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杨小凯的早期人生
杨小凯(1948年10月6日-2004年7月7日),原名杨曦光,澳大利亚经济学家,华人,
基督徒。
杨小凯原籍中国吉林省,在湖南长沙长大。他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新兴古典经济学
与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他已出版的中英文专著包括:《专业化与经济组织》、
《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使他获
得了世界级的成就和同行的推崇。更可贵的是,他终其一生对国家、民族充满了挚
爱与关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他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徒。
杨小凯曾经被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
以上是中文版维基百科对杨小凯的描述。山哥不是经济学者,对杨的“最突出贡献”
无从置喙。可是从少年时代起,杨曦光/杨小凯的大名就如雷贯耳。
杨小凯的童年就不同寻常。他的父亲杨第甫,湖南湘谭人。30年代就学于上海大夏
大学,抗战暴发后和他母亲一起作为左翼知识青年投奔延安。很快杨第甫就跃升为
抗日根据地的县委书记。小凯1948年出生于东北吉林,那是共产党的解放区。杨第
甫50年代南下湖南后,曾官至省委秘书长。小凯的童年是在省委大院里渡过,典型
的太子党啊。可是杨第甫后因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的右倾集团冤案牵连,被
撤职。周小舟是毛主席延安时期的秘书之一,49年后湖南省最德才兼备的省委书记。
为民请命,爱民如子的一批共产党的“清官海瑞”,就这样被含冤被清洗。杨第甫
的官场沉浮,怎不会催发少儿小凯早熟?
山哥父母和他们的同龄人说起文革三年,必提杨的著名大字报<中国向何处去>。那
时小凯才是一个18岁的少年,长沙市一中的高中学生。他以青年毛泽东为榜样,通
过对草根阶层的社会调查,在1968年文革狂潮中,写下了矛头指向周恩来,华国锋
等中央和省高级“官僚”的极左激进派宣言,结果震撼了红色天朝。
不难看出,小凯那时的天国是法国的“巴黎公社”。那里没有“红色官僚”,没有
底层受苦工农,一人一票的民主,完完全全的平等。他对毛泽东的天国“马克思加
秦始皇加陈胜吴广”斥之以鼻,这就等于那个小顽童揭开了皇帝的新妆,怎不叫红
色帝国高层惊恐万状。
小凯的第一个思想成果给他带来了10年牢狱之灾。
然而,荒唐年代里的监狱除了部分真正的刑事罪犯,更有许许多多的政治犯,他们
是教授,工程师,基督教牧师等,通过他们,小凯学习了英语,高度数学,经济学
理论以及新的人生信仰。
10年囚徒生活虽然损害小凯的身体,为他英年早逝埋下了祸根;但恰恰是这10年监
狱大学,奠定了小凯成熟思想者的人生基石。