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芦

注册日期:2013-09-24
访问总量:309035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被正史回避的那些美国总统秘闻


发表时间:+-

保罗·约翰逊《美国人的历史》读书笔记之三

保罗·约翰逊是我喜爱的一位作者。他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入选美国《时代》杂志2000年一百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曾是一名激进的左翼人士,但后来右转,成为传统自由主义的著名知识分子代表。这样的经历使他对双方阵营的观点都有更切肤的认识, 因而思想更深刻。不管你同不同意他的观点,看他的著作绝不枯燥。他的书写得很生动,有很多事例佐证。他的最著名作品是《论知识分子-从马克思和托尔斯泰到萨特和乔姆斯基》。

目前大部分出版的历史都是进步主义知识分子写的,都是左派的视角。换一个角度,看看古典自由主义的历史视角,会带来一些启迪。他的1100页的三卷本《美国人的历史》从发现新大陆写到克林顿,对美国历史重新诠释。不为尊者讳,不以成败论英雄。秉笔直书,客观中肯。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史料。
                   

pauljohnson.jpg


威尔逊首次在美国引入了慈善的大政府。但威尔逊“被权力腐蚀了,他拥有的权力越多,腐败就越深,就像他灵魂中的酸一样。”威尔逊不允许德国人参与巴黎和会的谈判,谈判只能在协约国中间进行。在德国人看来,《凡尔赛和约》既是粗暴蛮横的不公,也是赤裸裸的欺骗,是对他们的国家尊严的公开侮辱,因此决定了他们必定会寻求纠正和报复。《凡尔赛和约》就是阿道夫·希特勒掌权背后的推动力,也是他侵略的借口,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诱因。

哈丁:“美国眼下所需要的,不是豪言壮语,而是康复,不是灵丹妙药,而是常态,不是革命,而是重建,不是外科手术,而是平静从容。” 无论是从美国公民的投票,还是从职业历史学家的观点来看,哈丁通常被认为是最后一位值得尊敬的总统。

卡尔文·柯立芝:20 世纪没有人更优雅地定义政府的局限性和个人努力的必要性。柯立芝削减税收,提倡自由企业,并且是20世纪所有总统中苦难指数(通货膨胀加失业率)最低的。 

胡佛:胡佛所做的事情后来被称作“凯恩斯方案”。他大幅度降低税收,并增加了政府的开支。他故意抬高巨额赤字。1931年的财政赤字是22亿美元,政府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从1930年的16.4%增长到了21.5%。这是迄今为止政府开支中最大的一次增长。胡佛执政4年所启动的公共工程项目,比此前30年还要多。它们包括旧金山湾大桥、洛杉矶高架渠和胡佛大坝。新政的基本要素已经就绪。它的主管人之一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承认:“实际上,整个新政就是胡佛所启动的那些计划的延伸。”

富兰克林·罗斯福以四个特征为标志。首先是花公款的能力。在海军部,他是大手大脚花钱的一流高手,是想要得到大订单的说客和议员们以及像海军部供应商乔·肯尼迪等骗子们的渠道。1920年,他承认他曾“干下了大量的违法勾当,足以让他在大牢里呆上999年”。第二个特征是撒谎的能力。他撒过的谎多得数不清。为了让自己从“纽波特丑闻”中脱身,他撒起谎来口齿伶俐,轻松自如。第三个特征是勇敢而倔强的坚持不懈。第四个特征是,他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公共关系技巧,是第一个对无线电给予了特别关注的美国政治家。

所谓新政就是个神话。用了九年的时间和一场世界大战才走出大萧条。如果没有政府干预,经济应该早就恢复了。

珍珠港被袭击前的美日谈判中,日本提出了和平提议,以日本在南印度支那撤军换取美国开禁石油。由于中英的反对,罗斯福搁置了日本的提议。如果美日谈判成功地把战争推迟过1941~1942年间的冬天的话,很可能什么也不会发生。即时德国在莫斯科的失败很可能会阻止日本把它的命运跟轴心国绑在一起。

