芨芨草

注册日期:2015-04-03
访问总量:3270086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冒牌假货刘阿知


发表时间:+-

冒牌假货刘阿知

 

大概是两年前了,雨斤兄给我一个题目,让我写写刘阿知。

我当时不知道刘阿知何许人也,上网搜索,才知道这主儿自称是东汉王朝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公元18142公元234421日)的玄孙,玄孙是孙子的孙子。这个汉献帝就是三国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的窝囊天子。

中国的大家族都有家谱。一个外来人若想和这个家族拉上亲戚关系,就要证明自己祖上是谁谁谁,而这个谁谁谁应该是在家谱里有记载的,否则这个家族不会收容这个外来人。

想和皇族攀上亲戚关系更得证据过得硬,否则天下姓刘的人都可以说自己是刘邦的后裔,天下姓李的人都可以说自己是李世民的后裔,天下姓赵、姓朱的人都可以说自己是赵匡胤、朱元璋的后裔了。

汉献帝刘协有七子三女,伏寿皇后生两子,被曹操所杀,史书上未留名,其余五子为刘冯,刘熙,刘懿,刘貌,刘敦,刘冯有子刘康,其他四子的后裔没有记录。

曹魏取代汉之后,汉献帝被曹丕封为山阳公。汉献帝于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去世。汉献帝的儿子刘冯早死,刘冯的唯一一个儿子刘康(刘协之孙)袭爵为第二世山阳公。刘康于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六年公元285年)去世。

刘康的唯一一个儿子刘瑾(刘协之曾孙)袭爵第三世山阳公,晋武帝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去世。

刘瑾的唯一一个儿子刘秋(刘协之玄孙)袭爵第四世山阳公。刘秋在“五胡乱华”中的“永嘉之乱”(公元309年)中被杀。

为什么这几世都是单线传承、独苗一根,因为史书上没记载刘冯、刘康、刘瑾有其他儿子。也许在那个压抑的环境下心情不好,忽略了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没有努力造人。

这都是有历史记载的。史书没有记载刘秋有后代,也就是说汉献帝刘协这一支到刘秋就打住了。这里面没有刘阿知什么事。

刘阿知自己说自己是汉献帝的玄孙,但中国史书上没有这么一笔,这个刘阿知会不会是个假冒产品呢?

说到自称皇族后裔,大家都会想起东汉末年、三国时的刘备,刘备自称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

史书说中山靖王刘胜公元165年-公元113年)多子多孙,有二十一个儿子,一百多个孙子,再往后就数不过来了。

中山靖王刘胜有个儿子叫刘贞。汉武帝于元朔二年公元127年)封刘贞为陆城侯。元鼎五年公元112年)汉武帝在宗庙中会见诸侯,刘贞因为奉献的助祭黄金缺斤少两、成色不足,汉武帝不高兴了,免了刘贞的爵位。落架的凤凰不如鸡,当时汉高祖刘邦的后裔呜泱呜泱的,史官一个一个记过来都嫌麻烦,刘贞落魄了,就没人看顾他了,连出生日期和去世日期都省略了,刘贞的后人在史书上也没有被记载。

刘贞之子刘昂以及延续到刘备的各刘家大概都是后人攒出来的,以证明刘备是根红苗正的刘姓皇室后代。

网上有两页刘氏家谱,从刘胜排到刘英,不过在刘胜和刘贞中间插进来一个刘懿,这就和史书记载不符了。根据这两页家谱,刘胜和刘贞不是父子,是爷孙了,被插进来的那个刘懿难道是汉献帝刘协的儿子?辈分整个就乱了。刘氏宗亲大概也未必会承认这两页家谱!

 

a.jpg

 

