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茉莉

注册日期:2011-02-03
访问总量:165667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哲学重磅,美国人的治愈系?——海格隆德谈宗教和资本主义


发表时间:+-


            哲学重磅,美国人的治愈系?

            ——海格隆德谈宗教和资本主义



茉莉:一场大病之后正待康复的美国,需要一场新的“启蒙运动”。美国人是否能从瑞典学者海格隆德的新书《今生》里找到解毒剂?


000115667_piclink.jpg


2021年4月15日  茉莉 为FT中文网撰稿


在波罗的海岸边度过风雨如磐的童年,瑞典人马丁?海格隆德(Martin H?gglund)关心冰川融化等大自然的变化。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毕业后,他去美国求学深造,后在耶鲁大学教授比较文学。

一年一度从美国回瑞典北方度假,他发现自然景观和家庭关系都同样脆弱而短暂,因此思考有限的生命、以及人们获得永恒救赎的方式。他说:“我想写一本书,提供有关生死的基本哲学问题的新观点,同时也提供新的政治视野。”

《今生:世俗信仰与精神自由》(This Life: Secular Faith and Spiritual Freedom)于2019年在美国出版,立即成为美国最受关注的书籍之一。2020年秋天,我买了此书的瑞典文版本。作者说他最看重的是瑞典文版,曾自己参与翻译和修改。

然而我发现,尽管新书在美国产生巨大反响,但这位在英文世界里广受欢迎的哲学明星及其新书,在其家乡瑞典,虽也有不少评论与讨论,(我本人就在网上听了几场研讨会),却似乎没有引起美国那样大的轰动。

仔细一想也就明白了。《今生》一书从对死亡的认识开始,同时挑战了宗教和资本主义,最后倡导的是“民主社会主义”。而在北欧,与作者理念接近、但仍在资本主义体系之下的“社会民主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信奉“中道”(Lagom )的瑞典,也早已处理好宗教与世俗政权的关系,让“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了。

但是,对于正处于混乱瓶颈期、社会矛盾层出不穷的美国来说,这部哲学书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在特朗普时代,美国基督教福音派脱离了“公民宗教”领域,进入“基督教国家主义”思维,最终导致了国会山的暴乱。而美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致使社会贫富迅速分化,出现大量贫困人口,并由于基础物资的生产短缺,无法成功遏制新冠疫情的爆发。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曾被视为文学领域“治愈系”的代表。一场大病之后正待康复的美国,需要一场新的“启蒙运动”。美国人是否能从海格隆德的新书《今生》里找到解毒剂,从而获得崭新的哲学视野和政治活力,用一个有力的社会替代方案以治愈自己?


一份将哲学、灵性和政治结合的套餐


人们寻找哲学,希望哲学使世界更加明智,希望能认识自己的生命意义。

即使不相信“世界末日”之说,我们也总是被现实警示:天空崩塌、冰川消融,瘟疫将淹没我们,海洋将覆盖我们的城市……我们看到美国国会山的狂热暴乱,看到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核心不再稳定。历史并未终结,西方民主体制也发生了危机。

海格隆德的哲学新著《今生》很接地气,将生存哲学与基本政治经济问题不同寻常地结合起来。他深度阐述了:我们如何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我们对自由民主的追求如何使我们超越宗教和资本主义?作者大胆地为世俗主义辩护,试图将世俗世界观与强大的政治联系起来。海格伦提出,要完全抛弃上帝,就是要成为民主社会主义者。

新书在美国和英国都取得了很大成功。他被英国《展望》杂志评选为全球50位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这是因为,被新自由主义理论伤害的英美,其左翼力量正在不断壮大。这本被认为有远见的新哲学,立即成为左派书籍中的一本《圣经》,作者被视为“美国新左派的指导明星”。

那些与《今生》一书共鸣的美国读者是一些什么人呢?他们在“黑人新生活”和桑德斯的运动中,在“绿色新政”的视野中,与那些“争取15美元时薪”的底层劳工站在一起。

《卫报》称这本书为“哲学,灵性和政治的全面而雄心勃勃的结合。”作为一部有远见的左派哲学著作,《今生》试图加深左派论述的哲学层面。作者广泛分析了古往今来的思想家,包括亚里斯多德、斯宾诺莎、克尔凯郭尔、黑格尔、马克思、马丁?路德?金、约翰?罗尔斯、弗里德里希?海耶克和托马斯?皮凯蒂。

