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粮食安全,不如关心自由贸易/必须关注成都被铲平的十万亩环城公园
相关文《管死农民/退林还耕背后/超全国税收4成用在哪/铁链女雕像/三观肮脏》
据说这漂亮的搞【铲平十万亩环城公园】的成都市委书记,是原上海市委常委。
=======================
与其关心粮食安全,不如关心自由贸易
ZT https://mp.weixin.qq.com/s/BX2Z5hbmVuC4RAviw8QZgw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漫天霾 Author 漫天雪798
文丨漫天雪
福建漳州市龙海区几个部门轰轰烈烈联合执法,整治耕地的“非粮化”,一些花农种植的70多亩水仙花被“暴力强毁”,以恢复粮食种植。
农民真的挺可怜的。谁都在说要关心农民,唯独就是不愿意让农民自己做主。口口声声说劳动最光荣,却就是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果实。
这事情让人愤怒的原因在于,一是把农民当傻子,把自己当上帝,总以为自己喝茶看报就比农民更懂得种田,总以为农民傻到不知道种什么对自己最有利。二是丝毫不讲执法的谦抑和信赖保护原则,就是退一万步说,这些花农占用了耕地,当初有没有合同约定?如果有,那应当执行合同。再说了,难道就不能等到水仙成熟了卖了,然后再恢复种粮,现在毁了就能增加粮食产量了?真的就等不及?古代还讲个“秋后问斩”呢!
一句整治耕地“非粮化”,就成了压倒一切的目标,把所有伦理的、法律的、经济的、个人权利的原则都抛之脑后了,说到底就是个任性。充分验证了哈耶克的那句名言:哪里有着一个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目标,哪里就没有正义和公理的容身之地。
一句执行上级规定,就能让自己免责?并不能。无条件地执行成文的法令,是荒谬的,那就是否定人的自由意志。所以你不能因为执行“上面的规定”,就可以让自己干什么坏事都变得心安理得。不论什么政策,执行的总是人,人是有理性的,是有价值判断的,不是输入什么就输出什么的计算机程序。
农民是文化程度低,但是他们并不傻。事实上,正是因为他们文化程度低,才没有受到错误的观念的污染,他们的行为更加符合私产伦理。不像那些戴着眼镜穿着西装或者制服的人,满脑子的规划思维和平等主义意识形态,总想指导别人如何生活,总想把一个人的钱装进另一个人口袋,美其名曰“文明”和“人道”。殊不知总是对别人如何决策和行动指手画脚,总想拿走别人的财产,才最野蛮、最没文化。
真是应了那句话:人生而无知,然而并不愚蠢,是教育让人变得愚蠢。
去年春天有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客商高价收购青储饲料,农民将小麦青苗割掉卖给商家,有关部门和各路媒体纷纷发声:“严禁毁麦”!这帮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把农民想得连账都不会算,要指导他们怎么使用自己的土地、如何处置他们的财产,并且把“粮食安全”这个大帽子扣到农民头上。
哪里来的什么“粮食安全”问题?有的只是每一个人的粮食安全。每一个人的“粮食安全”了,国家就粮食安全了;反过来,集体意义上的“粮食安全”了,每个人却不一定有粮食安全。总量和人均意义上安全了,可是那有什么意义?谁会看着总量和人均数生活?有人钟鸣鼎食,有人饥肠辘辘,这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
有些人,“关心三农”的口号喊得比谁都响,可是在他们眼中,农业、农民都是一个抽象的集合概念,从不关注每一个人的切切实实的利益,所以干的全是损害农民利益的勾当,农民多赚点钱就像是挖了他们家的祖坟。他们既不关心农民,也不关心粮食安全,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粮食安全。
所以这件事情其实很简单,你觉得粮食不安全了,你自己去种地就完了,凭什么要强迫农民种粮食,确保自己的粮食安全呢?你还不如说,农民就必须被锁死在土地上种粮,世世代代为了穿西装戴眼镜的人的粮食安全而劳动,那样虽然比较无耻,但至少无耻得比较坦率。
一块土地到底应该干什么呢?是应该种粮食,还是种水仙,或者是盖楼房呢?
