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舟舟

注册日期:2008-08-27
访问总量:245563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中国数学与世界数学的区别


发表时间:+-

《数学学习23/30

  接着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一节讲的是三个科学家虽然他们都没有多少数学天赋,却对数学作出了具大贡献,并改变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如前所述,本系列是专门给学生家长的简易读物。相信不少父母特别是认为自家孩子缺少数学天赋的父母,  看完本节之后对孩子的认识一定会有所改变。同时,也可能对数学的看法有所改变,数学并不只是解决几个世界级的猜想,更重要的是,数学来源于生活。
  
这里,第一位要介绍的是英国的植物学家布朗(Robert Brown1773-1858),与许多科学家一样,布郎是一位牧师的儿子,他学过医,从事过博物工作。大概是闲来无事,他用显微镜观察了水对水中直径大约为0.0056毫米的花粉进行了追踪他发现了一种奇特的运动。起初他以为这种运动是源于花粉这类有生命的微粒,因而对玻璃片花冈石,甚至狮身人面像上的粉粒,百年前的花粉等等没有生命的粉粒进行了观察。这些不同类型的小微粒,在水中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运动。他发表了一篇题目很长的论文 "简要解释1827678月间显微镜观察植物花粉中的微粒及观察有机物和无机物中普遍存在的活跃分子",文中提出了有三个特性的著名的布朗运动:第一,微粒向某一方向或另一方向运动,有同样的可能性;第二,未来的运动不受过去运动的影响;第三,运动永不止息。

布朗运动在科学上冒了个泡,很快就消失了之后的半个多世纪几乎再无人问津。不争的事实是没有任何理论可以给布朗运动以合理的解释它挑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挑战了因果规律。而因果论正是19世纪科学研究的特色。布朗运动从本质上讲是随机的,任何非随机的理论都不能解释它但那时的科学家们还没有准备好如何研究随机事件。不过布朗运动慢慢地改变了人们思维的方法那就是科学研究不再只是寻求某种原因的必然结果而是尽量准确地得到多种结果的可能性。

 第二位要介绍的是英国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麦克斯韦十四岁时就开始发表数学论文由于水平有限错误百出他一生也没有发表过高水平的数学文章。但这并不影响他被喻为十九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 他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他怀疑权威,  他认为运用牛顿定律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知道物体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速度,这不适合研究有无数颗粒运动的气体(那时候还没发现分子他只是假设)。因此他对气体运动作了三条公理性的描述:1,有大量相距很远的小微粒互相作弹性碰撞;2,气体装在在巨大的容器之内,与周围的环境完全隔离;3,气体分子与容器壁之间的碰撞是弹性碰撞。他进一步将气体内某一分子特定时刻运动的速度,描述为在一定数值范围内的概率而不是固定的值从而将概率引进了广阔的物理学领域也改变了自牛顿之后,绝大多数科学研究方法是确定性的研究思路。

 另一位必须介绍的数学家是俄国的马尔可夫(Andrey Anreyevich Markova, 1856-1922)。据说马尔可夫也不聪明,他喜爱数学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数学好,而是因为他其它的功课比数学更糟。马尔可夫曾致力于研究概率论的中心极限定理和大数定律,没做出什么成绩。他留芳后世享誉世界,就是为 “马尔科可夫过程” 起了个名字。一般来说,数学家发现某个数学结果或定理,通常是在数学家死了之后,为了纪念他,  其他数学家以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马尔可夫则是例外,他爱标新立异也爱得瑟,他将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假想问题,也不知道那问题今后能派上什么用场,  在他还活𨂃乱跳的时候,便以自已的名字命名为马尔可夫过程,也叫马尔可夫链。(马尔可夫的这种性格值得有些写博客的老兄们学习。如果您行事低调谦虚谨慎不露锋芒,谁理睬你?)据说马尔可夫曾经试图用概率论来研究文学著作,将名著当作字母的随机排列,但没研究出什么结果。不过,今天的马尔可夫过程已被广泛地用于股票市场,期货巿场,生物科学,社会科学,数学中的交换理论等等。

马尔可夫过程究竞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指一连串的随机亊件,并且假定它们有三个基本特性:第一,这个过程是一系列的随机事件;第二,一旦知道现在的状态,就知道下一个状态发生的概率第三,下一状态的概率只受现在状态的影响,与历史状态和过程无关。换一句话来解释:如果将一个复杂的过程当作马尔可夫过程来讨讫论,就要将问题简化,认定它符合马尔可夫过程的三个特征。

布朗运动麦克斯韦公理以及马尔可夫过程三种现象对我们讨论概率论有什么关系呢数学学习中我们常常听到抽象提练归纳总结演译等等。这些词汇本身就很粗象这里介绍的三种现象就是经典的提练与抽象。 概率论起初探讨的问题只是简单的机会游戏。后续的发展则是关于髙度提练的布朗运动麦克斯韦公理马尔可夫过程等等。 在概率论飞速发展的今天回顾这些基本问题就不难理解人们对概率论的争议。 大千世界变化无常几种现象如何抽象得了呢,只是其九牛一毛而矣。  