罗斯福并不十分清楚二战之后的政治目标。他缺乏丘吉尔的透彻和洞察力。对美国的民主政治,他常常敏锐而精明,但对于全球政治战略,他却极其天真,有时候无知得令人悲哀。特别是,像他那个时代的很多知识分子一样,他也倾向于根据其表面价值来看待苏联——一个热爱和平的“人民民主政权”。遵从罗斯福的命令,艾森豪威尔拒绝了英国下属蒙哥马利将军的提议——倾盟国之力,直捣柏林,毕其功于一役,这样或许可以在1944年结束战争。结果,俄国人抢先进入了柏林,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占领了大多数东欧国家以及德国的一半。相比艾森豪威尔的单纯军事目标,斯大林还有政治目标:在战后时期控制最多的领土和自然资源。在罗斯福的坚持下,苏联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脱颖而出,成为它唯一的受益者。罗斯福倾向于把斯大林想要的东西给他,因此使得苏联在东欧打造一个由众多共产主义极权国家所组成的庞大卫星帝国成为可能,这个帝国一直持续到了1980年代末。

罗斯福拒绝支持英国提出的要求:派出一个国际团队监督斯大林所允诺的波兰选举,而是满足于俄国人所做的保证:“所有民主的、反纳粹的政党都有权利参加选举。”尊重“所有人选择他们生活于其下的政府形态的权利”。罗斯福到最后才意识到他对斯大林的轻信导致了波兰被苏联控制。

艾森豪威尔的美国,依然可以看出是源自于开国先贤们的那个共和国。美国依然对自身和自身的价值充满了纯朴天然的自信。爱国主义受到尊重。见到国旗会举手敬礼。民族大熔炉依然在运转,熔炼出来的是纯粹的美国人。“美国生活方式”是一句赞扬的话,而不是骂人的话。上进是人们的目标。商业上的成功受到人们的鼓掌喝彩,被等同于国家的利益。

肯尼迪的本能把他置于麦卡锡同一个阵营。他跟尼克松相处得很友好。他仅仅在名义上是个民主党人。肯尼迪在政治上的提升,本质上是建立在金钱和腐败的基础之上。他是他父亲用金钱打造出来的。为了迎合自由主义者和知识分子,一个全新的肯尼迪脱颖而出。詹姆斯·伯恩斯受雇打造了一部圣徒传记,唤作《约翰·F.肯尼迪:一部政治传略》。另外一些作家则捉刀代笔,写了一大堆由肯尼迪署名的文章,发表在五花八门的报刊杂志上。正如他的一位传记作者所写的那样:“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级的名人像他那样始终如一地、恬不知耻地利用别人来制造自己作为一个伟大思想家和学者的个人名声。”

肯尼迪借助行贿赢得了党内的初选。用于直接行贿的钱,部分来自肯尼迪的保险柜,部分来自黑手党。FBI的窃听记录和文件显示,黑手党的钱付给了一些关键的选举官员,包括地方司法长官,为的是通过一切可能的手段,让肯尼迪在竞选中胜出。作为回报,老约瑟夫允诺在联邦调查中帮这些歹徒一把。

大选中也有很多作弊。据一位专家计算,在德州“至少有100,000张支持肯尼迪的票压根就不存在。”在一个投票站,登记选民只有4,895人,统计的票数却有8,858张。在伊利诺伊州,尼克松拿下了该州102个县当中的93个县,然而却以8,858票之差丢掉了这个州。有压倒性的证据表明:这里面存在大规模作弊,以支持肯尼迪。黑手党在这场欺骗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黑手党的老板詹卡纳经常对朱迪丝·坎贝尔(他和肯尼迪共同的情妇)自吹:“听着,宝贝,要不是因为我,你的男朋友压根就进不了白宫。”

