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学德2

注册日期:2019-05-09
访问总量:469570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0942 郑期英的一封短笺改变了我的命运


发表时间:+-

                郑期英的一封短笺改变了我的命运

                                    范学德


这个故事我讲了许多次。

       

故事大约发生在1993年春天。有一天我得到了一本中文杂志——《海外校园》,谁给我的,记不清了,反正是城北华人基督教会的某一位兄弟姐妹,那时,我是一个寻找信仰的人,教会称之为慕道友。

 

在美国很少能看到中文杂志,我拿到《海外校园》后,立即就开始读了,一读立刻就喜欢上它了。它的可读性很强。它很少基督教八股文的那种味道,大都是在和读者促膝谈心,亲切又自然,文笔也好,美丽的中文。并且,它不像我看到的某些海外的基督教刊物的,一付“不食人间烟火”的庄严面孔,《海外校园》很关心时代与文化,让我感到信仰与当代人的日常生活是紧密相联的,非常吸引我。

 

以后,看到新的一期,我就读了。从头读到尾,没厌烦过

       

1995年年初我信了耶稣。两个月后就到基督徒的聚会中谈我信主的经过,林道真和其他一些兄弟姐妹听到后,陆续鼓励我把这些写下来。但自从八九年那个夏天起,我几乎没有用中文写过什么像样的东西,来到美国后,更是这样了。

 

不过,在大家的热情鼓励下,我还是尝试着写一写,写得挺顺的,5月4日前后完成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我为什么不愿意成为一个基督徒”?我如实地写下了自己追求基督教信仰过程中的困惑和挣扎,完稿后就传真给了《海外校园》。

       

万万没想到,一个礼拜后,我就收到了编辑室的一封来信,在这封公函信的左下角,编辑郑期英写了很长的一段话,全文如下:

 

       

p.s.身为编者,最兴奋的事莫过于收到一篇好文章。收到您的fax,看完后心中真是涌出感谢与赞美。最近我们正向神求一些好的见证文章,没想到神这么快就应允。

       

您的见证写的极鞭辟入里,对从不信到信之间的心路历程刻画得极深刻,我们深信必能帮助许多有同样问题的读者们。

       

可否请您告诉我们您的简单介绍,我们可以放在文章后面。

 

这个短笺写于1995年5月10日,是用繁体字写的,我在一直珍藏着。

       

我没想到我写的文章竟然能和远方的祷告相联系,很惊讶,非常激动。编辑竟然用两个“极”字来夸奖我的文章,太鼓励人了!

 

我写作的激情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写吧,为主而写作。不久后我又写出了第二篇文章,紧接着,在苏文峰牧师和苏师母——郑期英的鼓励下,我花了半年的时间,将我对基督教信仰的探索和反思写成了一本书,名字叫《我为什么不愿成为基督徒》,由《海外校园》1996年出版。

 

在一再投稿的过程中,《海外校园》编辑部的编辑们也成了我最好的老师,像蔡越、吕允智、施玮、谈妮、洛鸿铭,还有特约编辑熊璩,等等,他们都不仅一个字一个字地修改我的文章,还不断写信鼓励我。

 

就这样,在我的生命中开出了一条新路:为主而写作,坚持不断地写。一写就是二十多年。

 

 

1996.6.10—2015.5.10



浏览(1303)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