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

注册日期:2016-07-29
访问总量:728266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南京大屠杀八十四年:无法忘却的记忆 |永远的张纯如 ZT


发表时间:+-


橡树 | 南京大屠杀八十四年:无法忘却的记忆

Original 流浪的橡树 长江杂谈 2021-12-13 17:18

https://mp.weixin.qq.com/s/tQQHAWV2TIn4SPQ8hHuRGQ

Image


题记: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这一天,属于南京,更属于中国


纪念这个日子,不需要空砌愤怒、哀伤、义愤与决心。毕竟,纪念历史最具人文意义的不是淤积仇恨,而是更应该冷静与理性去认知、感悟历史及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Image

南京大屠杀示意图。


1937年12月12日,中国军队南京卫戍司令部总司令唐生智下达总撤退令。


傍晚,在唐生智、宋希濂、桂永清等高级将领率先撤退离开南京之后,国军在无序状态下实施撤退,继而,撤退演变为崩溃。


这天深夜,国军防线彻底崩溃,南京随之沦陷。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的上海派遣军、第10军各部进攻部队分路冲进南京市区,实施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屠杀、奸淫、纵火、抢劫等反人类犯罪。


这一事件,史称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并非突如其来的孤立事件。


早在抗战爆发之初,日军在南口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遭到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既无法速战决胜实现其“三月逼降”中国的侵华战略,同时因为战事不断扩大,日军也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为此,日军华中方面军在取得淞沪会战的战役胜利以后,急于逼降中国,在日本天皇及皇室将领默许、暗示和怂恿下,两次“下克上”,向西攻击,跨越日本内阁、军部规定的对华战争制令线。


1937年12月1日,日本裕仁天皇负责的大本营的大陆令第八号令授权: 


“……中支那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


由此,南京会战爆发,中日战事继续继续扩大。


日军欲求在南京会战中决战并歼灭中国抗战主力军队,逼迫中国签署城下之盟从而终止战争。然而,日军尚在南京外围作战,中国即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的公报,言明抗战到底的决心。就此,中国军队自江阴外围至南京城复廊、城垣激战,都是顽强抵抗,使得有着现代化陆海空军力优势的日军,全无实现其会战目的的可能。


战至12月13日凌晨,日军虽然攻占南京空城,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但是,日军占领南京,既没有实现合围国军有生力量的军事目标,同时,因为国民政府早早迁往重庆,更是断绝了日本企图以军事筹码逼迫中国达成现地谈判的可能。因而,在占领南京的瞬间,日本从内阁、军部到华中方面军及其前线官兵,都无下一步具体目标,除却狂欢军事胜利,对未来的战略、政略都是一片迷茫。


这时,日本在眼花缭乱的军事胜利的背后,却必须面对陷足中国华北、华东辽阔战场,侵华战争即将进入持久战的现实。


因而,日本并没有得到类似九一八事变的丰厚的政治结果。


显然,战线空前拉长,战争陷入持久,如此态势,不利资源匮缺的日本。


于是,日本军部、内阁、海军及华中方面军之间,对侵华战略更是分歧加大,争执不下。


如此背景之下,日军华中方面军总司令官松井石根借胃病理由,留在苏州总部,蛇鼠两端,回避日本军政分歧。就此,替代松井石根指挥南京会战的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日本皇族朝香宫鸠彦王,因为本人就是侵华战争扩大派将领,在破城之初,即向日军各部下达了标注“机密,阅后销毁”的密令:


杀掉全部俘虏!


这一命令,为日军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对德战争以来的第一次。


不过,这道命令传到苏州日军华中方面军总部,同样得到了力主跨越制令线而发起南京会战的松井石根的默许。

Image

南京大屠杀元凶、首恶朝香宫鸠彦王。


松井石根点头,使得朝香宫鸠彦王的“全部杀掉”命令很快得到了日军第10军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将、第6师团司令官谷寿夫中将、第16师团司令官中岛今朝吾中将等侵华日军将领自上而下的层层传达。


其中,第16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在其日记记述:


近几日,溃败的敌人大部分逃进我第16师团作战地域内的森林和村庄。


俘虏到处可见,达到难以收拾的程度。因采取大体不留俘虏的方针,故决定全部处理之……


第16师团第30旅团旅团长佐佐木到一则在12月14日清晨5时下达命令:


各联队可以容纳俘虏投降,但最后须将之击灭”。


抗战史上最为血腥、暴虐的屠杀南京的反人类犯罪,就此拉开帷幕。


日军两次跨越制令线,急于速战逼迫中国投降而不得法,同时,日军自淞沪会战、江阴会战、南京会战以来再中国军队顽强抵抗下伤亡极大,使得日军上下在得到香宫鸠彦王命令以后,都是企图疯狂报复中国首都南京。