立足于宗教,哲学,经济学和文学,海格隆德以固执的存在主义立场,分析人类基本的存在问题。他对社会进行了重估,将眼光聚焦于社会的根本转变,得出不平凡的结论:只有世俗信仰和民主社会主义,才能给有意义的人类生活“提供制度上的支持”。


永恒宗教不爱尘世,需要世俗信仰


如果不是美国国会暴乱现场展现的基督教旗帜与十字架,海格隆德的宗教批判可能不会引起我如此强烈的共鸣。 在2016年和2020年选举中,大部分美国白人基督教福音派选民投票给川普,他们相信神权威权政治比宪政民主要好,因此力图影响政治,企图让美国回归上帝。四年特朗普之乱,为上帝偶像的崩溃提供了一个范例。

在《今生》的第一部分中,作者研究了信仰永恒的社会道德后果。他认为,我们不应加深对永恒宗教的信仰,而应将世俗信仰献给我们唯一的人生。

为什么要用世俗信仰代替宗教信仰?海格隆德的逻辑是:如果你专注于永恒,那么参与并改变尘世就不那么重要了。那些相信自己的灵魂会永恒的宗教,会导致对世俗事件和他人命运的漠不关心。海格隆德写道:上帝“是完全不负责任的,因为他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任何约束。”

对于宗教的批判,海格隆德提出了有力的论据,说明宗教通过将终极问题转移到更高的层面,来阻止信徒面对自己的生活意义承担责任。如圣保罗的书信就告诫人们,要专心于天上的事物,而不要关注地上的事物,因为你将要死去,你的生命在上帝那里。

例如对环境的关心,海格伦德强调这是我们时代的关键问题。他认为,宗教信徒们因为只在乎来世会漠不关心。而世俗信仰的前提是:个人“在有限的生活中”的道德责任感和投入感。因此,只有出于世俗的信念,我们才可能真正关心气候危机。

海格隆德的论述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只有世俗才能得救,而宗教从定义上说是不爱这个世界的。但他也承认,很多宗教信徒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意义,也致力于关心地球的命运。

瑞典基督教教会的大主教Antje Jackelén对《今生》一书发表评论说:虽然作者没有不尊重宗教,但此书缺乏神学深度。如果海格隆德能与更多有深度的神学家对话,那么他将修改自己的一些过于简单的论述。大主教认为,无论圣经研究或宗教社会学研究,都不能证实永恒观念破坏了人们对今生的关怀和爱心。

总的来说,海格隆德的宗教批评不是认识论的,他并不攻击宗教教义,而是从存在主义角度去批评宗教。通过对克尔凯郭尔哲学的分析,他指出,那些信仰永恒的宗教信仰者,必然贬低我们作为有限生命、此世今生的存在。

显然,海格隆德想要人们摆脱宗教的虔诚,《今生》一书提供了一种替代宗教并战胜虚无主义的重要选择,即拥有一种世俗信仰,不是在世界之外,而是在这个世界之内解决人类苦难。


批判资本主义有独特的人性理由


上百年来,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来自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角度,例如民主社会主义者、国家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改良主义者及政治激进分子等。他们大都是左翼,在抨击资本主义制度时,往往会提出替代这一制度的方案。

而海格隆德的批判角度却是独特的。他不是出于经济考虑,也不是出于公平或实用的考虑,而是从一种非常人性的角度去认识:我们短暂有限的人生,值得拥有比资本主义更好的东西。

为什么资本主义对我们的人生不好?海格隆德的观点是,因为资本主义侵犯了我们的“自由时间”。时间是整本书中的关键概念。作者认为,从理性上讲,我们应该努力减少必要劳动的领域,而增加自由的领域。但是,资本主义有系统地剥削我们大多数人,并以牺牲我们的自由为代价,以增加劳动量。当人们以工资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时,就是在出售自己的生活。资本主义逼迫我们将时间花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今生》第二部分着重于对资本主义的深入研究。作者认为,资本主义必定会破坏个人的精神自由,并产生政治和经济上的不平等。对于关注环境的作者来说,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具有掠夺性驱动力的资本主义,正在摧毁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海格隆德说,如果人类要过上自由的生活,就必须废除资本主义,废除雇佣劳动,引入真正的民主,以关照人类和自然。要消除资本主义的价值悖论,就必须放弃制度本身,而要采用一种新的制度。赋予人类生命基本价值的新制度,将给予我们在地球上的有限时间。这个制度就是“民主社会主义”。

至此我们发现,这是一个真正的乌托邦主义者。海格隆德的“民主社会主义”,比家乡瑞典至今的“社会民主主义”走得更远,类似在瑞典社民党人和美国人伯尼?桑德斯之间的中间地带。在海格隆德看来,我们瑞典社民党的制度只是资本主义的“公平版”。