b.jpg

以汉高祖刘邦为第一代的话,第二代是惠帝、文帝,第三代是景帝,第四代是武帝,第五代昭帝,第六代宣帝,第七代元帝,第八代成帝,第九代衰帝。这是西汉的帝王世系。

东汉光武帝刘秀是景帝一支,景帝是第三代,刘发第四代,刘买第五代,刘外第六代,刘回第七代,刘钦第八代,刘秀为第九代。

从刘秀这里继续数,明帝是高祖十世孙,章帝第十一代,和帝第十二代,安帝第十三代,顺帝、桓帝同为第十四代,灵帝第十五代,到了汉献帝刘协,是高祖第十六世孙,景帝的第十四世孙。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公元139?卒年不详),贞生沛侯刘昂(公元119?卒年不详),昂生漳侯刘禄(公元100?卒年不详),禄生沂水侯刘恋(公元80?卒年不详),恋生钦阳侯刘英(公元64?卒年不详),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刘庆安)(公元28?卒年不详),哀生沂水侯刘宪(公元12?卒年不详),宪生祖邑侯刘舒(公元7?卒年不详),舒生祁阳侯刘谊(公元25?卒年不详),谊生原泽侯刘必(公元46?卒年不详),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公元67?卒年不详),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公元119?卒年不详),雄生刘弘(公元140?卒年不详),弘不仕。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610日)乃刘弘之子也,二十一世玄孙。”

括号里的数据是从百度百科上查到的出生日期,诡异的是只有刘备有去世日期,而且百度百科上没有颍川侯刘达,从刘必直接跨到刘不疑。一般而言,不是大人物,出生日期会被忽略,去世日期会被后代记下来。百度百科反其道而行之,令人怀疑为刘备造势。

也就是说,刘备是高祖第二十一代孙,景帝第十九代孙,而刘协是高祖第十六代孙、景帝第十四代孙。刘备可是比刘协足足低了五辈!就算刘备他爷爷还是刘协的曾孙,刘协的玄孙都比刘备大一辈。

刘备在天之灵要把罗贯中骂死了。

刘邦死于公元195年,刘备生于公元后161年,差了356年。如果按二十年一代,刘邦和刘备也就差了十八代,再考虑到当时的皇帝老年得子,差的辈数可以更少一些。反正罗贯中在刘贞之后都是子虚乌有地瞎编乱造,少写几代谁也看不出来,写那么多显摆你罗贯中博学多识呀?少写六个人,也不差这点儿稿费,我不就是响当当的皇叔了吗?

《三国演义》说汉献帝称刘备为刘皇叔,看来刘协也真是憋屈久了,做梦都想着翻天,看见有个人能拉自己一把,也不管乱了辈分,把后辈叫成了长辈。

演义嘛,不能当真。刘贞自己都没保住爵位,他的后人的这些爵位都是罗贯中编出来的。

刘备的父亲刘弘,祖父刘雄,没问题,刘雄的父亲是谁就没人知道了。

刘备是否有汉室皇族血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正刘备自己说他是汉高祖的后裔。

记载下来的刘备的先人只有祖父刘雄、父亲刘弘两个人,刘雄做过东郡范县县令,也就是县官啦,刘弘没做过官。从刘贞到刘备,中间有300余年谱系中断。所以,这中间有没有发生过过继、冒姓等事情,已经无从考证。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时就曾坦言:“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宗庙”。刘备称帝时,甚至不知道该把哪位嫡传帝王放入宗庙,只好把高祖以下历代祖先都列为了祭祀对象。

说完不靠谱的刘备,再来看刘阿知,还不如刘备呐,连皇室边都沾不上,自己都讲不清楚自己的家谱,说不明白祖上是谁。谁都不知道这个刘阿知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出生,史书也没记载刘阿知是什么时候过世的——鸡毛蒜皮的小人物,没必要。

据《续日本记》记载,“阿智王は後漢の霊帝の曽孫で”。阿智王就是刘阿知,是汉灵帝的曾孙。

维基的“汉献帝”的日本版里没有刘阿知的记载,中文版里在汉献帝的玄孙一栏里除了刘秋,还写着“刘阿知(自称)”。

灵帝是刘邦的第十五代,献帝是刘邦的第十六代。灵帝的曾孙是刘邦的第十八代,献帝的玄孙是刘邦的第二十代。刘阿知不能自己既当自己的爷爷,又做自己的孙子呀!