然而,战前的国军南京卫戍司令部从司令官唐生智以下,面对南京会战以寡敌众,以弱敌强毫无胜望的战局危机,却是反应颟顸,毫无应对。


南京卫戍司令部既无疏散、撤退南京城内民众举措,更无在会战失利以后参战军队秩序撤退的具体、妥善的准备,实为极大的失责。


到了12月12日午后,南京防线崩溃在即。


这时,急于撤退脱险的唐生智和南京卫戍司令部按照武汉国民政府军委会“相机撤退”命令,在仅召集参战部队部分师、军主官会议,轮流签字,即匆忙下达毫无章法的总退却命令。


随后,唐生智、桂永清等人率先脱离部队和南京,开始竞相逃命。


南京卫戍司令部的混乱,使得总撤退命令根本无法传达到具体作战部队。


就此,有的部队依然顽强阻敌,有的部队则惊慌溃退。


南京陷入混乱。


这时,南京城内外各条防线数十万国军、民工们,因为失去指挥,犹如聋子、瞎子……


接到命令的,慌忙撤退,继而溃退。


没有接到命令,则在绝境下拼命血战,苦苦坚守……


当时,为保障军民撤退用电、照明,南京发电厂的值班工人和驻厂国军官兵坚持各自岗位,直到13日黎明。


天明以后,日军两个中队冲进了南京发电厂。


电厂工人和保护电厂的国军官兵被日军击败、捕获,全部死难。


类似悲剧,在南京城内外不断上演。


就在南京会战期间,南京城外的乌龙山、老虎山、狮子山、幕府山多处炮台,工事,以及南京复廊、城垣阵地等等工程大多尚未竣工,临战之前,军队、政府和南京卫戍司令部招募民工、市民加工抢建,挑灯夜战。


这些出现在军事区域、目标的民工、市民,并非军事人员。


12月12日,南京城外的军事要塞、工事因为配置了进口德式火炮,最早得到了拆炮撤退的命令。


当夜,国军炮兵坚守炮台以老旧火炮继续发射,掩护南京作战。


同时,国军组织炮台施工人员及四周村镇平民,联合拆卸、搬运德式重炮……


然而,既无重型机械、汽车助力,仅靠人力在山路搬运重炮,确实非常艰难。


Image

京会战期间,日军威逼中国平民


最终,数以万计的,正在南京外线乌龙山、老虎山、狮子山多处炮台挑灯夜战的施工工人、搬运重炮的军民,因而耽误山路,撤退不及,遭到了日军的突袭、围攻。


他们几乎没有战力,也就谈不上反击、突围。


最后时刻,他们唯有匆忙往炮口灌镪水毁炮,再以单兵武器,甚至木棒、山石进行最后抵抗。


抵抗结果毫无悬念,南京外围数以万计的军民都被日军俘虏。


就在12月13日南京沦陷当日,仅日军第13师团第103旅团,即在幕府山、乌龙山地区俘虏了近15000中国军人。


12月15日夜间,日军第103旅团接到朝香宫鸠彦王司令部电令,全部俘虏就地处理。


12月16日午后,日军各部商议处置俘虏意见,拟出详细的关于就地处理俘虏内容的计划,并毫不掩饰地将屠杀时间、地点、方法等等细节上报师团及朝香宫鸠彦王司令部。


当时,日军派出3个齐装满员的中队约700人,负责屠杀俘虏。


他们将俘虏平均分给各中队,以50名俘虏为一组,由大监禁室带出,由日军组织刺杀这些俘虏。日军自下午5时开始刺杀,直至下午 7 时 30分刺杀结束,再向联队、旅团报告。 


用时两个半小时,以700余人日军轮番刺杀每50人一组的中国战俘,其中血腥、惨烈,可谓触目惊心。


然而,南京外围的屠杀绝不止幕府山、乌龙山这个区域。正如如前图所示,煤炭港、草鞋峡、燕子矶、老虎山、狮子山等地,为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主要屠杀地区,同样发生着类似惨案。


直至12月18日夜间,日军在幕府山将中国难民5万余人全部用铅丝捆扎,驱逐至下关草鞋岭,分批用机枪密集扫射,并以乱刀砍杀,最终以汽油焚尸灭迹,予以残暴、血腥屠杀。


这次屠杀,相传仅有伍长德一人被焚未死,万幸逃生。


日军在战报上将他们统称为战俘。实际上,这些俘虏的大部分,都该是民工、或者当地的居民。


12月13日,上午,日军第6师团率先从光华门、雨花门进入南京城。


当时,日军向南京城内推进,即以射界内出现的目标,不分军民,实施无差别攻击。


南京会战之前,南京本地人口多次疏散,由百万人口减少到大约5、60万人口,而后,随着日军西犯,京沪杭地区大量人口沦为难民,他们和当地政府机关、学校等等,同为战火所逼,纷纷在12月初躲进了南京城内。


