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山人

注册日期:2014-05-22
访问总量:91283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从《胜利大逃亡》到“白纸革命”


发表时间:+-

世界杯比赛正在卡塔尔如火如荼地进行,我却想起多年前的一场特殊足球赛。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当局为达宣传目的,强迫盟军战俘组成足球队与德国国家队在德军占领的巴黎进行“友谊比赛”。在这支“盟军队”中,队长科比等几位球员是战前英国等国的“国脚”,美籍加拿大战俘哈奇也不请自来,因为他想利用球队单独生活训练的便利条件逃跑。

在训练中,哈奇按照美式足球(橄榄球)的规矩把对手一个熊抱扑倒,引起队友哄笑。队长科比却意外发现哈奇有守门天赋,便鼓励他多多练习。为了挫败德国人的宣传阴谋并解救这些球员,盟军战俘领导人派哈奇逃出战俘营与巴黎抵抗组织联系。经商定,抵抗组织将在球场的客队休息室里挖一条地道,在中场休息时将队员们带出,然后经过地下水道把他们送出巴黎。

哈奇故意被德军抓住,从而回到战俘营为球队传递消息。然而德国人为了惩一警百,把哈奇关了小号。队长科比以门将骨折,需要哈奇顶替为由与德国人交涉,终于让哈奇随队去巴黎比赛。

体育场座无虚席,挤满了自愿和不自愿的“观众”。上半场比赛中,德国队施展拳脚功夫打伤几名盟军队员,加之裁判偏袒德方,致使盟军队以零比四落后。盟军队不屈不挠,终于在中场休息前攻进一球,观众欢呼起来。

休息室中,面对突然从地下冒出来的抵抗战士,盟军队员们产生了争执。一方认为应该抓紧时间撤退,另一方却认为“We can win this”,坚持踢完下半场。最后“主战派”占了上风,说服大家留下继续比赛。

在接下来的激烈比赛中,“国脚”们纷纷使出绝技摆脱德国队的围追堵截,连进四球,看台上欢声雷动。然而裁判不公,硬将其中一球吹成无效,使比分成为4:4。观众大为不满,他们高呼“Victoire”(胜利)为盟军队鼓劲。此时距终场还有一分多钟,裁判又吹盟军队员在禁区内犯规,要罚点球。

几万双眼睛紧紧盯着盟军队的守门员哈奇,人们唱起《马赛曲》为他加油。哈奇先是怒视主罚的德国队长片刻,然后准确地扑住了点球。全场观众欣喜若狂,他们推开阻拦的德军士兵,越过层层围栏进入场内,涌向他们的英雄。在观众掩护之下,盟军队员全数获救,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有的网友可能已经知道,这个故事其实是一部老电影的情节。这部电影就是美、英、意于1981年拍摄的《Escape to Victory》,中文译作《胜利大逃亡》。在40年后观看这部电影,仍然为其彰显的人性光辉感动不己:比如,本来一心只想自己逃跑的哈奇,为了向球队通报出逃计划,故意被德军抓回战俘营而受尽磨难;原来的守门员自愿断臂,以便哈奇替补他去巴黎比赛以带领全队出逃;还有巴黎观众为了营救盟军队,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德军阻拦,到场中将队员抢救出去……

这部电影的主要演员也是一时之选。饰演盟军队长的是英国的Michael Caine,守门员哈奇则是由美国的Sylvester Stallone扮演,而那些驰骋球场的“国脚”们,则是球王贝利(Pelé)领衔的一批足球巨星。这些专业和业余演员的精彩演出,使一个虚构的事件看来是那么真实,而那场由贝利设计的球赛高潮迭出,动人心弦。当看到被德国队打伤的盟军队员路易斯(贝利饰)重新上阵,用一个漂亮的倒钩射门攻入一球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欢呼!

影片的最后,人们高呼着“Victoire”冲出体育场大门。这时,影片背景转为天蓝色,而人群化为白色的剪影,经久不息的“胜利”呼声,代表着人类不畏强权、追求自由的高贵天性。

令我欣慰的是,《胜利大逃亡》展现的人性光辉,也正在中国出现。中国人在反封控、反独裁的“白纸革命”中表现出的勇气、智慧和人道情怀,正在感动着世界。那些高呼“解封”、“民主法治”、“习近平下台”的中华好儿女,就像当年喊着“胜利”面对纳粹的人们一样高大威武。总有一天,他们将冲破独裁专制的藩篱,胜利地飞翔在自由民主的蓝天!

视频:《胜利大逃亡》的结尾部分

浏览(3421)
thumb_up(9)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阿妞不牛

    好文好联想!要是“白纸革命”到“胜利大逃亡”就好了!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