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

注册日期:2006-10-27
访问总量:9233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砥平里战斗


发表时间:+-
砥平里战斗 砥平里是位于汉城东南约50英里,原州西北约15英里的一个朝鲜小。除了从汉城向南的铁路从这里通过,24,24A两条公路也在这里交接。砥平里南通骊州,东通原州,北连汉城,是一个有很大战略价值的要点。51年2月中旬,这里发生了一次可以说最终决定了朝鲜战局的一场战斗。 双隧道战斗后两天,佛瑞曼上校带领着美23团全团推进到3英里外的砥平里。出乎预料,美军并没有遇到任何有组织的抵抗和阻击。美军搞不清楚,为什么在双隧道进行了坚决战斗的志愿军,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放弃了砥平里这样一个要点。 从2月3日起,美23团在砥平里周围修筑了大批工事。由于兵力不足,佛瑞曼没有按常规把兵力部署在距离镇区比较远,海拔相对较高的几个高地上,而是选择了距离镇区较近,相对较低的高地。后来证明,这种相对密集的兵力配备,是美军得以守住砥平里的重要原因之一。 2月13日,在横城击溃了南朝鲜8师的志愿军,形成了对砥平里的包围圈。志愿军在横城的反击,造成了南朝鲜第8师及其周围美军部队的崩溃,使联合国军的战线出现了一个缺口,原州,骊州一线完全暴露在志愿军面前。孤悬志愿军前进路上的砥平里,成为阻挡志愿军南下的一颗重要棋子。如果砥平里被志愿军占领,不仅原州,骊州将完全处于志愿军的直接威胁之下,还将严重威胁西线美9军的侧后,很可能迫使前出的联合国军再次后撤。接任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仅仅一个多月的李奇微看到了砥平里对整个战局的重要性,严令已经准备后撤的佛瑞曼坚守砥平里。志愿军能否迅速拿下砥平里,美军能否守住砥平里,成为双方整个战局胜负的关键。 砥平里的美军和法军总数大概有4500人左右,包括美23团的三个营,法国营,团迫击炮连,装备了14辆M4谢尔曼坦克的团坦克连,装备了6门155mm榴炮的503野战炮兵营B连,装备了18门105mm榴炮 的37野战炮兵营,装备了M16自行高射机枪和M19自行高射机炮的82高射炮兵营B连,第二工兵营,以及第一游骑兵连。23团兵力配备是,23团1营的阵地在北,3营在东,2营在南,法国营在西,B连和第一游骑兵连作为团预备队。 志愿军在砥平里周围集中了6个团的兵力,具体部署是,40军119师356团在东,357团在东北,42军126师376,377团在西,40军120师359团在北,39军115师344团在南,另外,志愿军加强有相当数量的炮兵。北面支援357团进攻的是炮1师25团榴炮连,装备的是日式91式105mm榴弹炮,另外炮42团的两个连则是日式三八式75mm山炮。东面支援进攻的炮2师29团1营及2营4连,装备的是美式M2A1式105mm榴弹炮,另外还有炮1师25团的3营。参加进攻战斗的野战榴弹炮炮兵至少有两个营 又三个连,炮火数量在40门以上。此外,各师、团还有所属的山炮、迫击炮等。 夜幕降临,志愿军迫击炮和炮兵对砥平里内目标开始进行压制射击,志愿军步兵开始从各个方向接近出击位置。美军飞机投下的照明弹起了相反的作用,志愿军炮兵得以很好地观察炮火的着点,进行矫正。十点钟,志愿军步兵到达前沿出击位置,开始向美军阵地接近。佛瑞曼战前曾经向部队强调,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火力点。