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斤

注册日期:2016-04-04
访问总量:323774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嘎仙洞的传说


发表时间:+-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嘎仙洞的传说

雨斤

本文意在解释清楚大兴安岭,鲜卑族和嘎仙洞三者之间的关系。

嘎仙洞,是位于大兴安岭北部的一个天然洞穴。

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这里就是北魏官方在《魏书》里所认定的鲜卑族拓跋部发源地。

一. 先看当地的民间传说。

嘎仙,据说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当地的鄂伦春人有一个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这个山洞里原来居住着九头恶魔。鄂伦春人的神兽“嘎仙”,不畏险阻,搬走了挡在洞口的一块大石头。进洞杀死了这九头恶魔。为了纪念为民除害的嘎仙,人们便把恶魔住过的山洞,改名为嘎仙洞。

嘎仙洞的地理位置,在大兴安岭北段顶峰东端,嫩江支流甘河北岸的噶珊山半山腰花岗岩峭壁上。请留意,“甘河”和“噶珊山”。?

5ad422901e704e808c01e51ba61f025c_th.jpg

二. 再来看史籍里的记载。

《魏书·序纪》记载,拓跋部出于鲜卑,鲜卑出于“大鲜卑山”。拓跋部历经两次南迁,先“南迁大泽”、后“南移”而“居匈奴之故地”。

《魏书·乌洛侯传》还记载说,乌洛侯国于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四年(443)“来朝,称其国西北有魏先帝旧墟石室,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室有神灵,人多祈请”。于是“太武遣中书侍郎李敞告祭焉,刊祝文于石室之壁而还”。

也就是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接到北方乌洛候国使节报告,说在北方密林深处中的洞穴,曾是鲜卑祖先居住过的旧墟。当得知自己的先祖,曾经生活在这嘎仙洞中,太武帝无限悲悯。派亲信大臣带着牛羊来此祭祖,祈求祖先的保佑,并刻下了祝文。

许多专家学者,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中书侍郎李敞当年刻在石壁上的祭文,但始终未能找到。

1980年7月30日,考古学家米文平等人,在此发现石刻祝文,结合当时在洞内发现的陶器碎片等,认定此处即为史书中记载的北魏祖庭。

米文平发现嘎仙洞《石刻祝文》

嘎仙洞位于一道花岗岩峭壁上,洞口西南向,离地25米。该洞南北长92米,东西宽27米。西壁有隶书铭文201字,为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所刻,其内容与《魏书》等古代里的史书记述完全相符。

由是,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嘎仙洞,竟成为能和秦兵马俑相媲美的重要近代考古发现。这在东北亚考古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洞口处的摩崖石刻真迹,已经被用栅栏和防护盖板进行封存,游客已经不能看到了。而在真迹的旁边,立着一块今人摹拓的石碑,其中刻有19行201个字。书体是南北朝时期的汉字隶书,记录了北魏皇帝拓跋焘祭奠祖先的历史。

8df674565c0f41d194aef50f9831d69d_th.jpg

三. 最后来看音韵学的解读。

音韵学家们较一致的看法是:大兴安岭,其实就是“大象岭”。你只要把兴安二字连读,就会得出结论了。

鲜卑人的祖先是古代西伯利亞的遊牧民族东胡(一說山戎)人的一支,或称通古斯部落。汉朝时,匈奴以东的遊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

在上古汉语的语音里,鲜卑读作 /syeong-pe/,也就是“象鼻”。可见,鲜卑人也是崇拜大象的部落。魏书说,鲜卑人出于“大鲜卑山”,也就是说他们是“大象鼻山”走出来的象鼻人。

如今,鲜卑人的祖庭在大兴安岭被发现,说明魏书里的“大鲜卑山”就是大兴安岭,也就是“大象岭”。尽管名字叫法不同,但都和大象有关。

崇拜大象的部落,常常用大象来命名他们身边的山川河流。鲜卑人的先祖生活过的地方,有一条河流叫甘河,也就嫩江的支流--甘河。甘,上古汉语的语音为/guan/。也就是“妫”的谐音。甘河,就是妫河,也就是大象河。为什么“妫”即大象,具体请参见:

试论南美洲土著先民是华夏人种

至于“嘎仙洞”,还有它所在的“噶珊山”,其实是一回事,都是大象的意思。嘎和噶,都是“妫”的转音字,仙和珊,都是“象”的转音字。因此, 嘎仙洞即是妫象洞,葛珊山就是妫象山。当然,传说中为民除害的嘎仙,其实就是他们崇拜的图腾--大象。

哎,闹了半天,这些全是大象的意思!

下篇预告: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里的桑干河,就是象妫河!下篇再来溯源其详。

版权所有,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浏览(4616)
thumb_up(2)
评论(4)
  • 当前共有4条评论
  • 雨斤 回复 芨芨草

    呵呵,你的信息很全面。

    我对人类出非洲的路线,没有研究。是不是猛犸象,也不得而知。但,音韵学的“活化石”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至于如何“拼接”成当时的“恐龙”,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另外,这篇的话题,也证明是在人类出非洲之前:

    http://blog.creaders.net/u/11007/201808/328429.html

    屏蔽 举报回复
  • 芨芨草

    雨斤和安博认为大象崇拜是从非洲走出来的早期人类把他们自己的崇拜随身带出来了?非洲现在还有大象,有哪个非洲部落还在崇拜大象吗?

    猛犸象是寒带动物。早期人类出非洲有三条路线,追逐猛犸象的人类应该是从非洲到欧洲再随追逐着猛犸象到亚洲到美洲的那支吧?

    印度还有大象崇拜,应该是从非洲到西亚的那支队伍带来的吧。然后他们翻越高山,到了中国的西北,把大象崇拜也一起带过来了,然后就是雨斤论述过的西藏、东北地区的大象遗迹了。

    到西亚的队伍经过中东。中东沙漠化了,没有大象了。看过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里面的插图里有大象,会不会是大象留在了文化里了。瞎说啊。

    屏蔽 举报回复
  • 雨斤 回复 芨芨草

    欢迎老朋友归来。

    不是掉进大象鼻子了。还记得我说过我有一个姓郭的老师么?还记得我说音韵学的事么?

    北方有没有大象不重要,因为人类的大象崇拜是出非洲以前的事。可参见此篇下面的评论和回复:

    http://blog.creaders.net/u/11007/201808/327845.html

    屏蔽 举报回复
  • 芨芨草

    雨斤再次出山,怎么掉到象鼻子阵里了。

    当年黄帝大战蚩尤,逐鹿中原,蚩尤驱使过象阵,战场大概是现在的河北、河南吧。

    三国演义里有诸葛亮七擒孟获,居于云贵的孟获也利用过大象打仗,不过当时的北方豪杰们都没用过大象,应该是那时的气候比皇帝时期的气候变冷了,大象从北方迁移到南方了。

    不过不记得有过在北方发现大象化石的报道,让我总对中国北方曾经有过大象的事情产生疑惑。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