取决于市场价格。
什么价格高,就应该干什么。
土地是稀缺资源,每一种资源都有许多竞争性的用途,用在这里就用不到那里。资源的使用,都是有机会成本的。上海外滩一块地,你去用它种水稻,就不能盖金茂大厦了,成本就高得不着调,一碗米饭要折合1万块,这是疯子才会干的事。同理,一块农村的土地,明明种水仙一亩可以收入3000块,种粮食收入只有1000块,那不种水仙就是傻子。
正是价格机制,让每个人发挥企业家才能,将稀缺资源配置到最能产生效益的领域之中。这才是资源的最佳配置,由此带来最大产出,提升所有人的物质福利水平。
如果全凭长官意志,说这块地就应该干什么,那就消灭了私产,消灭了价格,就无法进行成本利润的核算,最终就会制造巨大的经济混乱,导致经济产出直线降低,人人都吃不饱饭。
那你说,耕地都去种水仙了,吃饭怎么办?
用种水仙赚来的钱,换粮食。对于这些种水仙的花农来说,这就是吃饱饭的最佳办法。
就像瑞士人,生产手表是他们吃饱饭的最佳方式;美国中西部大平原的农场主,生产粮食就是他们获得手表的最佳方式。他们都生产自己最有比较优势的东西,由此产出几何式提升,通过交换,双方都有了更多的粮食和手表。
如果反过来,以确保粮食安全之名,让瑞士人在阿尔卑斯山种粮食,让美国人在大平原生产手表,那就是消灭比较优势,让不利的生产条件得到利用,而将有利的生产条件弃置一旁,那他们双方就既少了手表也少了粮食。
市场经济就是一个分工合作,各自发挥比较优势的经济体制。与自给自足相比,分工合作能够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我们都不是在为自己而生产,而是在为他人而生产,并用自己生产的东西,交换他人生产的东西,由此双方的物质福利都得到了增进。
你说那耕地变少了,粮食不就少了吗?
并不是。
不是土地面积越大,粮食产出就越高的。500年前的人类和现在的人类相比,用于种粮食的土地面积比现在要大得多,因为那时候人口要少得多,人均占用的耕地要大得多,没有那么多的城市用地和工业用地。
但是为什么那时候土地多,人口少,反而吃不饱饭;现在人口倍增,可利用的土地还少了,却吃得都有了肥胖症?
就是因为工业革命所推动的技术进步,让人类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用较少的土地就实现了较大的产出,养活了数倍于过去的人口,而且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所以增加粮食产量的办法,并不是保有更多的耕地,而是鼓励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前提是要有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前提是财产权有保障。总之就是要奉行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就是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的经济体制。哪里效益高,就往哪里跑。也就是自由贸易。
地球上的土地资源并不相同,两片肥沃程度不同的土地,本来产出就不同。那么在东北黑土地投资技术进步,与在甘肃花同样的钱搞技术进步,边际产出就完全不同。因此,甘肃人吃大米的办法,并不是在戈壁滩上种水稻,而是干其他自己擅长的事情赚来钱,然后从东北人手里买米,这样才最划算。
市场经济是不分国界的,从东北人手里买大米,跟从泰国人手里买大米,并没有什么区别,东北人也不会因为你跟他是同一个国籍而给你便宜一块钱的。因此这是一个全球化的交换合作网络,全球所有人都是自己的客户,同时也在为自己服务。
明明泰国的粮食更便宜,非要自己种地,就会降低总产出。在此基础上,为了让自己的粮食生产有利可图,就又得给补贴给扶持,并且对泰国粮食加征关税。这就阻断了自由贸易,人为制造出粮食短缺问题,并且和泰国的关系就好不了。
所以,担心什么粮食安全问题呢?这纯粹就是一个自由贸易的问题,市场经济的问题。市场经济从来不会发生大饥荒,奉行自由贸易,就不会有粮食安全问题。因此与其关心粮食安全,不如关心国内和国际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的基本要求就是财产权受保障,自由交换,可以进行价格计算。那现在,农民通过判断和选择,知道明明是种水仙更值钱,非要他把水仙毁了种粮食,那就违背了自由贸易的原则。结果就是,他更没有粮食吃。
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但是有些人的思维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原始时代。自己思维陈旧也就罢了,问题是他们还总把农民当傻子,把自己当上帝,耀武扬威地要指导农民怎么利用土地,破坏自由贸易的进程,也不知道是谁给他们的勇气?
