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学德2

注册日期:2019-05-09
访问总量:455293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图文)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发表时间:+-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范学德 2021.9.2


导读:这是“衣食住行”系列中“住”的第17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看看锯断的树,脑袋搜索起了那句时髦的话:“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即没有责任的)。”但搜了几下没搜出来,我叹了一口气,我老了。


但不服输。


干完活回到家里后上网,查到了那句话的出处,是波兰诗人斯坦尼斯洛(Stanis?aw·Jerzy· Lec)说的,英文:“No snowflake in an avalanche ever feelsresponsible。”直译:“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是这样的。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雪花,韭菜花。


事情起头是这样的:


一个多星期前下了一场好大的雨夹雪,下了一整夜,车道上积了两三英寸厚的雪,雪被雨水淋透了,沉甸甸的。

 

铲完雪出门散步,回来时发现草坪上的一棵大松树倒了,它大概三四十岁了吧,多年来,它一直和其他四棵松树站在那里,成一排,笔挺,苍翠,没想到,一夜雨雪,竟把它压得连根倒下了。

 

今天天暖和了一点,最高气温摄氏零上3度上下,我拎着一把锯到地里,锯松树。

 

我锯了还不到十分钟,隔壁邻居看到了,拿电锯来帮忙,但刚刚锯了几下,锯就被大树卡住了。


他修理了一下钢锯后再锯,还是被卡住,只好说:“对不起。”


我说:“谢谢你。我慢慢锯。”


图片

 

先把主干旁边的枝子锯断,它们都不太粗,容易锯,一根根地被锯下来。锯主干时费劲了,主干有大海碗那么粗,我先在上面锯开两个口子,宽一点,然后再往下面锯。当这个小口子被锯开后,我突然想,这就是个V字啊,胜利!

 

联想,要获得V,一开始就要打开宽一点的口子,这样才能深深地锯到底。

 

累了。


图片

 

没想到大脑急转弯,蹦出了另外一句话:“压倒大树的是最后一片雪花。”怎么冒出来它,我也不明白,估计是潜意识里有那句老话作怪,这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马上跟自己辩论起来,怎么可能,绝对没有一片雪花能压倒一棵大树。这树,长了一层层的枝子,向四面八方伸展,它们同时承受着雪花。而雪花,是许许多多片同时一起落下来,有的落在这根树枝上,有的落在那根。还有风,不停地吹。

 

是它们一同给力,合力,才最后压倒了大松树。

 

想起了陈毅写的一句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哈哈,那是因为雪还不够大,不够重。重雪之下,青松也挺不住了。


图片

 

又想,别小看自己,哪怕我仅仅是一片雪花,一粒雨滴,它也有自身的分量,尽管微乎其微。

 

雪花啊,当你从天而降时,就飘下来吧。别等待别的雪花,别管别的雪花落在哪里?

 

我就是雪花,是雪花就要落下,这里,就是我落下的地方。

 

想明白了,觉得挺有意思的。我的想法,连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说法也否定了。是啊,哪里会有人再拿起一根稻草放在骆驼背上的,稻草是一把一把拿的。


图片

 

那个问题不用想了,同样一场雪,为什么旁边这四棵松树还站在那里,而这一棵却倒了,那是因为它病了,出毛病了。

 

想明白了后继续干活。锯锯,停停,锯的口子再宽些,再深些,直到听到“咔吧”一声,大松树干断裂了。

 

我不锯了,听断裂的声音,在那一大声“咔吧”后,还有一声声“巴巴”的声音,很细,很轻。

 

但重击还没有完结,树干还没有断成两截,它们还连着。我再使劲锯了几下,响起了更大一声的“咔吧”后,树干终于断了。

 

擦擦汗,先拍几张照片。


慢慢数松树的年轮:“1.2.3.4.5.……”


我数不过来了,算了,把另一段松树干再锯成两截!


图片


那天最有成就感的不是锯断了树,而是弄清了波兰诗人斯坦尼斯洛的原意:“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拒绝承认罪责。


哈哈,这倒符合历史和人性的真实,当年,老祖宗是怎么做的啊?没有一位觉得自己有责任。


2018.12.17凌晨一点于芝加哥 


图片


图片


图片




浏览(662)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