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

注册日期:2016-12-24
访问总量:1650019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老子名言解(3)


发表时间:+-

老子名言解(3)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第五章)

(白话文:天地是不仁的,把万物当作刍狗;圣人是不仁的,把百姓当作刍狗。天地之间,大概像个风箱吧?虚空但不会枯竭,发动起来就源源不断。话语多了会屡屡无路可走,不如守住“中”。)

如果说老子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成就感,则要想产生这样一种成就感,老子必须有某种个性,喜欢解释。

要想产生这样一种成就感,老子还必须做出一定的努力,做出这样一个解释——自己做出“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这样一个猜测,那是因为“天地”有“虚而不屈”和“动而愈出”这样一些特点。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成就感,老子就能够意识到某种事物的力量,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成就感能够激活人们的自我表扬意识。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成就感,老子还能够意识到某种事物的价值,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种信念,坚信只有杰出的人才能既能做出强有力的自我辩护又能暗示自己有某种神奇的本领——能够看见各种事物的内心世界,能够看出一个事物采取一种做法是不是因为“不仁”,能够看出一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实现这样一种间接的自我表扬:做出这样一种自我辩护——自己确立“不如守中”这样一个处世原则,那是因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因为“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是因为“多言”能够让人们“数穷”。

“产生成就感”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八章)

(白话文:最高的善就像水,水善于造福于万物,不与他者争抢,处身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如果说老子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喜悦之情,则要想产生这样一种喜悦之情,老子必须有某种个性,喜欢创造比喻。

要想产生这样一种喜悦之情,老子还必须足够幸运,因此收获了这样一个比喻——“上善若水”。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喜悦之情,老子就能够意识到某种事物的力量,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喜悦之情能够激活人们的自我表扬意识。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喜悦之情,老子还能够意识到某种事物的价值,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些信念,坚信只有杰出的人才能既能做出不离谱的解释又能暗示自己有各种优点——有相关的知识,知道熟练度超过多少才算是“善”;有某种神奇的本领,能够看出一个事物是不是有“争”的倾向;能够做出一定的努力,去查明大众对于“水”所在地方的态度是什么;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实现这样一种间接的自我表扬:做出这样一种解释——因为“水”是“善利万物而不争”,是“处众人之所恶”,自己“故”而将之评价为“几于道”。

“产生喜悦之情”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浏览(8959)
thumb_up(3)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