因此,美军保持了良好的战场纪律,一直都没有向志愿军盲目射击。他们一直等到志愿军暴露在阵地前沿的铁丝网和雷区的时候,阵地上的机枪,迫击炮,阵地后方的自行高射机炮,坦克,重迫击炮,榴弹炮才一起开火,造成志愿军很大的伤亡。 东边美军2营的阵地上,10点过后,大约一个连的志愿军步兵从美军E连对面不到一百米的一个铁道隧道中冲了出来。他们不顾伤亡地越过美军雷区,障碍物,冲到了美军阵地前的铁丝网不远处。一个十几个人的爆破组试图用炸药炸开铁丝网。他们放置好了炸药,但是在美军的炽烈火力之下,还没等到将炸药引爆,人员就全部阵亡。随后的几个爆破组,都受到美军机枪的压制,没能接近铁丝网。当更多的志愿军从隧道中出现的时候,E连引爆了他们早就埋在隧道口的大批炸药,猛烈的爆炸声整个战场都可以听到。 在法国营防守的地段上,志愿军在机枪的掩护下接近法军防守的火车站,他们先用火箭筒击毁了一辆在法军的南朝鲜连和一连中间的美军坦克,然后凭借着铁道路基的掩护,向法军阵地接近。法军吸取了双隧道战斗的教训,在最前沿设置了很多假工事,更多的防御兵力放在稍微靠后的位置。等志愿军冲上来以后,他们才突然开火,然后端着刺刀冲出来。志愿军进攻的部队留下了40多具尸体和11个伤员以后向后退去,这些伤员一直等到了天亮以后,才向法军投降。 正南方向,志愿军进行了小规模的侦察攻击后,发起了强攻。G连靠机枪和部署在阵地后面的M16自行高射机枪,打垮了志愿军一个连的集团冲锋。美军的自行高射机枪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山坡向下冲锋的志愿军,在美军阵地前的开阔地里被这些0.50口径的机枪大批扫倒。大约11点左右,更多的志愿军从G连对面的371高地再次冲下来,G连引爆了事先埋好的炸药,进攻又被击退。 午夜两点,G连前方升起了两颗信号弹,志愿军有大概6个班级的兵力沿371高地山脊接近了G连2排的阵地,他们向美军阵地投掷了大批的手榴弹。同时,大约一个排的志愿军,从1排和2排队结合部一度插入美军阵地,但是很快又被美军打了出来。 凌晨四点,志愿军发起对G连的第四次冲击。这次,志愿军集中攻击法国营和G连的结合部,2排的阵地再次被突破。G连代理连长海斯不得不呼唤附近的坦克前来支援,2营副营长强森把营的预备队也投入到2排的方向,才堵住了缺口。同时,志愿军的大概一个连的兵力,也攻进了G连西边法军一连的阵地,但是他们受到了G连的机枪扫射,4辆美军坦克也赶到法军背后支援,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以后被击退。 在砥平里东边,K连当夜凌晨也遭到了猛烈攻击。K连的阵地设置在一个无名高地上。K连在双隧道战斗中损失较大,只有大概50%的兵力。虽然兵力不多,K连的火力却很强大,几乎平均每两人就有一只BAR。大约凌晨3点,志愿军炮兵向K连高地进行了炮火准备。在炮火掩护下,志愿军冲到了可以向美军阵地投掷手榴弹的距离,但是这些手榴弹多数都扔到了美军战壕的后方。而美军则可以把手榴弹沿山坡滚下去,造成志愿军很大的伤亡。 天亮以后,进攻的志愿军都撤回了周围的高地,战场上出现了暂时的平静。13日夜到14日凌晨,志愿军的攻击没有取得任何战果,美军法军都没有任何阵地失守,而且伤亡也相对较轻,但是弹药消耗了不少。 14日天亮以后,志愿军一颗120mm重迫击炮炮弹击中了23团指挥所,佛瑞曼被弹片炸伤。可他还是拖着被炸伤的腿,跑到各个阵地,鼓励官兵们坚守阵地。当佛瑞曼受伤的消息传到第十军军部,本来就对佛瑞曼不满的阿蒙德马上找到了撤换佛瑞曼的借口,他命令把佛瑞曼马上乘直升机转移回后方。