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雨霖铃】这个词牌
【雨霖铃】,又名“雨淋铃”或“雨淋铃慢”。虽然被淋得像落汤鸡赛的,却不可小觑,因为它的“出身”很高贵。“安史之乱”唐明皇逃蜀,过马嵬坡时,六军不行,逼着他绞死了杨贵妃。这才接着前行,一日在栈道遇雨,銮驾淋动铃声。这时他又想起了杨贵妃,心中好生不忍哪,于是作了“雨霖铃”这个曲子,交给当时唯一随行的艺人“张野狐”习奏。(介“张野狐”何人哪,肿么这么特殊?查资料,原来他善演“参军戏”:南北朝之前,咱们中国处于大分裂的“十六国”时期,其中“后赵”石勒军中有一个“参军”贪污,石勒竟然命一伶人扮演该“参军”,再找另外一人扮演“苍鹘”来讽刺他。“苍鹘”似是丑角。这个剧目传到唐朝,不知唐明皇肿么也喜欢。哈哈。另外这张野狐还善奏箜篌。)
然而,唐明皇《雨霖铃》的曲调却没有流传下来。至宋代,词人只是借唐教坊这个旧曲之名,另依新声而已。宋词中,【雨霖铃】这个词牌多认为是柳永首创。柳永的曲调流传下来没有?也没有。咱们今人看到的只是他为这个曲调填写的“歌词”。“歌词”是这样的:
雨霖铃(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很美很牵情的一首词,不是吗?几乎每一行都有亮点。最被文人称道的则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现在容俺给每一句都附上柳永实际形成的平仄搭配,并划分出其“领字”和句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过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接着再附上《钦定词谱》和“曹谱”,三者相互对比,来剖析其平仄搭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第一行为柳永实际形成的平仄搭配,下同。
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中平仄。--- 第二行为曹谱,下同。
--- 曹谱主张第一分句应“中平中仄”,但不得“犯孤平”,下面凡有“中平中仄”在句尾或单独出现皆与此同。而第三分句应为“中中平仄”,因为查历代《雨霖铃》,写作“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的皆有。因柳永写成“仄仄平仄”就一字不变易,并无道理。
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第三行为《钦定词谱》,下同。
---
“平平中仄”在律诗中的标准就是:平平仄仄,因柳永第三字的“凄”为平声,所以《钦谱》才迁就为“中”。其实“平平仄仄”,本来就可以写成“中平中仄”,但不允许“犯孤平”而已,即必须写作“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而不可写作“仄仄平仄”。因此曹谱建议标注为“中平中仄”。下面曹谱凡出现“中平中仄”,原因皆与此同。还有第三分句,也是因柳永写成了“仄仄平仄”钦谱才照抄。下面钦谱若有相同的照抄情况,也不再特别说明。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
---
为啥曹谱也接受“平平仄仄平仄”?第五字的“平”不是“孤平”吗?是“孤平”。但这里的平仄搭配已经脱出了律诗的限制,也就是说,到了柳永这个年代,词及其词牌已经不再是唐人所“蔑视”的“诗余”,而已经脱胎换骨变成了全新的“宋词”。而在某个特定的句子里不再顾忌“犯孤平”已经成了它的特色。原因应该是:在唱的时候字眼的语调已经拉长,尤其在“慢调”里,这个现象更显著。而这个【雨霖铃】正是柳永所擅长的“慢调”。下面若有类似的情况,将不再特别说明。
平平中中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又是因为某名人没照抄柳永的“平平仄仄平仄”,而出现了平仄搭配的不同,所以钦谱只好迁就规定为“平平中中中仄”,全无统一标准可循,实不堪取。下面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也将不再特别说明。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中仄中平中仄,仄+中中平仄。
仄仄平平中仄,仄+平中平仄。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仄。
---
为啥曹谱接受“仄仄仄”?因为仄声本来就有“上、去、入”三声的不同,虽然三个仄并列,吟唱起来也不会单调。比较而言,“平平平”单独出现就显得单调了,所以一直为诗词的大忌。再看“中仄平平仄平仄”,它虽属于律诗中的“特拗”,但这里体现出的却是“宋词”的特点。下面若有相同情况,不再特别说明。
仄仄中+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过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中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中平中仄。
中平仄中中仄?中仄仄+仄平平仄。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中平仄。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仄仄仄+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最后,把词谱单列出来。一,《钦定词谱》:
平平中仄(韵A),仄+平平仄,仄仄平仄(韵A)。
平平中中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韵A)。
仄仄平平中仄,仄+平中平仄(韵A)。
仄仄中+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A)。
过片:
中平仄仄平平仄(韵A),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A)。
中平仄中中仄?中仄仄+仄平平仄(韵A)。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中平仄(韵A)。
仄仄仄+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A)。
二,曹谱:
中平中仄(韵A),仄+平平仄,中中平仄(韵A)。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韵A)。
中仄中平中仄,仄+中仄平仄(韵A)。
仄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仄(韵A)。
过片: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A),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A)。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中平中仄(韵A)。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仄(韵A)。
仄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A)。
【雨霖铃】还因字数句式等不同而产生变格,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