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阔海

注册日期:2008-11-13
访问总量:1708696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婚姻关系的黑色喜剧——读艾略特之《鸡尾酒会》


发表时间:+-

The Cocktail Party (《鸡尾酒会》)是著名诗人、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Thomas Stearns Eliot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的剧本,是一本易读而难懂的好书。

作为艾略特诗歌的读者之一,我原本无意于阅读剧本。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买到了这本书,一直就搁在书架上,一直也没有打算去读它。

两天前,鬼使神差我居然把这本书拾了起来,结果:放不下来了!英语里有个词叫“page-turner”,形容一本书好看到你一直往下翻、放不下来。对于我,《鸡尾酒会》的剧本就是这样的作品。

简单介绍一下情节:

一对夫妇婚姻出了问题。朋友们发现这一问题实在他们举办的一次鸡尾酒会上:女主人不在场。丈夫编了个蹩脚的借口,大家都心知肚明。鸡尾酒会上有一个不明身份的客人,丈夫对他说了实情,并且表达想要妻子回来的愿望。在这位客人的帮助下,第二天,妻子就回来了。但这对于丈夫的情妇、妻子的情郎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两年后的一次鸡尾酒会上,同一群朋友再聚首,妻子的旧情郎已经是电影届的成功人士,而丈夫的旧情妇在海外慈善事业中英勇献身了。

情节相当简单,但是台词写得很好,仅仅依靠魅力四射的语言,把一个简单的故事写得有韵律、有戏剧的张力、有诗意、有哲理。

在剧本开始,你读到的是婚姻关系的复杂、人际关系的压力、在婚姻关系中两个人的心理变迁,感觉就像是读关于中产人士婚姻生活的轻喜剧。然而你越往下读,就越看清这一喜剧背后黑色的哲思色彩,越能感受到艾略特对人类的关系,特别是婚姻关系的哲理思考。读完之后,你会感到婚姻关系的荒凉与黑色幽默,而不由自主地陷入对这一关系的反思。

来看一下这个故事:丈夫有了情妇,妻子有了情郎。那么妻子的不告而别本来是个很好的结局,不是吗?然而,事情的曲折就在于,丈夫居然向一个陌生人倾诉,希望妻子能够回来!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关于小三小四的闹剧。丈夫希望妻子回来,有其深层的心理原因与哲理原因。同样的,妻子的回来、丈夫情妇的离开、妻子情郎的出走,所有的情节看似平淡无奇,其中自有深意。

易读,在于语言大师艾略特对现代英语的娴熟运用。剧本的单调形式挡不住台词的精彩纷呈、剧情的辗转曲折。难懂,在于心理与哲理的部分,言外之意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如果说心理层面的反思对于不熟悉心理咨询文化的人或许有点儿难懂,但大部分人多少可以触摸到一点的话;那么,哲理部分对于文化上低俗化的大多数人,特别是非理斯丁族人士来说,怕是曲高和寡,难以引起共鸣。

艾略特在短短两幕的《鸡尾酒会》剧本中展现了他超凡的语言才能、利用对话推进情节的技巧、对戏剧张力的高明统御、对婚姻关系的心理与哲理层面的反思。难怪它获得了美国戏剧届最高荣誉“托尼奖”1950年的最佳剧本。


浏览(3558)
thumb_up(4)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