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

注册日期:2016-12-24
访问总量:1650019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孔子名言解(13)


发表时间:+-

孔子名言解(13)

3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第四)

(白话文:一个士有志于道却又以吃粗粮穿破衣服为可耻,这种人,不值得与他商议了。)

如果说孔子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成就感,则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成就感,孔子必须有某种个性,喜欢全面认识一个人。

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成就感,孔子还必须有某种神奇的本领,能够看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志向,能够看出一个人是不是因为某种事物而感觉羞耻,因此而发现:有那么一个“士”,他是“志于道”,而且“耻恶衣恶食”。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成就感,孔子就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力量,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成就感能够激活人们的自我表扬意识。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成就感,孔子还能够意识到各种事物的价值,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种信念,坚信只有杰出的人才能反常规;必须有相关的知识,知道人们通常对一个人做出的差评有哪些;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实现这样的一种间接的自我表扬:对这个“士”做出这样的一种差评——“未足与议也”。

“产生成就感”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38、“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第四)

(白话文:君子在这个世界上,不敌视什么,不偏爱什么,以是不是适宜为标准。)

如果说孔子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成就感,则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成就感,孔子必须有某种个性,喜欢找出一个人的各种缺点。

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成就感,孔子还必须做出一定的努力,因此而看出某个人有这样的一些缺点——没有天下意识、表现出了“适”、表现出了“莫”、没有做到“义之与比”。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成就感,孔子就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力量,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成就感能够让人们产生全面改造他人的冲动,孔子因此而有针对性地对对方提出了这样的一些要求——在“天下”的每一个地方,“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就能够意识到此一成就感还能够激活人们的自我表扬意识。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成就感,孔子还能够意识到各种事物的价值,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种信念,坚信只有杰出的人才能有效率意识;必须有某种老经验,知道许愿有助于人们控制他人;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实现这样的一种间接的自我表扬:许下这样的一个愿——只要你做到这几条,你就会成为“君子”。

“产生成就感”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3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第四)

(白话文: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明白的是利。)

如果说孔子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成就感,则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成就感,孔子必须有某种个性,喜欢发现真理。

要想产生这样的一种成就感,孔子还必须有相关的知识,知道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一些言行才算是“喻于义”,因此而发现了某种真理,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君子喻于义”。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成就感,孔子就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力量,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成就感能够激活人们的自我表扬意识。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成就感,孔子还能够意识到各种事物的价值,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种信念,坚信只有杰出的人才能在自己发现的真理的基础上发现更多的同类型的真理;必须有相当的联想力,能够从“君子”联想到“小人”;必须有相当的模式化意识,想要利用“君子喻于义”所隐含的句式;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快速实现这样的一种间接的自我表扬:说出这样的一条真理——“小人喻于利”。

“产生成就感”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浏览(1689)
thumb_up(2)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