因涉及生产资源共有,海格隆德的“民主社会主义”受到不少批评。批评者指责说,海格隆德不了解社会主义在近一百年中如何惨败。但我在听作者演讲时,亲耳听到他提及社会主义国家和极权主义的问题。海格隆德的民主社会主义与极权下的社会主义有本质的不同:它是在民主制度下,各方讨论达成共识,采取了一系列地方自治市,集体和合作社的形式,解决各方的共同利益,而无需使用任何形式的胁迫。

为此,海格隆德和已故的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进行了一场单方辩论。哈耶克说,国民经济太大,公有制经济不可管理。海格隆德坚持提出:在民主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能够用合作社的生产方式在地方和全球范围内合作。

一个读者为之补充了例子:今天的跨国公司正在以哈耶克宣称的不可能的方式运作,一些跨国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浸润着自由、平等、分权等民主价值观。

呼应尼采,要求“价值重估”

有瑞典评论家认为,比较起对宗教的批判,海格隆德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价值观批判更为成功。无论如何,当今世界财富的重新分配不足以克服人类面临的挑战。需要彻底改变生产方式。

在特朗普时代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激化的背景下,海格隆德呼应尼采,要求“价值重估”,从而引起社会变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目前正在经历一个自我反省时期,疫情导致人们的观念发生很大变化,产生了一个共识:政府是需要保护公民安全的,例如对抗疾病与贫困。

这样,美国势必要向左转,与新自由主义分道扬镳,大政府和高福利政府将会是未来的趋势,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美国年轻一代对海格隆德的推崇和迷恋可以理解。想想,在此书描绘的乌托邦世界里,年轻人将增加“社会上的空闲时间”,他们将自由地享受高等教育,而不必承担沉重的贷款债务,工作学习时也不必担心贫穷和缺乏医疗保险。

毫无疑问,一本书不能拯救世界。海格隆德并不能说服世界人民都放弃宗教,也很难践行他的民主社会主义。但《今生》一书富有启发性,唤醒了我们作为有限生命的自由意识。作者让我们思考,如何充分利用这唯一的生命?良好的社会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以怎样的道德紧迫感来投入生命、走向社会正义。


(注:作者是定居在瑞典的华裔作家。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ense.com)


浏览(4821)
thumb_up(3)
评论(3)
  • 当前共有3条评论
  • taichidao

    "海格隆德说,如果人类要过上自由的生活,就必须废除资本主义,废除雇佣劳动,引入真正的民主,以关照人类和自然。要消除资本主义的价值悖论,就必须放弃制度本身,而要采用一种新的制度。赋予人类生命基本价值的新制度,将给予我们在地球上的有限时间。这个制度就是“民主社会主义”。"

    --如果上文是作者的观点,则说明,海格隆德对“(民主)资本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没有深入的探讨。

    资本主义以“个人自由”为宗旨,那么个人自由的基础呢?个人自由的基础是个人能力。

    而现阶段西方民主宪政的资本主义本质上,是对个人能力的制度性均衡,用难听点的话就是“劫富济贫”。这是从历史性动乱推动的社会观念进步中“具备更大自由的强者--资产阶级”不得不做出的、财富可以度量的、个人能力的渡让。这种资产者的财富渡让,它对整个社会是有代价的。欧洲的代价就是,它的科技创新能力远远不如美国。

    今天的资本主义可以普遍称为“民主资本主义”,美国与欧洲的差别是,“民主的程度”,返过来说,是强制均衡个人能力的程度不同的结果。

    它体现在对富人征税的尺度,欧洲的高尺度对富人征税产生的高福利社会和高稳定,而美国对富人的相对的低尺度导致底层民众对社会福利水准的不满以及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动荡。但是,美国却产生了远远高于欧洲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最重要的问题也许是:

    1. 今天的欧洲,是民主资本主义?还是民主社会主义?

    2,美国的民主资本主义难道失去了对“民主”调整的能力而无法实现“个人自由”与“社会公平”的基本平衡吗?

    解决的方案或许是,欧美之间互相学习。而不存在作者所谓的“制度问题”。


    屏蔽 举报回复
  • 何华 回复 何华

    世俗信仰指道德观?还是政治理念?

    要过自由的生活,必须废除资本主义?但是在民主社会主义下,人还是要工作,否则就是虫子了 (寄生虫)。

    屏蔽 举报回复
  • 何华

    世俗信仰是什么呢?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做好人,做好事?

    中庸之道?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