南京沦陷之时,陷足南京的平民、难民并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和疏散。他们无辜沦为南京陷落之时日军野蛮攻击的目标。


Image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合影。


当时,国际友人约翰·拉贝、明妮·魏特琳、约翰·马吉等20多位成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设立难民收容所,才使得这部分流浪难民,及被南京会战毁灭家庭的难民,随淞沪会战、江阴会战、南京会战西迁南京的大量无法转移的政府机关、学校等职员、国军伤员等等,勉强得到了收容。


然而,虽然事先得到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通报,日军并没有为此约束对南京城内避难所的军事行动。


当时,日军多支部队在进入市区之后,沿南京中华路、 中山东路、 中山北路突击,所到之处,即对市区多处难民避难所实施无差别攻击……


这一天,曾经英勇保卫南京的那支浴血苦战的国军烟消云散。


南京变成了侵略者屠刀下的羔羊。


14日,替代松井石根统帅日军的朝香宫鸠彦王为塑其在军队中的威信,再次签署命令,允许各部日军可以进驻南京城内,进行补给、扫荡、治安。


于是,更多日军涌入城内进行所谓的补给、扫荡。


而日军留在南京的负责所谓治安的宪兵,却仅有17人。


就此,日军犹如开动的野兽机器。杀戮犹如瘟疫,蔓延整个南京。


失去军纪约束,日军无论成建制行动,或者游兵散勇四散行动,所到之处,中山东、西、南、北路及中央路等市区街道,无处不见中国军民受害者尸体。


其中,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一部进入下关,即对滞留下关码头、车站的中国军民进行猛烈攻击,屠杀中国军民高达3000 余人。


寒风凌冽,惨不忍睹。


也就在14日这天,在日本东京、广岛等地,日本天皇和皇室成员与百万日本人民共同举着鲤鱼灯笼,彻夜狂欢,高呼“祝贺南京陷落”。


那一年,日本民粹情绪犹如狂潮,天皇、日军和日本国民,无不是南京大屠杀的元凶、凶手和帮凶。


日本在国内的狂欢,更加刺激了侵华日军对南京的屠杀。


12月15日,按照香宫鸠彦王的杀掉全部俘虏密令,日军在南京掀起了集体屠杀的高峰。


Image

日军在难民营逮捕的中国青壮年。他们可能就此踏上死亡之途。


这天,日军在汉中门外即以机枪扫射,杀害被俘的3000余中国军民,最后,日军不分受难者死伤,汽油浇身,残暴焚化了这些受难者。 


当天夜里,被押往鱼雷营的中国平民及战俘约9000余也被日军屠杀……


16日,屠杀继续进行。


这天,日军闯入南京安全区,逮捕避难华侨招待所的中国男女难民5000 余人,并将他们押往中山码头,集体反绑,排列成行,分批以机枪射杀,再弃尸长江,毁尸灭迹。 


之后,日军又在四条巷屠杀400人,在阴阳营屠杀100多人。


12月17日,中国平民3000余人被日军押至煤炭港下游江边集体射杀,在放生寺、慈幼院避难的400 余中国难民也被集体射杀。


当时,在中山码头和鱼类营等地,日军先后将中国军民14000 余人,背手捆绑,分组,分次、分批予以集体屠杀……


这时的日军,已经屠杀眼红。


之后,日军完全置国际惯例于不顾,随时闯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难民避难去进行搜查、拘捕、掠夺、甚至直接强暴妇女,肆意拘杀难民区的中国自愿者,以清查“便衣兵” ,对役龄难民无论是否确认为士兵,都是加以逮捕,集体捆绑,集体屠杀。


日军兽行发指,不胜枚举,使得83年前的南京,于天冻地寒间,沉沦绝望。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细节与回顾,张纯如先生其著作《南京大屠杀》即有相当描述。不过,我在看完一次以后,倍感压抑,实不想翻开二次。


日军在南京暴行持续六周,激起了当时正在南京的欧美友人的极大反感。


12月15日,受在南京的欧美记者委托,四位美国记者将大量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劣性的通讯稿,带上了停泊南京江面的美国军舰。


美军军舰电台最早向欧美媒体发布了南京大屠杀新闻。


当日,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接到电讯,即刻刊登了四位美国记者之一的斯蒂尔的目击报道,其标题简洁:


地狱般的四天。


——只有这句话,才能确切形容南京遭到围攻和占领时的惨状!”