概率论是发展中的学科还有许多领域等待着去开发应该少一些神化与美化,多一些质疑。类似于概率论许多学科包括科学,都被负予了太多的意义和责任,负予了太多的光环,承受了下不能承受之重。从而有些居心叵测的人与组织,也乘机给自己带上许多光环。真学问真科学是不需要形容词感叹词广告词的简单一点就是:  理论是什么?适合于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面对的实际问题又是什么? 理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行了。另外一点,在信息爆炸知识泛滥人物横行的今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提法应该摒弃。知识乃人造之物有何德性值得尊重呢?  尊重人才,其前提首先应该是尊重人。

扯远了。相对于数学的其它分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虽然新,但它是应用最多实用性最强的一门分支它将生活常识用数学公式表示出来,可以指导人们的生活会啟发和改变人们的思想。现行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基本上是为今后深入学习徽积分作准备,方向明确目标单一,

中国与美国的情况基本相似。微积分固然十分重要,但如果将导向微积分的数学学习适当调节,增加实用性强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训练,我们培养的人就会少一些书呆了,多一些识人性接地气,大道至简一叶知秋的正常人(待续 )


浏览(4823)
thumb_up(7)
评论(50)
  • 当前共有50条评论
  • 木秀于林

    何必大惊小怪?中国人自古、从来都是自己斗自己。现在依旧。

    屏蔽 举报回复
  • cosomo123

    屏蔽 举报回复
  • cosomo123


    彭小蒙文革后她改名“肖梦”。 按理,这种家庭不应当出女魔头。

    ================================

    彭小蒙的父亲彭炎时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是党内有名的文化人,其母阮波是著名作家,但他们对红卫兵的组织持保留态度。

    屏蔽 举报回复
  • cosomo123 回复 cosomo123


    彭小蒙做编辑。

    看样子这种女魔头没啥真才实学, 否则改革开放后应当上大学,出国读博士,和宋要武一样。

    =====================================

    曾担任“红旗战斗小组”领头人的彭小蒙如今年近七旬,在北京一家经济政策类杂志做编辑,用的是另外一个名字。记者打电话联系到她,问起50年前的这些事时,她似乎吓了一跳。不过,她表示自己记不得有这样的事。

    “我真的不知道是不是红旗,”她回答。“我不想多说。”陈书祥则坚持母亲的说法,这个版本也得到了一些官方文件的证实。“现在,我告诉你,他们这帮人都是这样,都是推来推去,”他声音有些哽咽地表示,“说‘我不在校,我不在会场,我不知道。’”“他们这些人都是50年以后一点认识都没有,”他说。


    屏蔽 举报回复
  • cosomo123 回复 木秀于林

    彭小蒙不但口才了得, 也反常残暴, 应当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女恶魔!欣赏这种人,和欣赏希特勒斯大林毛泽东同类。


    ========================

    当年的中学生, 很多都非常的佩服甚至崇拜彭小蒙, 天安门城楼上居然就可以张口即来的发表演说, 那是多好的口才啊, 拿现在的话来说, 真是一大批的"粉丝"了, 突然现在一想, 她是68届高中的, 现在应该是64或65岁, 没有嘛意外的话, 孙子或外孙是有了的, 也就是说她该是奶奶或姥姥了. 想象一下, 一日她带着孙(外孙)到公园去, 看到一群中学生半大孩子在欺侮捡破烂的河南民工, 她该怎么对孙子说呢? "这些小子算啥本事, 奶奶当年一铜头皮带打得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张承先满脸血花满地找牙(这句是现代语了)!!" 她敢这么说么? --转载者


     此后彭小蒙在打人斗人中一直亲自上手,表现抢眼。王友琴的《文革受难者》记载,北大附中初中一年级女学生万红,因为父亲是右派遭到男红卫兵殴打,奔进女厕所试图躲避。当时彭小蒙也在女厕所里。万红求彭小蒙,说“毛主席接见过你。你知道政策。请让他们别打我。”但彭小蒙把她从女厕所里拉了出来。万红被命令站在一个凳子上挨斗,被铜头皮带抽打,又有同学把凳子从她脚下抽走,使她重重摔在水泥地上,面青鼻肿。

    屏蔽 举报回复
  • cosomo123 回复 木秀于林

    哦,死了的是该死, 没死的继续残害他人?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秀于林

    讲话的是彭小蒙,和毛泽东对了几句话的也使她。北大附中红旗的宣传部长,据传是毛点名要他讲话的……

    我也认识,当时特佩服她,那嘴皮子,真的是舌似利剑口若悬河,不然也当不了宣传部长……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秀于林

    旧人无需知近况,新人不必问过往。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秀于林

    下船不提船上事,上船不问岸上人。

    中国人就是太贱了。天生贱骨头。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秀于林

    一篇不足三百字的新闻,掀起了“水门事件”历史风浪。造成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估计也是仅有的一次“成功的弹劾”。

    也让“自由新闻职业者”尝到了甜头儿……之后所有的“门”全部胡说八道。诸如通俄门、泄密门之类的捕风捉影、鬼话连篇……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