有意思的是,中国史书上没有记载刘阿知,日本的史书上倒有记载。

据日本史书《日本书记》、《古语拾遗》、《续日本记》记载,西晋太康十年(公元289),住在带方郡(朝鲜半岛中西部)的刘阿知见当时天下混乱之像已生,便于农历51日召集旧臣商议对策。刘阿知说:“吾闻,东国有圣主,何不归从乎。若久居此处,恐取覆灭。”遂决定率其家族东渡避难。刘阿知率领他的儿子刘都贺、舅舅赵与德和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两千零四十人,由百济东渡,飘洋过海,几经艰难,于日本应神天皇二十年(公元289)九月五日到达日本(当时的倭奴国),成为刘姓在日本的始祖,并被后世尊称为“阿知王”。

从日本的初代神武天皇(公元前660年)到第二十五代烈武天皇(公元506年)被称为上古天皇,都是传说中的人物,和中国的夏朝类似,没有文字记载,全凭后人想象。

应神天皇是传说中的第十五代天皇,公元201年出生,三岁即被立为太子,公元270年即位当天皇,老太子了,69岁才即位,略胜已经71岁尚未即位的查尔斯老王子。应神天皇公元310去世,活到109岁,真够长寿的。

 

从地图上看,从百济到日本还是比较近的。

刘阿知到达倭奴国后,自然不能说是因为逃难来到贵方宝地、求赐一地为生,大概是向当地人说他是中国汉朝皇帝的后裔,奉了皇帝的旨意到此地巡视、指导工作。

自东汉光武帝刘秀始,日本多次派出遣汉使到中国,所以对汉朝皇帝没有亲见也有耳闻。刘阿知拉大旗做虎皮,当时的日本人消息闭塞,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

刘阿知似乎没有什么野心,能找到一块地方安度余生就知足了。当时日本还是部落社会,生产力低下,刘阿知带了两千多人,少说也有几百精壮汉子,而且那时的男人都会比划几下,拿起刀枪就能上阵,刘阿知如果带着家人一路灭过去,在东瀛开辟一块大汉乐土也未可知。

刘阿知被倭奴国国王赐号“东汉使主”,奉命定居于大和国高市郡桧前村(今日本奈良县高市郡明日香村桧前。当时倭奴国的首府是现今奈良县高市郡高取町,桧前村位于高取町的郊外。把刘阿知放在首府附近,一方面显示对刘阿知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可对刘阿知一行人严加看管,毕竟两千人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若要造起反来,自家性命就难保了。

刘阿知带的这些刘氏族人到倭奴国后,没有继续使用“刘”的姓氏,而是完全融入了倭奴大和民族,改用新的日本姓氏。一是可能本来“刘”就不是他们的姓,是拿来吓唬当地土人,自己用起来也不方便,干脆显示大方,弃而不用,以便完全融合到当地社会;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当地人称他们这些从海上飘流过来的人为“渡来人”,以示和本地人不同,为了尽快和当地人打成一片,弃“刘”姓而取个当地姓氏,就如现今海外华人每每愿意找个洋名字来用,以表示自己和西人之间亲密无缝。

据《续日本记》记载,“献三女于仁德帝”。就是说,刘阿知把自己的第三个女儿嫁给了仁德天皇(公元257年-公元399年)。仁德天皇是日本的第十六代天皇,“活”了142岁,有记载的仁德天皇的前后两个皇后和三个妃子和刘阿知奉献的女儿没关系。

履中天皇(第十七代天皇,在位期间:公元400年-公元405年)即位前,他的弟弟住吉仲皇企图谋杀履中,取而代之。刘阿知探听到这个消息,通知了履中,使其幸免于难。后来履中即位,升刘阿知为藏官,赐予大片食邑。从此刘阿知一族枝叶茂盛,分布在摄津、近江、播磨、三河、阿波等国。

据《日本书记》记载,雄略天皇(第二十一代天皇,公元418年-公元479年,在位期间:公元457年-公元479年)曾命刘阿知经高句丽至吴地寻找擅长养蚕、织布、裁缝的工匠,求得兄媛、弟媛、吴织、穴织四织工至日本。

注意这个时间点,据日本文献记载,刘阿知于公元289年到达倭奴国,然后于公元400年帮助履中天皇即位,六十年后又帮雄略天皇到吴地找工匠。帮助雄略天皇的时候刘阿知应该有二百多岁了!

日本人自己说公元五百年以前的日本历史记载都是瞎编出来的,从而如何证明中国历史书上没写而只有日本不靠谱的历史书上记载的这个刘阿知确有其人呢?

在维基的日文版“献帝”条目下有这么一句,“真偽は不明ながら、4世紀から6世紀にかけて日本列島に渡来した渡来人の中には、献帝の子孫を称するものが多く見られる”。意思是:这事真假不明,4世纪到6世纪从海上飘到日本列岛的渡来人中间,有很多人自称是献帝的子孙。也就是说,从中国跑到倭奴国、自称是汉献帝子孙的人不止刘阿知一人,还有很多其他人也称自己是汉献帝的子孙。那个时代的人怎么都喜欢拿汉献帝说事呢?