佛瑞曼得到命令以后非常生气,拒绝马上随降落的直升机撤离,把阿蒙德派来替换他的军官凉在一边,继续行使战场指挥的职责,直到15日上午才离开砥平里。 14日的白天,可能是害怕美军的空袭,志愿军没有发动任何进攻。其实,美军空军当天都忙于攻击向原州方向前进的志愿军部队,能支援砥平里的飞机并不多。一个白天,美机仅向志愿军阵地投弹3次。同时,24架美军C119运输机向砥平里投掷了大批的物资和弹药,但是东京的后勤人员忘掉了美军最急需的迫击炮弹,重迫击炮弹,0.50机枪子弹和装好的M1步枪弹夹,倒是空投使用的五颜六色的降落伞被很多美国大兵铺到了散兵坑里。志愿军试图用迫击炮和阻击手骚扰接受物资的美军,但是基本上没有取得什么效果。 14日傍晚开始,志愿军炮兵对砥平里外围阵地实施了一个小时的猛烈炮击。志愿军发射的105mm炮弹,很多都是缴获的美军炮弹。不知什么原因,志愿军炮兵们没有拧下引信上的保险,使得很多炮弹都不能爆炸,大大减低了炮火的威力。另外,炮火的准确度也很差,不少炮弹居然落在了志愿军自己的头上。除了13日进攻的6个团,39军115师的另外两个团,343团,345团这时也投入了战斗。 各个方向上的美军部队都受到了猛烈的攻击。志愿军向A连阵地发起了进攻的同时,向C连也发起了进攻。南边的E连和F连面前的志愿军,再次受阻于阵地前的铁丝网,遭到美军交叉火力的杀伤,伤亡很大。西边K连和I连的前沿阵地一度被志愿军占领,从L连赶来的两个班,在机枪和81迫击炮的支援下发起反击,经过苦战才恢复了原阵地。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西南方向G连阵地的高地上。通过昨晚的战斗,志愿军发现了一个可以利用的地形。从371高地下来,有一条大约1米多深的干枯河床,那里是G连的火器死角。志愿军通过这个河床,可以一直接近到离G连阵地20,30码的地方。而且由于材料缺乏,这里的美军阵地面前还没有设置铁丝网。10点钟开始,志愿军在371高地的机枪掩护下,开始通过河床向G连1排,2排阵地的结合部接近,同时另外一支小部队渗透到了3排的前沿。1排阵地前的志愿军,迅速占领了阵地前沿的两个散兵坑。他们随后又用炸药消灭了临近两个散兵坑的美军,控制了整个1排阵地的左侧。他们在这里架上一挺机枪,开始向2排阵地扫射。在机枪掩护下,2排正面的志愿军向2排阵地的右翼发起冲锋。志愿军115师的战士非常老练,他们悄悄地躲在远处,等到散兵坑里M1步枪打完子弹,弹夹弹出的声音一响,就猛然跳起向散兵坑跃进。他们不少人还拿着长杆的炸药包,前面的被打倒,后面马上又上来一个,捡起炸药包继续前进,直到把炸药包扔进美军的散兵坑为止。 2排高地上的每一个散兵坑,都发生了激烈的争夺。美军2排排长麦吉中尉坚守在自己的散兵坑里,用BAR和卡宾不停地交换射击,他手里的BAR子弹是当天空投下来的,在着地过程中受到一定的碰撞,打不到10发就会卡壳,麦吉不停地用刀子把卡住的弹夹挖下来,最后没办法,他只好把BAR扔在一边。他周围的散兵坑一个接一个被占领,机枪一挺接一挺被打哑。麦吉不停地向代理连长海斯要求支援。海斯手里已经没有了预备队,只好把阵地后面的37战地炮兵营的黑人炮兵组织起来支援2排。可他们刚走上2排高地后面的山坡,就被一排密集的子弹打倒了几个,剩下的掉头就往回跑。海斯试图再把他们重新组织起来,失魂落魄的黑人炮兵说死也不服从他的命令。海斯只好给营部打电话,营长马上给他派来了手里最后的一个班。海斯带着这一班人企图从1排,2排阵地中间插上高地,可没走到一半就被周围的子弹所包围,全班非死即伤。大概凌晨3点左右,麦吉中尉的弹药用尽,不得不爬下高地。2排战斗开始时的46个人,和他一起撤到第二道防线的只有4个。他们在孤立无援,左右阵地都被志愿军占领的情况下,在阵地上坚持了3个小时。