每次准备电视辩论,肯尼迪都要在下午找个妓女热热身,由他手下的工作人员去寻找并付钱。甚至就在他举行就职典礼的那天夜里,在杰奎琳上床之后,他还搞了一个女人。

导弹危机中美国其实是失败。危机发生在战略核武器问题依然对美国非常有利的时期,发生在一个美国在传统力量上享有压倒性优势的舞台上。肯尼迪因此能够要求不折不扣地恢复原状,而无需美国作出任何让步或保证。事实上,他可以走得更远;他可以坚持惩罚——让苏联公开接受一个中立的、解除武装的古巴。正如艾奇逊公正地指出的那样:“既然我们已经给赫鲁晓夫拧上了翼形螺钉,我们就应该每天给它拧紧一点。”相反,肯尼迪不仅在朱庇特导弹的问题上作出了让步,而且还默许共产主义政权在古巴的继续存在,并公开与苏俄结成军事同盟。

1961年11月,肯尼迪派出了第一批7,000人的美军去越南,从而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踏上了那条通向泥潭的光滑斜坡。这是美国犯下的第一个真正的大错。第二个大错是摆脱吴庭艳。吴庭艳是迄今为止最能干的越南领导人。

林登·约翰逊持之以恒地寻花问柳、追蜂逐蝶。在他担任总统的5年时间里,却从未爆出过丑闻。他所获得的豁免,要归功于他跟埃德加·胡佛之间的密切关系,约翰逊像他的前任肯尼迪一样,出于个人原因,而让胡佛继续担任联邦调查局的局长。他说:“让他呆在帐篷里面而到外面去撒尿,总好过让他呆在帐篷外面而到里面来撒尿吧。”

约翰逊花在福利上的钱第一次比国防开支还要多。在1949~1979这30年的时间里,国防开支增长了10倍,增长到1,145亿美元,大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到5%。然而,福利开支却增长了25倍,增长到2,59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约翰逊同样要对联邦政府开支在GDP中所占份额的危险增长负有责任,这个比例在1950年下降到16%,在林登·约翰逊治下上升到20%,而在他的大社会计划的冲击下,这个比例上升到了1975年的22%。

卡特
通过一些好心好意、却考虑不周的冒险,使美国雪上加霜。其中之一就是他的“人权”政策。卡特政府一方面很善于挖朋友和盟国的墙脚,另一方面却对冷战的扩张束手无策。20世纪的经验表明,一个文明强国自己强加的约束,比无济于事还要糟糕。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都一样不把这些约束看作是人道的证据,而是把它们视为罪疚和缺乏道德信心的证据。


浏览(12763)
thumb_up(21)
评论(25)
  • 当前共有25条评论
  • peachtree188 回复 beiqian2016

    第一马丁路德没有任何什么政教合一不合一的说法,他是厌恶罗马教廷的奢华,靠一系列表面的仪式和神父对所谓的炼狱时间的控制敛钱,所以翻译圣经,让普通人都可以读到圣经,可以自己救赎。他讨厌教廷世俗化,但是没有反对过世俗政府宗教化,不论新教和天主教跟各地世俗政府间都是相互利用,勾心斗角。根本就没有过什么政教分离这一说,如果有哪一个政府要强推新教,他们是不拒绝的。30年战争一边代表新教,一边代表天主教,是当时欧洲史上最残酷的战争。打完后人们开始考虑宗教和政府的关系,宗教间的容忍等等,才产生了政教分离的概念。

    第二文艺复兴完全不是一回事。事实上正是文艺复兴造就了罗马教廷的奢侈,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人的各种建筑,雕塑,绘画作品是让马丁路德切身感受到奢华腐败的原因之一。他参观罗马的时候米开朗基罗正在画那个天棚。

    说启蒙运动是free of god是不容许对基督教有任何怀疑的人对启蒙运动的污蔑,到底有没有god,人到底能不能理解god是启蒙运动的话题之一,大卫休谟因为质疑被打成infidel,康德写了一大堆东西证明GOD存在。莱布尼兹说上帝是万能的,所以他创造的世界是所有可能的世界里最好的,里斯本大地震后伏尔泰用三天时间写了Candid,狠狠地调侃了这种观点。启蒙运动不是灌输,是争论,争论自然有双方的观点,不管哪方关键是REASON而不是盲信,说就是free of god是根本不理解启蒙运动。

