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ola

注册日期:2008-01-09
访问总量:97350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Did you know?


发表时间:+-

 

from: http://blogs.myoops.org/lucifer.php/2007/04/04/a_a_c_a_oaf_if

 

請先看完這段影片吧!

 

20070425補充:

原作者的原文網頁:Karl Fisch\'s fish bowl

 

2006年,位在科羅拉多州的一所默默無聞的公立高中Arapahoe剛結束暑假;新學期開始的時候,校長請該校科技中心的負責人Karl Fisch為老師們解說一下目前教育界的技術發展和趨勢。正好Arapahoe高中獲得了一筆基金會的贊助,幫學校換了兩百多台的電腦,於是Karl就決定以讓老師瞭解未來趨勢的角度來製作一套投影片,希望他們可以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麼樣的挑戰,並且進而能夠讓高中生們面對這樣的改變。Karl從書籍、網路、政府資料中整理出了一些數據,並且用淺\顯易懂的比喻加入投影片中。(這些數據來自於「世界是平的」作者、教育界的知名人士、美國前教育部長、美國勞工部、麻省理工學院等等……

 

在做好影片,配上音樂之後,他把這個影片取名為「Did you know?」;在校內老師面前第一次播放的時候,他還覺得忐忑不安,但幸好底下老師的反應很不錯,讓他覺得這影片似乎達成了他想要傳達的效果。

 

不過,他錯了。這達成的效果比他想像的還要大。

 

過了幾天之後,他把這段投影片放到自己的Blog上面供大家觀看。

 

立即有來自各地的使用者對這投影片感興趣,要求授權讓他們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熱心的使用者將檔案改編,重整,上傳到Youtube上和提供各種不同的格式。其他人則是轉寄、上課時播放給自己的學生看,研討會時拿來作引言……

 

到了現在,這個影片光是在Youtube上就有超過十種版本,將近兩千人把它加為最愛,三百多則對這個內容感到震撼的留言,全部瀏覽人次超過五十萬人以上。(這還不包括在網路以外的地方觀看的人數)

 

而我看到這影片的時候是在美國休士頓的Rice大學,現場聚集了全美知名學府的研究者,還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術界人士;掌握上億美金基金會教育經費的計畫負責人在會議一開始的時候一句話也不說的直接開始播放這個影片。

 

我們必須教導現在的學生,畢業後投入目前還不存在的工作...

使用根本還沒發明的科技...

解決我們從未想像過的問題。

影片播放完之後,現場一片寂靜,而她繼續接道:「轉變,正在發生。各位,我們所推廣的開放教育就是在為了這個趨勢作準備……」

當天,我就把這個影片重新翻譯成中文,請台灣的義工進行轉檔和影片製作,傳上了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j9Wt9G--JY

 

這個影片之所以讓人感到震撼,並不是因為它使用了華麗的特效或擁有超級大明星的陣容。它的震撼之處在於其中所引述的都是事實。它讓現在是世界第一強國的美國中教育界的佼佼者感到震撼,更讓環境、資源遠遜於美國的我感到震撼,我更覺得「我們」(父母、師長、教育家、政策決定者、立法行政官員)都應該一樣感到震撼。

 

美國前教育部長Richard Riley認為...

2010年最迫切需要的十種工作,在2004年時根本不存在。

因為這世界演變的快速已經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我們本來應該要引導、協助新的世代面對這個劇烈變動的世局。但我們武器配備落後、訓練薄弱,更有各種各樣的強大的敵人虎視眈眈……我們和這些新的世代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任天堂光是在2002年就投資一億四千萬美金進行研發。

美國聯邦政府花在教育研發上的經費還不到一半。

 

確實,驚天動地,以十倍速爆炸成長的事件正在發生。傳統的學習與教育系統都面對了最嚴苛的挑戰,對企業的忠誠\度降低、對科技的依賴度增加,科技的進步又讓不會使用科技的人更加弱勢和絕望……

 

根據估計,《紐約時報》一週所包含的資訊量...

