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bird

注册日期:2021-10-15
访问总量:44301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初在日本过新年


发表时间:+-

image.jpeg

我是90年代初,离开故乡东渡扶桑的。背景离乡很不是滋味。记得,当时进入学生寮,房顶低的像是要掉下来;打开窗子,鼻子几乎碰到对面房子的墙壁。又恰逢新年,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望见天空的飞机就要流泪。这里今天分享一下当年的感触,请朋友们体验一下异国的新年文化。以此感谢自我今年3月闯进中文网,一路伴我/鼓励我的朋友们。祝朋友们新年愉快健康!祈愿世界喜乐平安!(刊登在报纸的原文如下:

スクリーンショット 2021-12-30 14.12.52.png

初到日本,思念祖国,思念亲人之情难以克服。不久又赶上元旦佳节来临,真不知如何度过。但是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谊使我在元旦前后忘却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也同时切身体验了日本文化的某些方面。

元旦前我打工所在的公司邀请我参加一年一度的公司「忘年会」。这一天公司上上下下一齐动手扫除完毕后,所有工作人员前往附近的一家饭店用餐。公司的社长/科长/店长等站在门前清每一位入座后,经理先生致祝酒词,大意是这一年大家辛苦了,来年望大家身体健康,工作努力等。吃的是日本火锅,我不会喝酒,还特意为我准备了果汁。

image.png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餐后的卡啦OK,激昂震耳的乐曲声中,人们纷纷上台引吭高歌,强烈的节奏感使人置身在一片火热的情感之中,使你感到这个民族的凝聚力之强,也使我从中了解了日本人民除了严肃认真忘我工作之外,也有热爱生活,尽情娱乐的另一面。主人热情地请我唱一支中国歌曲,盛情难却,一首【我爱你中国】将我带回故乡,歌声倾注了我对祖国的思念。由于没有音乐伴奏,人们不约而同地全体随着我唱的节拍热烈鼓掌,掌声伴着曲终,这时,语言,习俗与文化的隔阂都化为乌有,我感到自己与亲人相距并不遥远,祖国就在我身旁。

下图:访问国际著名「音声认识/人机对话」专家新美教授的家庭image.png元旦这一天,我们学校同一教研室的三位留学生(一位中国广州人,一位是巴西人)应新美导师之邀,前往导师家做客。助教的汽车把我们带到一幢翠竹环绕,依山傍水的白色建筑物前,导师亲自出门迎接,进了玄关,端庄美丽的导师夫人请我们换鞋入室,客厅内陈设完全西化,却又在细微处体现出日本的传统文化,钢琴上摆放着日本泥偶,墙壁上一幅巨大的扇面上浮世绘的风采引人注目。落座后,夫人端上年糕,向我们每一位客人分送;导师将日本传统的酒具一字排开,为我们斟上屠苏酒;我平日滴酒不沾,但此时这杯注满导师期望,注满日本人民情谊的美酒我一饮而尽,一杯酒驱散了旅途的寒冷。(下图:学校的迎新晚会)

image.png们的导师是一位专业基础深厚,知识面广博,即严谨又和善的长者。曾经访问过匹兹堡,杭州世界各国。我们看着书柜内导师每到一地的纪念品,谈论着各国的文化习俗,此时导师的子女帮助妈妈端上了一道道日本料理,其中一套精美的漆盒最引人,盒内食品摆放考究,并饰以松枝,橘叶,菊花做点缀,简直就是一件件工艺品,难怪人们常说,“日本食品是用眼睛观赏的食物”。(下图:网上图片)image.png导师一一介绍每层盒内食品的象征意义:红豆祈愿客人健康,银鱼寓意年年有余,鱼子象征多子多福。说这和中国的传统是一样的,只是多子多福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了,中国人口太多了,只生一个好,大家都笑了。席间,法国葡萄酒,美国威士忌,日本清酒,中国名茶,红黄白绿交相辉映;日语,英语,拉丁语,汉语交叉使用,饶有趣味。时间不觉过的很快,天色已晚,我们告别了导师一家。导师一家人的盛情招待使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元旦。(网上图片:学校附近的神社,)

image.png

漫卷诗书喜欲狂!2年后,顺利通过了论文的口头答辩,进入了后期课程。

 image.jpeg





浏览(2035)
thumb_up(3)
评论(7)
  • 当前共有7条评论
  • treebird 回复 西石槽7号

    由衷感谢指教!我的记忆淡化了,汗颜。

    屏蔽 举报回复
  • 西石槽7号 回复 treebird

    仓颉

    屏蔽 举报回复
  • treebird 回复 西石槽7号

    您好!是的,69届初中生。对,以前人们的关系都很纯净,两小无猜。那句话太熟悉了!我知道那位年级辅导员在那个时代到处可见,学校,单位,还有街道,一个让人性格扭曲的年代。我也多次参加扑灭森林大火,那是舍身忘命的,更何况物了,她一定非常遗憾的。

    佩服您的大学时代的艰辛,但是您们还多少学到了知识呀。虽然有些专业的费用还是很高的,参考书呀工具呀什么的,哎,苦难的历程啊!

    屏蔽 举报回复
  • 西石槽7号

    您应该是69届初中。我在大学认识一帮附小的女孩子,她们把我当知心大哥哥,班里发生的事清都和我说,俩五年级的中队长女孩闹矛盾,找我评理,说和。当然,在告诉我秘密之前,都说一句你也熟悉的话,“向毛主席保证不告诉别人”。后来俩女孩和好了,画了一幅画,我们仨的手握在一起。后来我的小孩儿粉丝团越来越大,附小的孩子都以认识我为骄傲,传到了年级辅导员那里,他把我叫去训斥道,你这出身不配学雷锋,别把孩子带坏了。那些孩子也是69届的,去了黑龙江兵团。出国前遇到其中一个中队长,已经是大学系总支书记了。她说,我一直是她们心中的偶像,当年去兵团把我写给她们的信都带着,结果森林失火,全烧了。

    我从小也严格要求自己,父亲是四级工程师,上大学要给我每月25块生活费,我只要20,而伙食费一个月就15.50,周六进城来回车费就3毛4,还包括文具费。而农村生每月助学金就19.50,个个都穿得比我好。

    屏蔽 举报回复
  • treebird 回复 西石槽7号

    其实,照片文章看上去人模人样,现实的自费留学生活是非常艰难的。从小家教“自力更生”,就连父亲给的都没要。体血衫/牛仔裤,每天半夜鸡叫去送报。那时的最多财产就是闹钟,好几个,床边/桌上/门口,强迫早起。现在最多财产就是老眼镜了,哈哈哈。

    屏蔽 举报回复
  • treebird 回复 西石槽7号

    您好!对!我的背景名叫“仓吉”,是他早的字让我享用一生,不但走遍天涯海角,还闯进了万维网,认识了您啊!小学的前辈?

    我从兵团当了逃兵以后,一个偶然的填写什么表格的机会,就被叫到了东华门派出所,在那里一张桌子一支钢笔誊写了几乎所有居民的户口簿和户口本。一开始把我母亲担心得脑溢血住了院,从此10年,我的动线就是医院/单位/家。 祝您新年愉快健康!

    屏蔽 举报回复
  • 西石槽7号

    随便一篇文章就能上人民日报,背景不简单。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