    屏蔽 举报回复
  • beiqian2016 回复 peachtree188

    没有马丁路德在16世纪初推动的对“政教合一”的罗马天主教的改革,然后才有“新教中的旧教的,混合体式的英国国教英国圣公会”(重点之一即“君主为教会最高领袖 Supreme Governor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另一种形式的“政教合一”。然后,再有受迫害的英国清教徒,和free church of England。然后再有移民新大陆的美国清教徒。没有前者,哪有后者?这是一条不同于“文艺复兴”的线,

    “free church”的宗旨之一是“free of government”,这个包括他们的生活型态的方方面面,并不仅仅只是“宗教自由”。

    “文艺复兴”约产生于14~16世纪,先是罗马意大利,然后发散至欧洲。虽说“文艺复兴”在某种程度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创造了某些条件(譬如反对政治腐败,改善俗世等等)。

    但是它也是一条 “free of God/Christ 不受基督信仰约束” 的线;轻的是譬如“人文主义”,重的就是导致宗教战争和大革命;然后就是各个不要上帝的左的政府政权(包括共产主义,或形右实左的纳粹)。

    再后来的“启蒙运动”更是 “free of God/Christ 不受基督信仰约束”

    “free of government”的人 和 “free of God/Christ 不受基督信仰约束”的人 都先后来到新大陆,混杂一起参与建立美国。这就是当今美国不要上帝的大政府的最初的由来。

    如果美国人坚持“free of government”,摒弃“free of God/Christ”,也许不会有当今的美国左派大政府。


    屏蔽 举报回复
  • peachtree188 回复 beiqian2016

    政教分离是启蒙运动的成果之一,是宗教改革后一两百年的事了,因为30年战争打得太惨,才激发了人们对于宗教和政治的讨论。

    第一批英国人开发北美殖民地的时候,启蒙运动还没有开始。五月花号上签署的公约都还是以基督教为基础的自治,要作国王和母国的子民。Having undertaken for the Glory of God, and Advancement of the Christian Faith, and the Honour of our King and Country, a Voyage to plant the first Colony in the northern Parts of Virginia;

    而且那个船上的人已经在荷兰呆了很久了,已经没有人在宗教上迫害他们,只不过是赚不到钱,太穷了,所以想重新作英国子民 - 当时用英国政府的 charter 殖民到美国的都是英国公民。所以宗教自由这个传说被传得实在太神,最重要的是经济原因。

    而且一般的信徒要求的自由只是政府不迫害他们,但如果政府能保护甚至把他们设为国教的话,估计很少有拒绝的。他们跟这个论坛的人一样,都以为自己的信仰是最正宗的,恨不得大家都跟自己信一样的。其实第一批来的很多教会包括新教的并不宽容,但好处就是当时空地太多,被认为异端的大不了稍微往西多走走换个地方,没有一张中央政府布的逃不掉的网。

    稍微去查了一下,“the Free Church of Enland" 是1844年成立的。启蒙运动后,各种各样的 liberty,freedom 的观念此起彼伏,但是那些真正有多深的根基,起到什么作用,不具体去分析很难说的。

    独立战争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独立,殖民地方反对的只是国会,拒绝交税,想跟国王谈乔治三世不理,仗打了一年多以后才变成独立战争的,实在看不出这跟争取宗教自由又有什么关心。

