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狄

注册日期:2021-11-23
访问总量:22094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那些事儿


发表时间:+-

那些事儿

3/17/2022


从二零零五年起,易中天在央视的百家讲坛节目上开讲历史(《汉代风雨人物》,《品三国》等),语言生动风趣,诙谐幽默,一时掀起了一股易中天热。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讲的是萝卜史学,换句话说就是草根史学,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之后又有一批历史教师、学者在百家讲坛上开历史讲座,从三皇五帝一直讲到清末民初。

尽管他这种讲课方式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但毫无疑问地,他和许多历史老师们一起,用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刻板、枯燥的历史从课堂搬上了电视,带入了千家万户,让成千上万的人在茶余饭后,轻松愉快地学习到了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普及历史教育,易中天功不可没。

原以为这是易中天的首创,后来才知道,这种现象在抗战期间也出现过一次。抗战后期,历史学教授黎东方在重庆的戏园子里卖票讲三国志,因为讲得生动有趣,引起轰动,一票难求。后来黎东方教授把他的讲稿整理成书,出版了他的“细说”系列史书第一部《细说三国》,然后又陆续完成了《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等。另外还有一些历史学家也参加了这一系列史书的编写:比如沈起炜的《细说两晋南北朝》,虞云国的《细说宋朝》,赵剑敏的《细说隋唐》等。

但是这套“细说”,还是略显枯燥,学术气息太浓,对大多数仅仅是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还是读不下去。我试着读过几本,终于没能读完就放下了。虽然读起来不容易,可有一点很值得注意,这套书和战后大陆出版的多数历史书不同,里面没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所谓全世界的历史都是从原始共产主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将会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中国没有经过奴隶社会,秦朝之后也不是封建社会,更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对中国历史根本不适用,而这种历史观在这套“细说”系列里是看不到的。

2006年,在网上几乎同时出现了两本全新面目的连载历史故事:《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和《麻辣世界史》(作者,我是长工杨白劳)。这两篇连载讲的是正史,用的却是小说或者是评书的写法,大量使用了当下的网络用语,略带调侃地,但很详细、严肃地讲述了两段不同的历史。有点可惜的是,《麻辣世界史》没写完,后来也没能由作者整理出书。而《明朝那些事儿》则有始有终,连载过后,作者将所有的文字重新整理成书,洋洋洒洒七卷,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得到了体制内的认可,销量达到千万以上。

从课堂,戏园子,电视到互联网,中国的历史教育走过了一段相当精彩的路程,是很多其它学科没经历过的。也许可以给这几种体裁分别命名为:“细说体”,“萝卜体”和“事儿体”。因为战争和社会制度的变迁,“细说体”没能延续下去,但“萝卜体”和“事儿体”却都很火了一阵,分别带出了一批作者和作品。如王立群(《王立群读史记》,《王立群读宋史》等),蒙曼(《蒙曼说唐》,《蒙曼说隋》等)袁腾飞(《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等)等一批从百家讲坛走出来的“萝卜体”作家。“事儿体”的作家有高天流云(《如果这是宋史》),贾志刚(《原来这才是春秋》)等。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套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没故事,没画,翻开看过几眼,阖上后就再没打开过。文革了,历史课就取消了,所以在中学就没上过历史课。文革后上大学,学当码农,也和历史课无缘。以至于年过半百,对中国历史仍知之甚少。感谢“萝卜体”和“事儿体”,让我能饶有兴致地、从容地把中国历史上从三皇五帝到蒋公毛爷的那些事儿都捋了一遍,也把世界历史浏览了一遍。


除了《麻辣世界史》🔗外,以上提到的书都可以在豆瓣读书🔗上找到更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


浏览(3209)
thumb_up(5)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