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班车

注册日期:2021-01-17
访问总量:453046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大饥荒中的皇城根 一 四中回忆之五


发表时间:+-

接前文“看拍电影“青春之歌” 一 四中回忆之四”


十三  盖浇饭


58年的好日子刚过去,全国大饥荒就来了(官方说法:三年经济困难)。当时正在四中读高中。随着全国经济形势恶化,北京的粮食供应开始紧张。


其实早在1956年北京已实行粮食定量。因为定量宽松,副食不定量,也没有发放粮票,只是各居民凭购粮本去粮店买粮,因而实际上对居民生活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饥荒伊始,最先受到影响的是郊区农民。俺到饭馆吃饭看见有很多郊区社员进城。 他们在饭馆买一个便宜菜,再买十几二十个馒头装入口袋带走。 这引起了有关方面的警觉。 因为国家调拨给各城镇居民的口粮是有定额的,如此一来就造成了城市粮食紧张。 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高招。 那就是停止饭馆卖馒头,再把菜浇在米饭上一起出售,此为之盖浇饭,从而阻断了市区粮食流失。 而此后不久,就全面发行了粮票,而盖浇饭也完成了历史使命。 


十四  祸从口出


粮食危机加剧,学校也开展了政治教育,围绕当前生活和粮食问题展开了学习讨论。 以班团支书为首的一派提出人民生活幸福,粮食不仅够吃,而且富富有余。 而包括俺在内的几个书呆子则认为粮食够不够吃有一个客观标准,那就是每天所吃食物中的营养能否满足身体的需要。 双方展开辩论,一时争执不下。 最后团支书们指出,如何对待这一问题是对待当前国家经济困难的大是大非的立场问题,更打出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够不够比比工农兵大众” 的口号。吓得俺等立刻举手投降。 全班同学的粮食定量从36斤每月 “自愿” 减少2斤至34斤。


由此事的影响,1962年俺高中毕业时虽然获得了北京市教育局颁发的毕业生银质奖章,也没能加入共青团组织。这事想想后怕,也幸亏俺晚生了几年,否则赶上1957年的反右运动,恐怕被带上帽子是十有八九了。


十五 大饥荒中的皇城根 

  

高中时俺住校。 四中有很多住校生。因为是全市范围招生,一些家离学校远的学生无法通勤,选择住校,只在周末回家。有些家长调离北京,去外省市工作,把孩子留在北京,可以有更好的教学条件。还有些走读的学生选择在学校吃饭也可以。所以在学校食堂就餐的有数百人之多。


食堂管理员周春方,中等身材,削瘦。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好干部。在大饥荒时,带领食堂员工想方设法让学生们吃好,健康成长。当时粮食定量中的比例是5:4:1。即50%粗粮,主要是玉米面,40%白面,10%大米。周春方经常戴上套袖,亲自在食堂指导,想办法做到粗粮细作。用玉米面做出的发糕又大又软,很好吃。在粮食和肉类,食油定量的条件下,想方设法搞多一些付食品和蔬菜。蔬菜公司借用四中操场貯存过冬大白菜。他组织同学去拣白菜邦。还从远郊区搞到一些白薯(地瓜)。做成的大菜包子和地瓜包很好吃。他因为工作勤肯耐劳,认真负责而被评为先進工作者。后来被提升为总务科长。


除在学校食堂用餐外,每月发放半斤糕点票和二两糖票给个人。 这也成了俺的珍贵享受。 因为营养不足,有同学浮肿,有人得了肝炎(据说是由进口的伊拉克蜜枣所传播,“境外输入” 又一例),甚至连体育课都停了一段时间。


好在班上绝大多数同学都有家庭的后援。有军干子弟带来了黄羊肉与同学分享。说是总参和总政出动了“八一”射击队和摩托车队去内蒙打猎,所得猎物分配给京内各大军队机关。家父所任职的建工部也从北大荒克山农场运来黄豆分给职工,以示党和领导的关怀。


俺在大饥荒时的生活虽说是困苦,但每月的定额是有保障的。相比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民众,应是好的太多。这当然拜赐居于天子脚下的皇城根。巧合的是学校西边的街道名称正是“西皇城根”。


浏览(6331)
thumb_up(63)
评论(101)
  • 当前共有101条评论
  • 木秀于林

    咱川爷的意思还看不出来么?

    看不出来的,指定是负智商,哈哈……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秀于林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秀于林 回复 毕汝谐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哈哈

    屏蔽 举报回复
  • 毕汝谐 回复 体育老师

    各花入各眼,俺最喜欢你这类女人。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秀于林

    这些陈年旧事、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儿多了去了……

    我家住东单苏州胡同内,由近而远,电影院分别是:儿童电影院,大华电影院、红星电影院、明星电影院……最远的也不过四站地。

    儿童影院儿童票价5分,不过是第二轮上演的旧片儿,新片儿票价加倍。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秀于林

    当时的北京各大电影院门厅、休息厅、大厅里都悬挂十大名星大幅照片,

    赵丹、孙道临、谢天、魏巍、于洋、王心刚……

    王丹凤、张瑞芳、秦怡、上官云珠、舒绣文、谢芳、王晓棠……

    一般不是挂八幅就是挂十幅,也有挂十二幅的。

    中国顶尖的美男子、美女子。

    屏蔽 举报回复
  • 体育老师 回复 木秀于林

    【 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俺这个省高考状元,被降格录取到没人自愿读的师院后,顺理成章的成了批白专对象。大一学年考试,化学系党支部勾结政教系系主任(马列科班出身),给我一个人专门出了一道题,"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开卷考。政教系系主任评分"优",但化学系党支部给我改成了"良",说政治成绩要结合表现。

    四年成绩保持各科成绩全优才能报考研究生。这个大一政治"良" ,俺考研梦碎。化学系党支部整垮了一个白专学生,胜利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秀于林

    要说“艺术成就”,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比不上同一时期,谢芳主演的”青春之歌”。

    另外,王晓棠演的银环,也不是很成功,这个大美人儿,在“英雄虎胆”里扮演的国民党间谍特务更吸引人,成为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的单相思对象、梦中情人。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秀于林

    我看“野火春风斗古城”长篇小说是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是我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是我姐夫(时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个营教导员)回京出差、探亲时送给我的“礼物”。小说定价是两块多钱,在当时可算是十分昂贵了。

    刚开始看非常不习惯,看不明白,倒不是我笨,主要原因是长篇小说的每一章节之间有时毫无关联,只有看到随后或多半本,才能把情节、人物贯穿起来……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秀于林

    俺们那个小县城,报考研究生的一共俩人儿,所以监考也不是很严格,那个监考老师好像是县中学的老师外加一个县招生办的,那人我还认识。俩人考试,两个监考。靠。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