比十八世紀一個人一生可能接觸到的資訊量還要多。

這是一段真實的故事:紐約時報在200742號的科技版用不小的篇幅報導了我們進行的開放式課程翻譯計畫。而這個記者是在Youtube上面看到台灣一家虛擬媒體製作公司對我們訪談的影片,因此而對我產生興趣,這才找上我的。

 

隨即,新聞登出第二天我收到一封請求我幫忙的信件,寄信者是在看到報導之後在網路上找到我的Email而寄信過來請我幫忙翻譯麻省理工的一個網路廣告相關計畫。

 

這個人叫做Andreas Ramos,他是矽谷一家新創公司Position2的執行長。這家公司的工作是網路廣告代理搜尋最佳化。(聽起來很繞口對吧!)他的工作是把客戶所購買的搜尋引擎廣告效果最佳化。Google贊助了麻省理工價值四十五萬美金的網路廣告,但關鍵字和必須由他們自行管理。所以,麻省理工找上了Andreas Ramos,而他額外替麻省理工編寫了48,548個額外的關鍵字,並且透過演算法和網路行銷的技巧進行全球化的推廣。

 

結果呢?這些廣告每天的點閱次數從52次增加到17,650次,每次點閱所花費的廣告費用降為十分之一……

 

這個故事完全是真實的,但不過三到四年前,這裡面的技術、工作和機會,幾乎是完全不存在的。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想當醫生、不想當太空人,而告訴你他們想要當網路廣告搜尋最佳化工程師的時候,你該怎麼辦?

 

對於這樣劇烈的跳躍和變化,我認為,知識的自由分享和創意是最重要的解決方案。(也因此我才要投入自己的時間和金錢進行開放式課程的推廣與分享)

 

唯有知識可以自由分享,人類才能夠創造出更多的知識,解決更多的問題,作出更正確的選擇。想想看,如果這個社會上的階級區分成「有錢」接受教育和「沒錢」接受教育這兩種;這還有什麼平等可言?

 

唯有跳躍性思考的創意才能夠迎接十倍速變化的世界。孩子們擁有結合包容和遠見的創意,才能看穿下一個世代的循環。線性按部就班的思考模式已經趕不上整個世界局勢的變化,唯有跳躍、不受傳統規則束縛、激烈變革,直接得出結論的創意訓練才能夠及時提出解決方案。

 

在中國,智商排名前四分之一的人...

比北美洲的總人口還要多。

全世界老師的意義:他們的優秀學生,比我們所有的學生還要多。

這些驚天動地的轉變正在發生,你已經知道了,然後呢?

(本文歡迎隨處轉貼、轉寄,僅需註明出處和作者即可)

 

==================

 

前幾天看到網友討論歷史的教訓

突然想到,自己的文化是否太著重在歷史了,甚至執著在『仇恨』裡

記教訓與記仇恨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尤其.....這歷史,在時空已變遷老遠的今日,又意味著什麼呢?

 

前幾天我聽演講『未來學』

我們已走得飛快,現在粉多環境中常見的物品

可能是10年前20年前想象不到的
歷史的觀點對我們越來越沒用,而我們卻必須活在未來
經驗、回顧,只為了不複製歷史,但已無法用過去的角度看未來,不能再用慣性看市場

歷史是過去
而未來將會是我們的現在
現在23歲的人,平均壽命將可能是123歲 (以目前醫療科技的進步)
我們現在的生活,粉多部分是過去的人創意的實踐
而我們的文化對這些創意貢獻多少?

 

西方的成功之一就在于他们秉承科學實踐的原则與PDCA真實面對缺陷、評估改進的勇氣

他們的思考不陷在文化中既定的對錯

而在本乎人性的渴望與可行性

未來不是不可知,它在你的想像
發明的電話,可以改進成為手機,成為手機之後可以附加照相、電腦、網路資訊的功能

他們的思考,本乎人性需求
而不是在面子與正確性中彼此攻訐爭論不休

您走路,頭也許可以低低的
您騎腳踏車、機車,必須注意較遠的距離
您開車就必須注意更多車身距離的變化
速度越快,觀察的距離越遠


以現在的社會的進度,您眼光必須放在哪裡?當一個文化習慣爭議過去的長短

您不會太意外別人N年前的電影是AI人工智慧、在Robin McLaurim Williams的Bicentennial Man (1999)已探討了機器人的人權,而您的目前電影上演的是什麼?

http://www.musicman.com/00pic/6087.html

 

該多花時間參與用『自我感覺良好』特色的公式算計過去的文化
還是....將文化推向....你有多少能力參與未來?

 

浏览(997)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