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斤

注册日期:2016-04-04
访问总量:269014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古人拔牙之谜


发表时间:+-

大象崇拜的极致表现(一)

雨斤

前文(· 何足挂齿还是何足挂牙?)介绍了“牙”和“齿”的不同,本文专论一个中国古代的齿文化习俗。

1956年发现的大汶口遗址,是一处距今约4500-5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文化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

今天学界一致的看法是,大汶口文化属于太昊与少昊集团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分布在以泰山地区为中心的山东中、南部以及江苏北部地区。晚期遗址的分布更广,东起黄海之滨,西到河南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淮北,安徽北部、河南中部也有受到该文化影响的遗存发现。

大汶口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就是下面这个象形女人乳房的三足陶鬶。

Dawenkou_Gui_Dazhucun.jpg

然而,大汶口文化最最独特的一个特征,就是“拔牙”的习俗。

考古学家发现,大汶口遗址墓葬里的人头骨,几乎人人都拔掉一颗门牙,而且是在很早的青春期就已经拔掉了。并且,是“男左女右”:男性拔掉的是右边的一颗门牙;女性拔掉的是左边的一颗门牙。

images.jpg

很显然,这种“拔牙”不是为了治病而为之的举动。因为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在十几岁就患了牙病。那么,大汶口居民为什么要人人拔掉一颗门牙呢?

download.jpg

学界一开始有各种各样的猜测:有人说这是一种“成人礼”,表示孩子长大成人了。有人说,这是一种对祖先祭祀的礼仪;还有说这是为了“美容美观”,就如同我们今天的纹身一般。洒家以为,这些解释都十分牵强,不是正解。

后来,考古发掘在一部分有“拔牙”痕迹的人骨旁,发现时常伴随有一种动物的牙骨出现---獐牙。于是,有人就提出,大汶口人的拔牙习俗是一种动物崇拜---“崇獐”的行为。

獐,是一种喜暖性的野生动物,其獠牙是其最突出的标志,一般最长可达8厘米。而且獐牙会动,在獐吃东西的时候会收起獠牙。如果进入战斗状态,獠牙则会竖立起来。锋利的獠牙不仅是进攻利器,同样也是繁殖季节与同类打斗,争取配偶权的有力武器。獐子机敏又善于奔跑、又有利齿御敌,作为原始人与獐生存在同样的环境之下,第一次见到这些神奇的生灵时,内心无疑是羡慕的。于是,他们认为这些能力可能与獐最突出的标志物——獐牙有关,所以为了获得这种独特的能力,他们也用獐牙来装饰自己。这种思维的逻辑,是原始人类的一种“模拟巫术”的反映,即用相似性来获得某种能力!

洒家早年无意间曾读到这篇介绍大汶口人“崇獐”的论文,心里猛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推测:此文只说对了一半。大汶口人的“拔牙”习俗,确实是出于“动物崇拜”。但是,这个动物不是獐子,而是大象。

unnamed.jpg

据《左传》,《周书·尝麦》,《墨子·尚同》等古籍的记载,太昊与少昊集团正是“东夷族”的主要成员。东夷集团是上古时代中国人的三个主要来源之一,主要分布在今辽宁、山东、江苏北部一带。

在音韵学的研究里,一般认为大象崇拜的最早来源,可以追溯到大兴安岭一带的东夷部落。参见前文勿吉国(·徒太山史辩)。北魏皇室的鲜卑族,其实乃“象鼻族”是也!《尚书·禹贡》篇,几乎句句与大象有关。鲜卑二字,音韵学从音转的角度进行诠释后,认为其是古代《尚书·禹贡》析支的音转。由此分析,鲜卑与东夷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文献的记载也说明了这一点。

大汶口人尸骨旁发现獐牙,说明当时的大汶口人曾用獐牙来装饰自己,模仿大象的长牙(上图)。洒家推测,除了用獐牙以外,可能还有树枝、木头之类的装饰物。但,由于腐朽变质,很难保存下来。

时至今日,鲁南、苏北一带,姑娘出嫁前也有拔掉一颗门牙的习俗。洒家一位北美的牙医朋友说,他的很多女性病患五十岁左右就丧失一颗门牙,大都是山东、苏北沿海一带的人。而且也是“男左女右”。

(未完待续)


海外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浏览(12671)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