随后,欧美多国各地陆续有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新闻。


南京大屠杀新闻曝光,既使得日军作为当时在地球数一数二的海陆空现代化军队形象全无,更使得世界及欧美主流国家对日本侵华战争日愈不满和抵触。


甚至,当时德国驻华使馆也专门致电希特勒,提议德国与元首有义务干涉日军兽行。

Image

日军在南京俘获包括老人和儿童的战俘。


日本自甲午战争以来,都是尽力伪装文明国家以争取世界列强。


然而,从九一八事变到南京会战,再到南京大屠杀事件,欧美国家目睹了中国军民的觉醒与抵抗,对国际法则和外交秩序的尊重。也目睹了日军入侵中国,屠杀中国军民的混乱、血腥与残暴。


就此,日本的现代文明国家形象彻底坍塌。欧美国家大多趋向同情、援助中国抗战。就在南京屠杀前后,美国海军激进将领甚至有了提出武装干涉日本侵华的呼声……


然而,中国人最终还得依靠自己走出那段苦难的日子。


南京大屠杀以后,中国更为坚决地进行着抗日战争。


回望历史,不可否认南京会战确属抗战必要一战。


这场战事在淞沪会战至台儿庄会战之间,承前启后地掩护了自淞沪退下来的百万国军转进中原,最终在军事上使得抗战能够转向持久战的战略轨道。


然而,这场英勇的南京会战,却因日军的血腥、残暴的南京大屠杀,以及唐生智、宋希濂、桂永清等人颟顸、渎职,使得南京会战的光辉最终被南京大屠杀深重的、惨痛的血色所掩埋。


就此,惨烈、悲壮与屈辱、辛酸纠缠不解的这段历史,便成为抗战史上最让国人心痛至今的苦涩记忆。


鸣谢三点一转。 

2021年12月13日6时,橡树撰稿于广都铭贤堂。


永远的张纯如

俄州亚太联盟 2021-12-13 23:32

https://mp.weixin.qq.com/s/nFindlRv-LCPu5JcFAYlLg

今天(2021年11月9日),张纯如离开我们17年了。

24年前,她用一本《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将人类至暗时刻呈现在西方读者面前,使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得到西方主流社会的关注。

Image

张纯如纪念馆内馆内展示的张纯如照片。吴侃  摄 

她改变西方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

张纯如祖籍江苏淮安,1968年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她本有着优裕和安宁的生活,曾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当记者,后开始全职写作和演说。


1994年12月,张纯如看到了几张南京大屠杀时的照片:

“数百名中国平民的尸体飘满江面,还有被砍掉的头颅,被割开的肚腹,以及裸体的妇女,她们的脸扭曲变形,带着让人无法忘记的痛苦和耻辱的表情。”

这些景象,在她学校的图书馆里,在市里的公共图书馆里,在她所学的世界历史教材里,什么都找不到,甚至她的老师对此都一无所知。 她说,纳粹屠杀犹太人,全世界家喻户晓,但是在西方,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无人知晓,我作为中国人的后裔,写出它是我的责任。

Image

张纯如于1995年前往南京采访南京大屠杀生还者,并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图源:扬子晚报网)

她为此耗掉整整三年,在南京、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一次次地调查。她搜求和挖掘了大量的档案史料,包括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以及与二战日本老兵的书信等原始材料。


 在此期间,她还意外地找到“中国的辛德勒”约翰?拉贝先生详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拉贝日记》以及另一份珍贵史料《魏特琳日记》。 

Image

约翰·拉贝和魏特琳。

但写作是噩梦一般的历程,她不仅要面对、还要一一叙述出来那些令人发指的暴行:“砍头、活埋、活焚、挖心、分尸,在粪池中溺淹……”她经常“气得发抖,失眠噩梦,体重减轻,头发掉落”。

1997年12月,在无尽的内心磨折和悲痛之后,她的书《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在美国正式出版。

Image

张纯如著《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

此书的出版发行给她带来极高的学术荣誉,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威廉·柯比教授为其作序时称这是“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

但她的生活也从此陷入无穷无尽的恐惧。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也随之而来,她只能经常变换电话号码,从不敢随意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 

Image


2004年11月9日,因罹患忧郁症而心力交瘁的张纯如,在加州盖洛斯自己的车内饮弹自杀,年仅36岁。她最爱的儿子,刚满2岁。


她在死前留下一张纸条,要求家人记住她生病前的样子:“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

致敬!怀念!正义勇敢的华裔女作家

11月9日,中国妇女报发文怀念:“ 张纯如,正义勇敢的女作家,用生命照亮了历史的真相。战争已经过去。和平来之不易。今天,我们为金陵城三十万遇难者哀悼,也向这位正义的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Image

在互联网上

网友纷纷向张纯如致敬

Image


记住她

记住她所坚信的


本文来源:中国侨网综合中国新闻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北洋之家、中国妇女报、网友评论等

浏览(1693)
thumb_up(112)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