位将被残忍被斩首的白人,叫做伦纳德·西弗莱特(Leonard Siffleet),1916年出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冈尼达,此时身份为太平洋战场上澳大利亚军团的一名通讯兵。

1943年2月,西弗莱特在新几内亚岛上被日军俘虏,随同被俘的还有当地3名土著士兵。

新几内亚岛是澳大利亚的海上屏障,一旦被日军长期控制,澳大利亚就几乎说的说得上是在“裸奔”了


被俘后,4人都遭受到了严刑拷打。

然而,尽管酷刑轮番上阵,但日军仍旧无法在伦纳德·西弗莱特口中获得任何有价值的情报。

另外3名土著士兵也拒绝配合日军。

最终,10天后,日军不顾《日内瓦条约》战俘权益相关条款的限制,把伦纳德·西弗莱特和其他3名土著人拉到了新几内亚岛北部艾塔佩小镇的海滩上,对他们进行了公开斩首处决。

整个斩首的残忍过程被日军的随军记者拍下,用做了“皇军武功”的宣传材料——鼓舞士气的同时,更意在表达对白人,特别是一向优越感十足的昂撒人的刻意羞辱。

没成想,这张照片不但成为了战后日军虐俘的铁证,在当时,还更坚定了澳大利亚军民同仇敌忾的决心——必须和日本人死磕到底,让日本人为其付出成倍的代价,以为屈辱惨死的同胞报仇雪恨。

再加上1942-1943年间,日军对澳大利亚本土的实施和58次无差别轰炸,导致大量无辜平民的死伤,社会一片恐慌。

其中规模最大的那次发生在1942年2月19日的达尔文大轰炸,澳大利亚方面被炸死和重伤了七千余军民。

铺天盖地的连续轰炸,让全体澳大利亚人对日本的仇恨值陡然上升,誓言一定让日本人血战血还。

还有更早前,东南亚和太平洋诸岛上的那些被俘的英澳联军们的遭遇,也陆续传了出来——他们主动缴械投降后,并未获得战俘待遇,不是被虐待致死致残,就是遭到了活埋、斩首这样的屠杀。

幸存的英澳联军战俘,都折磨成这样了


这说的是,1941年12月,马来亚战役中,英澳联军经过两个星期的抵抗,英军白思华中将向日本大将山下泰文投降,约有13万士兵成为了战俘。在这13万战俘中,除了英军里的英国人和印度人,还有1.5万澳大利亚士兵,他们最终被日军折磨死了8000千人。

总之,各种亲身体验和照片、报道传递的信息,让澳大利亚人对日本的仇恨值,被直接引爆了。

这导致,在太平洋战场上,澳大利亚军团对日本人开始了疯狂报复——即便投降也要弄死你们。

伦纳德·西弗莱特被斩首四个月后,新几内亚战役开打(1943年6月~1944年7月)。

美军这边的指挥,就是后来的日本“太上皇”——麦克阿瑟


澳美联军(这时候的英澳联军变成美澳了),将20万日军困在了新几内亚岛上。

美军采用了“蛙跳战术”,专守外沿,把战场围困和剿灭的任务留分给了澳军。

在两军的配合下,日本完全丧失了此地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新几内亚岛屿上的日军补给被彻底断绝——日本补给船舰被击毁数次后不敢再来冒险;想投送补给的飞机,也全都被远远地击毁坠海,根本无法飞到新几内亚岛的上空。

而得到了美军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和给养的澳军,采用的战术就是“饿死、困死、不接受投降”的打法——碰到日军的据点,就用重炮轰平,如果是地下掩体,直接使用喷火兵进行焚烧。

在断绝了吃喝,弹药不足的情形下,再加上热带雨林的毒虫和瘴气,很多日本兵身上都长出了青苔,伤兵能够活活得烂死。

甚至,在一些阵地,日军竟然出现了吃队友尸体的疯狂举动。

进入1944年,日军军心开始动摇,曾经多次试图投降。

然后,他们被澳大利亚军队果断拒绝了。

杀红了眼的澳大利亚官兵,对日军展开了疯狂的进攻,所有重火力都疯狂地倾泻到日军的阵地....

直到后来外围的美军登岛,接受了日军的投降,盘点一下人口后发现,这时候的岛上存活下来的日军,已经只有1万来人了。

也就是说,原本20余万的日军,有至少19万人,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直接或间接地被澳军“打死”或者饿死了,伤亡率高达95%....