据记载,当年随刘阿知来倭奴国的,还有段氏、郭氏、李氏、多氏、皂氏、朱氏、高氏等七个姓氏。刘阿知到倭奴国后,奏请倭奴国国王,遣人前往高丽、百济、新罗等国,将许多流落在那些地方的同乡族人招来倭奴国。因人多地狭,倭奴国国王又将他们分置各地。

日本大化《新撰姓氏录》记载,刘阿知的儿子刘贺都被日本雄略天皇赐姓为直(刘都贺和雄略天皇差了一百五十多年),子孙因此以直为姓。长子山木直,次子志努直(一名成努直),三子尔波伎直。山木直又是日本民忌坟、桧原宿祢等二十五个姓氏的共同祖先,尔波伎直则是山口宿祢等八个日本姓氏的共同祖先,志努直的后裔后来也衍生出数十个日本姓氏。

早上年间日本人有了孩子,孩子易地而居,就把地名加进自家的姓前面,表示是某某地的谁谁谁,时间久了,地名加姓就成了新姓,所以看日本的家谱,一串下来都是不同的姓,把中国人看得五迷三道的,以为是多少人家凑到一起了。

假设刘阿知真有其人,则刘阿知的功绩不是在日本为我大汉开疆拓土,而是给日本人增加了姓氏。据说在日本有接近300个姓氏都是刘邦的子孙,其中大藏氏、原田氏、高桥氏、坂上氏等最为著名。

大藏氏始祖大藏广隅的八世孙大藏春实(大藏家最有名的人啦),于“天庆之乱”讨伐藤原纯友而闻名,被任为太宰大监,其后世子孙便世袭长门守、太宰大监等职,而成为九州豪族。

大藏氏又分衍出原田氏等数个日本姓氏。当今居住于九州的原田氏已传衍到刘邦的第九十三代,至今保存着代代相传的族谱,而且在九州福冈市建有“汉太公庙”,按照传统的礼节到太公庙对刘邦等刘氏远祖进行定期祭祀,以表明自己是汉高祖刘邦后裔。

在今天日本的奈良县桧前村和冈山县仓敷市妙见山顶,分别建有阿知宫,是后人祭祀阿知王的场所。

 

日本的坂上、大藏、原田三姓家族据说都源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是刘协的后裔。近年来,坂上、大藏、原田后人到中国祭祖,其中不少人专程到修武县寻根谒祖,祭拜汉献帝刘协。刘协出生于河南洛阳,修武县是刘协的陵墓所在地。日本人似乎本末倒置了,寻根应该去洛阳,祭祖则是到修武。

日本的高桥通泰先生家里有祖上传下来的一本家谱,家谱上写着几个大字:《岛田高桥家系图》,家谱上明确记录着高桥通泰家世代传习的谱系,而他则是刘邦的第七十一代孙。

以日本人的认真,在日本延续的家谱应该没毛病。但如果从根上就错了,这条蔓上结的瓜就全是串种的了。

日本人现如今为何要积极来中国寻根访祖、标榜自己是华夏贵胄的传人呢?

有这么一个说法。

在汉唐盛世时,日本对中华强大的文明进步程度,除了推崇备至外,就是敬畏。为了提高自己家族的地位和声望,改变自己家族没有统一文化传承和背景的局面,纷纷把自己先祖的起源说成是华夏的贵族。

现在的中国正逐步走向富强,可还没到让日本效仿敬崇的时候,他们为什么现在又开始了到中国认祖归宗的活动呢?

这就是日本人骨子里的忧患意识起了很大的作用。

日本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沿岸,四周环海,并且位于四大板块的交界处,地质环境极其不稳定。而且日本还正处于太平洋的地震带上,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每一次大地震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和人口伤亡。

近年来地球温暖化加剧,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加快,日本本岛每年都在向马里亚纳海沟下滑,迟早会湮灭在浩瀚的太平洋中,到时候他们何去何从,哪里又有他们的容身之地呢?

这才是日本人的核心所在。他们自我标榜是汉献帝的传人,和我华夏是同室同宗,认祖归宗就是他们试图迁入中国躲避灭亡最好的借口!

浏览(8578)
thumb_up(3)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