    屏蔽 举报回复
  • 思芦 回复 阿妞不牛

    如果觉得冒犯,对不起。本意不想冒犯。只是觉得拿意大利为布拉格做借口,实在突兀,不是开玩笑就是真不知道之间的距离。

    屏蔽 举报回复
  • beiqian2016 回复 peachtree188

    “政教分离”对教会而言,就是“free of government”。与当时的英国不同的早期移民新大陆的美国圣公会也是讲究“政教分离”的。


    英国清教徒的产生就是受“政教合一”的英国国教圣公会的迫害的结果。

    “自由教会 Free Church of England”其实原来是属于英国(国教)圣公会的,他们受到迫害,才移民新大陆的;其余还有英国的“Presbyterian,Free Methodist Church”;还有受政教合一的罗马天主教迫害的北欧的“Free Church”等等。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英属北美的清教徒逐步融入了后来的不同的新教教会派别之中。


    英国贵格会信徒之所以移民新大陆也是因为遭到“政教合一”的英国国教圣公会的迫害;他们也讲究“free of government:look to God for authority,not the government”,他们甚至抗拒加入军队。


    早期美国教会,但凡是属于新教的,不会不讲”free of government“的;否则,他们就不会(以各种形式)参与美国独立战争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阿妞不牛 回复 思芦

    你知道意大利和布拉格的距离吗?

    哈哈哈,你大概有两米高吧,俺不见怪你这样的居高临下哈,

    万维有好几位不错的主,就是长得太高了一点哈

    屏蔽 举报回复
  • 阿妞不牛 回复 思芦

    哈哈,捷克人以及整个东欧人当然不高兴他们被熊抱出虎口啊。就像老蒋怨恨美国没有两肋插刀帮他打败毛共一样啊。

    芬兰人就是自己对希特勒反戈一击打出来的。后来也被斯大林敲诈勒索,忍痛割让给斯大林大片领土,求得大半壁江山子民不被赤化。英美也没法帮芬兰保持领土主权完整啊。

    美国倒是为希腊打拼了。可是这个希腊,也一直像个欧洲土耳其啊。

    见仁见智吧。

    题外话:缅共昂山将军倒是不折不扣的主动争取投靠日本的“缅奸”。可是他在日本败局已定之际反戈一击,收拾了在缅甸的全部日军,令大英帝国以及整个世界对他刮目相看,让缅甸和平地从英国获得独立。至于独立后的缅甸一桶浆糊,那是另外的事了。缅甸人对英国日本都没什么好说的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思芦 回复 阿妞不牛

    你知道意大利和布拉格的距离吗?

    我但愿在铁幕下生活了44年的捷克人会说艾克政治不糊涂。


    屏蔽 举报回复
  • 思芦 回复 阿妞不牛

    “他也不是把捷克送给苏联,而是当时的战局进展实际情况,盟军在意大利遭遇德国顽强抵抗,进展很不顺利。英美盟军从西南进攻, 不但是要打赢纳粹疯狂阻击,主要还是防止纳粹控制意大利退守南欧。斯大林从东北西进,这是必然的战场态势。”

    呵呵,说话还要看看事实。盟军1944年6月就已经占领罗马,9月战事停滞。1945年4月美军进军到捷克。难道艾森豪威尔为了半年多前发生的事件在离开布拉格2个小时的距离停止前进?他一定是疯了。当时捷克人民已经起义,布拉格可以轻松拿下。


    屏蔽 举报回复
  • 阿妞不牛 回复 思芦

    1944年12月,德国开始集结剩下的部队以及后备武力发起阿登反击战。在义大利战场上,盟军部队仍然迟迟无法击败德军所布署的防线。1945年1月中旬苏联从波兰维斯瓦河发起进攻,很快往前推进到德国奥德河处,并且占领东普鲁士。而在2月4日时,美英与苏展开雅尔塔会议。除了同意德国投降后将采取分区统治外,而苏联也再次确认将会向日本宣战。到了2月时苏联攻入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英美盟军则将推进到莱茵河。3月时,盟军部队渡过莱茵河,并且随即在鲁尔成功包围德国B集团军。苏联红军则迅速将东部战场推进到维也纳。4月初时盟军部队终于突破纳粹在意大利的防线并与将战线推往德国西侧,而在4月下旬时苏军部队则成功进入柏林外围。4月25日时,同盟国部队首次在易北河会师。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