由于麦吉中尉的出色表现,这个无名高地被命名为麦吉高地。 到凌晨3时,G连阵地的3个高地全部被志愿军占领。 凌晨4点,G连剩下的人员,佛瑞曼上校派出的游骑兵连的一个排,加上F连的一个排,在3辆坦克的支援下,向G连2排的原阵地发起反击,高地上的志愿军火力非常猛烈,参加反击的两个排的排副都在路上阵亡,海斯也受了伤。冲在前面的游骑兵们一度冲上了高地,但是无法顶住志愿军的反击,游骑兵排的排长阵亡,其他人被打了回来,伤亡了一半以上的人员。 美军反击失利以后,G连后面的兵力已经非常薄弱。游骑兵排找了个借口,逃到后面去了。G连剩下的还不到30人,和他们在一起的,还有几十个拿起武器的炮兵,两辆坦克,和一辆被打坏,无法行动的M16自行高射机枪。他们已经打光了全部的60迫击炮弹,自己对能不能挡住志愿军下一轮的进攻都有些怀疑。但是,志愿军一直就没有从G连的高地上冲下来。也许志愿军的伤亡太大,也许天色已经变亮,志愿军最终没有对已经非常脆弱的美军阵地发起最后的进攻。 天亮以后,美军把预备队里的B连,游骑兵连,G连剩下的人员组织在一起,在炮火,空中掩护,和3辆坦克的支援下,向G连的原阵地发动了3次反击。美军105mm榴弹炮对高地进行了直射,美军飞机向G连阵地上几次投掷了燃烧弹,高地上一片火海。但是美军还是不能把阵地夺回,几个高地还控制在志愿军的手里。从被俘的志愿军口中得知,坚守高地的,是115师344团的部队,他们得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这三个高地。反击中,B连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失,50%的人员阵亡,负伤和失踪,全连的排长非死即伤。 2月15日下午4点,从骊州向砥平里的公路上,出现了一列美军坦克,这是美骑一师五团的援军。这24辆坦克从骊州出发,搭载了160名步兵,向砥平里前进。在通向砥平里的道路上,他们受到了志愿军39军116师的阻击,多次不得不把下了坦克的步兵丢下不管,强行把坦克开走。这160名步兵,到砥平里时只剩下23人。但是这支队伍的出现,使砥平里周围苦战多时的志愿军全线动摇,士兵们最终丧失了战斗意志。在骑5团坦克和23团步兵,坦克的反击之下,志愿军开始从他们好不容易占领的阵地上向后逃跑,部队完全失去控制,在美军空中火力和地面炮火的攻击下溃散。 入夜,志愿军总部下令停止对砥平里的攻击,志愿军部队匆匆撤出了战斗。砥平里的包围被解除了。美军的统计,在阵地面前,志愿军留下了4千以上的尸体,79人被美军俘虏。美军23团战斗队的伤亡是,52人阵亡,259人受伤,49人失踪。 砥平里战斗是朝鲜战争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美军在砥平里的胜利,不仅仅使美军发现了志愿军的软肋,重武器缺乏,攻坚力量薄弱,通讯手段落后,缺乏战场上的应变能力,还同样使美军从对志愿军的畏惧心理中解脱出来,坚定了他们和志愿军作战的战斗信心。他们认识到,只要布置得当,弹药充足,火力充分,志愿军还没有能把美军大部队一口吃掉的牙齿。而志愿军的失利,使志愿军指挥高层彻底打消了短期内解决朝鲜问题的念头,他们开始认识到战争的长期性。但是,志愿军方面还是没有认识到,对志愿军来说,一次作战中消灭团以上建制的美军,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他们的固执,使志愿军在4月份发起的五次战役中再次付出了血的代价。
浏览(170)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