=======================
三个理由,每个人都必须关注成都被铲平的十万亩环城公园
ZT https://mp.weixin.qq.com/s/zcB_ynr4JA8X84zCWIWyhw
你不必是成都人,也不必去成都旅游,这三个理由足够,成都被铲平的十万亩公园,与你有关。
第一个理由,耗资巨大的环城公园,花费的是全国人民的公共财政资金。
虽然四川是天府之国,成都是西部中心;虽然四川是全国GDP总量第六的经济大省,虽然成都是全国GDP总量第七的大都市;但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在全国范围内依然是欠发达地区。
用一个数据来佐证,四川省持续多年是接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第一大省份。2023年,四川省将接收约5880亿元,超过第二名河南省的约5100亿元达到780亿元之多,按比例计算高出15%。
四川和河南在很多方面相似,简要做一个比较的话,2022年四川人口8368万人,河南人口9872万;四川GDP总量5.67万亿元,河南GDP总量6.13万亿元;四川人均GDP6.78万元,河南人均GDP6.21万元,都没有达到全国人均GDP的8.57万元。
在财政转移支付上,四川省人均接收约7000元,河南省人均接收约5200元。换一个算法,以全国14亿人口计算,每个人为四川支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约420元。
成都的环城公园总投资金额,暂时查不到官方、准确的数据,以网传的341亿元为例,平均摊到全国每个人身上,大约24元。
第二个理由,粮食安全。
关于为什么铲平公园种粮食,许多网友都提出了疑问,目前官方回应并不多,根据腾讯网4月19日登载的“上游新闻”的文章,这个措施的依据是保障粮食安全。原文如下:
“成都兴城集团纪委书记孙泽晖提出,坚决完成10.1万亩耕地复垦复耕任务。绿道团队推动环城生态区逐步转变为城市产粮区,是保护耕地工作的具体执行。”
但是,与此对照的是,近年来全国粮食每年都是丰收。农业农村部网站在1月10日登载了一篇文章,标题为《四川省粮食产量连续3年突破700亿斤》,摘录原文如下:
“702.1亿斤!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粮食产量数据显示,四川省粮食播种面积9695.3万亩、居全国第6位,粮食产量702.1亿斤、居全国第9位,连续3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
虽然,一方面铲平公园种粮食,一方面粮食基地四川省连年丰收,看似违和,然而很多网友也提出,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变化很大,粮食安全的确值得关注。
第三个问题,政府决策的合理性、合法性。
成都这次铲平公园种粮食的举措,原本是符合保障粮食安全的方针,之所以引起巨大关注和争议,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可惜!因为复耕的不是荒山荒地,而是花费了十几年时间、投入了几百亿资金、定位成四川省和成都市面向世界的名片的王牌工程,环城公园。
不仅是四川人、成都人,许多人都对这个规划、这个工程,期望甚高。
直到去年,成都官方媒体依然在大力宣传、推介这个环城公园,而从社会反响来看,大部分普通百姓也很认可、很欢迎这个环城公园。
那么,对成都以外的人来说,恐怕最大的疑虑就是,类似的事情会不会发生在自己的城市,自己的身边。
因为,成都的环城公园的反复之间,显然埋下了一个法律、政策的悬疑:
中国是有国土规划的,如果这十万亩土地的性质是耕地,那么之前十几年建设公园全部违法;如果这十万亩土地本来就是绿化景观用地,那么变回耕地的决策有什么意义?——难道,成都政府这么短时间内就已经完成了十万亩土地的国土规划变更?
按照前文提到的报道,
“相关人士解释称,整改项目的土地,并不涉及土地性质改变的问题,“从一开始都是耕地,复耕复垦里面的‘复’字就是恢复的意思”。除了绕城绿道,成都城区内多地也在推动“复耕复产”工作。”
也就是说,根据成都方面的“相关人员”解释,成都环城公园复耕的十万亩土地,其性质原本就是耕地。
问题是,之前轰轰烈烈的建设环城公园,从规划到立项,再到投入真金白银建设,再到铺天盖地的宣传,莫非从头到尾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吗?
几百亿投资,十万亩土地,十几年建设,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同一场风,或者一场运动。
任谁都一时难以消化吧。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西哥哥启蒙宝贝”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