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步思

注册日期:2015-09-19
访问总量:341969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保罗来到罗马>


发表时间:+-

<保罗来到罗马>

读经「徒28: 11-31」“过了三个月,我们上了亚历山大的船往前行。这船以'宙斯双子'为记,是在那海岛过了冬的。到了叙拉古,我们停泊三日,又从那里绕行,来到利基翁。过了一天,起了南风,第二天就来到部丢利。在那里遇见弟兄们,请我们与他们同住了七天。这样,我们来到罗马……。”在使徒行传第二十八章的这段经文中记载了,保罗和路加以及全船的人,在马耳他岛上过了三个月后,他们就又上了另一艘船向罗马进发。一路上路加记录了每一个岛屿每一个港口的事,最后保罗来到罗马。保罗一心要到罗马,因罗马是当时帝国的首都,也是普世天下的中心,它不光是军事商业的中心,交通也四通八达,可通往世界各国,这意味着福音传到罗马就是传到地极,所以保罗一直想去罗马。大约在三年前,保罗写了《罗马书》给罗马的圣徒们,在信中表达了他想去罗马的心愿,他也一直为这事祷告,主耶稣就亲自应许保罗,“你怎样在耶路撒冷为我作见证,也必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见证。”(徒23:11)主怎样对保罗说,事情也要怎样成就。感谢主!祂的旨意不能拦阻,祂的应许从不落空。尽管保罗他们历尽九死一生,尽管保罗不得不以一个囚徒的特殊身份,但保罗最终还是平安地抵达了罗马。保罗到了罗马后:“那里的弟兄们一听见我们的信息就出来,到亚比乌市和三馆地方迎接我们。保罗见了他们,就感谢神,放心壮胆。进了罗马城,(有古卷在此有“百夫长把众囚犯交给御营的统领,惟有”)保罗蒙准和一个看守他的兵另住在一处。”保罗是以一个上告者的身份被送往罗马的,而出发前巡抚非斯都就已认定他并没有犯什么该死、该绑的罪。因此到达罗马以后,保罗并没有被关押在监狱里,而是获准与看守的兵同住。当然保罗的自由还是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虽然可以随时会客,但却有御营的兵丁随时看守,而这一切的背后自有主美好的安排。主既应许保罗到罗马为做祂作见证,主就为保罗作出了适合新情况下做工的各种安排。虽然保罗与罗马士兵住在一起,他的自由被限制了,但他不但抓住机会向人传福音,而且还写了《以弗所书》,《哥罗西书》,《非立门书》,《非立比书》,这四封监狱书信就是保罗在此期间写成的,这些书信在整个教会历史中的作用和意义是难以估量的。因此我们要说:“独行奇事的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诗72:18)紧接着保罗就是向罗马犹太的领袖们说明自己的情况:“过了三天,保罗请犹太人的首领来。他们来了,就对他们说:'弟兄们,我虽没有作什么事干犯本国的百姓和我们祖宗的规条,却被锁绑,从耶路撒冷解在罗马人的手里。他们审问了我,就愿意释放我,因为在我身上并没有该死的罪。无奈犹太人不服,我不得已,只好上告于凯撒,并非有什么事要控告我本国的百姓。因此,我请你们来见面说话…。'”保罗来到罗马的直接原因就是为反驳犹太人的控告,所以现在他有必要向这里的犹太人说明这一切。而保罗也想借此机会向他们传扬神国的道,见证主耶稣基督。因为传福音先从犹太人开始,是保罗一向做工的习惯。于是保罗先请犹太人的领袖来,向他们说明情况。保罗强调自己既没有犯罪,也没有控告犹太人的意思,更没有干犯律法和规条。只是由于犹太人的不服与恶意,才走到现在这一步。保罗最后表示:“我原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被这链子捆锁。”即保罗是因为传扬耶稣就是犹太人所盼望的弥赛亚,因犹太人拒不接受而被捆绑的,这不仅点出了问题的实质,而且对在场的犹太人发出了邀请:你们难道不想仔细听听这道吗?犹太领袖们的反应非常积极,他们说:“我们并没有接着从犹太来论你的信,也没有弟兄到这里来报给我们说你有什么不好处。但我们愿意听你的意见如何,因为这教门,我们晓得是到处被毁谤的。”罗马犹太领袖愿意听保罗讲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这教门,我们晓得是到处被毁谤的。”他们一定听说过基督教,大概也接触过基督徒,但并不十分清楚,现在来了一位传道人,他们愿意听保罗详细讲论这道。于是“他们和保罗约定了日子,就有许多人到他的寓处来。保罗从早到晚对他们讲论这事,证明神国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以耶稣的事劝勉他们。”保罗在捆锁中、在帝国首都罗马,继续做主的工,尽一个使徒的职分。而许多犹太人如约而来,听保罗传福音。只是非常遗憾,“他所说的话,有信的,有不信的。他们彼此不合,就散了。”尽管有信的,但许多人还是不信,并为此彼此不合,议论纷纷地走了。神的选民面对来自神的启示,面对旧约预言的应验,竟然如此盲目和抵挡。因此保罗对这些不信的犹太人就用先知以赛亚的话告诫他们:“圣灵借先知以赛亚向你们祖宗所说的话是不错的。他说:‘你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沈,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所以你们当知道,神这救恩如今传给外邦人,他们也必听受。”保罗这位外邦人的使徒,尽管对自己同胞的得救存着极迫切的心情,但却不得不再次面对“百姓油蒙了心”的现实。由此保罗在罗马被囚期间,他的主要工作就面向外邦教会。之后“保罗在自己所租的房子里住了足足两年。凡来见他的人,他全都接待,放胆传讲神国的道,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并没有人禁止。”《使徒行传》这结束在此,这样的结尾似乎让人意犹未尽。也许我们都想知道保罗后来怎么样了,但经文没有记载这些。这不仅是作者路加文笔的精妙之处,更是圣灵感动的结果。因为使徒行传并不是个人的详细传记,更不是要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而是要显明神国扩展的轨迹。《使徒行传》到如今仍然是一本尚未完成的书,彼得、保罗等人只是开始。从那之后,有许多信徒前仆后继地把这福音传到世界各地。神有祂的计划,祂呼召一代又一代的接棒者把这福音传下去、传出去。因此在这意义上,我们也是在写《使徒行传》的续集,正在继续写着神的国度在万民中拓展的荣耀与辉煌!为此,愿我们都要以罗马书11:33-36的一段话,作为《使徒行传》分享的结束,“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祂的判断何其难测!祂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祂的谋士呢?谁是先给了祂,使他后来偿还呢?因为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愿荣耀归给祂,直到永远。阿们!”阿们!


浏览(450)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