日本战败后,澳大利亚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去寻找杀害伦纳德·西弗莱特的刽子手。

后来证实,执行斩首任务的日军军人已经战死,其上级指挥官安野周夫少佐失踪(后来证实,他被苏联抓去西伯利亚做苦役了,1956年返回了日本)。

多方寻找无果后,澳方干脆抓了那个下达命令的长官:当时驻地的最高司令官,镰田道章中将,并最终于1947年10月18日将其送上了绞架。

至今,澳大利亚太平洋战争纪念馆内一楼大厅,日本军旗仍旧被投影在地上,专门供人踩踏(下图)。

虽然日本政府多次抗议,但澳方政府并没有撤走的意思。哪怕是2018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澳大利亚的时候,其中一站就是参观澳大利亚太平洋战争纪念馆。

最终,为了避免尴尬,安倍来了以后,直接去了二楼。

不过,令人迷惑的是,虽然日澳两国有着这番历史上的“血海深仇”,但大致上,并未影响到战后双方的合作关系。特别是最近这些年,两国在某些议题和领域的所谓“合作”,竟然还带着点狼狈为奸的感觉。这个大家都懂的,就不多说了。

2018年,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另外,还有一点很双标的是,正如开头说的那样,跟伦纳德·西弗莱特一同被斩首的澳大利亚军人,有3名澳洲土著士兵。

但至今,无论是澳大利亚太平洋战争纪念馆内的相关展厅,还是其他的文献资料上,这3位同样拒不招供,最终惨死于日本武士刀下的澳大利亚“烈士”,却连个详细的姓名和出生年月,都没能留下来。

======================

逸草:不难想象,日寇对我中华抗日前辈,也是残忍地屠杀。七七之际,让我们不忘中华被日寇侵略之耻,缅怀所有已故的中华和世界各国的抗日先辈。也缅怀全世界为反法西斯侵略而牺牲的英烈们,包括当今为抗击恶鹅侵略军而牺牲的乌克兰和各国的勇士们。

======================

刘洪军:乌克兰女作家,永远的女战士

Original刘洪军先生 刘洪军的公众号2023-07-05Posted on 江苏

ZT https://mp.weixin.qq.com/s/J_3-Ku9dvFyE2nxLdYcP5w

Image

6月27日,俄罗斯导弹袭击了乌克兰东部城市克拉马托尔斯克市中心的披萨店和购物区,造成至少八人丧生,其中包括三名儿童。而被誉为当代哥伦比亚最伟大作家的埃克托尔·阿瓦德·法西奥林塞当时也在遇袭餐厅用餐,幸运的是,他只受了点轻伤。


不过,陪同这个哥伦比亚记者和作家代表团的37岁的乌克兰本地作家维多利亚?阿梅里娜却因伤势过重在医院不幸去世。

7月2日,乌克兰笔会在其社交媒体上沉痛宣布:“我们怀着极大的悲痛通知大家,乌克兰作家维多利亚·阿梅里娜于7月1日在第聂伯罗的梅奇尼科夫医院去世。”

生前,维多利亚?阿梅里娜多次前往被收复的乌克兰领土,以笔为枪,记录侵略者的战争罪行。没想到,在她人生的终点,她用她的生命做了最后一次神圣的记录!这份记录将被乌克兰人作为证据保存起来,等待着清算侵略者的那天到来!

Image

维多利亚?阿梅里娜的诗歌、散文和随笔已被翻译成英语、德语、波兰语和其他语言。她2017年出版的小说《Dom’s Dream Kingdom》,入围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学之都奖和欧盟文学奖。

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以来,阿梅里娜一直致力于记录侵略者犯下的战争罪行,并倡导问责制。她还发掘了沃洛迪米尔·瓦库连科的日记。

瓦库连科是一位作家,战争开始时在伊兹姆市被俄罗斯士兵非法拘留并杀害,在牺牲前,他悄悄的将这本日记埋在他的花园里,那是对侵略者暴行的实时记录。

阿梅里娜不是这场战争中牺牲的第一位女作家。去年俄乌战争刚刚开始,素有“乌克兰国民女兵”之称的著名演员、作家琳娜·茨维拉便不幸牺牲在她保卫的家乡。

琳娜·茨维拉是五个孩子的母亲。这次开战后不久,她在自己的社交媒体留下最后一条信息“谁愿意帮忙捍卫基辅”,四天后被证实在基辅外围与俄军的激烈交战中壮烈殉国。

正是有了茨维拉她们的牺牲,基辅才能有今天的自由!

Image

这是一支神奇的军队,高达17%的战斗人员是女兵,这在人类战争史上,一定也是空前绝后!她们用鲜血浇灌自由之花,用勇气和意志震慑侵略者的凶悍残暴,在她们身后,乌克兰共和国的向日葵必将更加辉煌灿烂!

这是一场战争,在这样的火海中,乌克兰人的家园都被侵略者摧毁了,这一年中的战争是过去八年战争的延续!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但乌克兰人从未放弃抵抗,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乌克兰还在人间》!


幸运的是,琳娜·茨维拉给乌克兰的同胞留下了一首叫《带走一朵蓝黄花》的诗!经过战火的洗礼,等到和平到来的时候,这首诗一定会被千千万万人传诵,获得新的甚至是永恒的生命!

在田野里,在海滩上,在城市和村庄里,无数人在聆听:
我从军营走出,
带上一朵蓝黄花,
再见吧我要上前线!
也许一去不返回,
带上一朵蓝黄花,
蓝蓝的天那里有自由;
黄灿灿的向日葵是国花!
再见吧,我听见炮声,
也许一去不再回,
带上一朵蓝黄花………



浏览(1847)
thumb_up(65)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